索引号:
主题分类:
--
公开主体:
上海市崇明区教育局
发文字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3-02-28
1.《实施意见》的决策背景。
国家义务教育的重心从“基本均衡”转向“优质均衡”。
随着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国家义务教育工作的重心已经由“基本均衡”转到了“优质均衡”上来。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要坚持优先保障、政府主责、内涵发展、改革创新,以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基本方向,以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任务,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大力深化综合改革,加快缩小县域内义务教育校际差距,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通知》提出了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的4项基本任务。基本任务包括树立更加科学的教育理念、实现更加全面的标准化建设、建设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是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各地开展创建工作应达到的目标要求。
2.崇明区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的意义。
崇明区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是推动上海义务教育更高水平优质均衡的政治需要。2014年上海市成为全国第一个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的省份。2020年上海市如期总体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确定的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标,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继续保持相对领先。上海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在全国各个省市当中毫无疑问是名列前茅的。上海市教育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所有区都要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认定。崇明区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是办好崇明人民满意教育的现实需要。与基本均衡相比,优质均衡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核心是实现“四个更”,即一是全面发展的理念更鲜明,坚持有教无类、五育并举,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二是标准化建设程度更高,着力补齐短板,进一步解决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加快提档升级,做到校校达标、项项达标;三是教师队伍更强,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切实保障教师工资待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教师交流轮岗,均衡配置优质教师资源;四是人民群众更满意,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破解,优质义务教育资源覆盖面明显扩大,人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因此,出台《崇明区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促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创建工作的高度重视、全面部署,全力推进。
3.《实施意见》提出了哪些创建任务?
一是聚焦重点领域,紧盯关键环节,加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攻坚力度。明确优质均衡创建工作基本任务和攻坚清单,在“科学规划学校建设、健全均衡发展工作机制、推进师资均衡配置、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加强学生教育关爱”等攻坚清单上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完善长效建设机制,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校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做好宣传发动,凝聚相关部门、校长教师及社会各界共识,营造创建工作氛围。
二是坚持政府主责,夯实创建基础,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完善教育公建配套工作机制,落实“十四五”全区基础教育资源布局调整方案,制定落实本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建设、教育装备配置、信息化环境建设等“新五项标准”年度工作计划。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夯实改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硬件条件。
三是紧抓发展关键,创新体制机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师管理综合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素质提升,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四是加强教育管理,注重内涵建设,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实践“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有效途径。推进“三全育人”高标准实践项目,高质量落实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推进体教融合学校体育改革项目,加强美育特色项目和艺术社团建设,系统设计“三园一体”劳动课程,建设校外综合性劳动基地。实施融合育人评价改革,完善义务教育学校评价方案。发挥教育信息化新动能作用,推进教学数字化转型。
五是加强学生关爱,办好“两类学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深化农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育人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紧密型集团化、学区化办学。密切家校联系、健全沟通机制、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加强对留守儿童、困难学生教育关爱。推进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城乡携手共进计划,激发“两类学校”办学动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