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崇明这样做
草木葳蕤,绿意葱茏,沙鸥翔集,鱼蟹欢腾……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不仅是崇明点“绿”生金的一个缩影,更是崇明推动“无废城市”建设,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
作为生态环境部“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近年来,崇明大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聚焦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最终处置等多个方面,不断推进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化发展。
“无废城市”是一种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城市发展模式,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造景聚“绿”
厚植生态底蕴
沿着三双公路一路向北,便来到了港西镇协兴村口袋公园,顺着步道前行,亭、台、水、榭映入眼帘,树木葱绿,景观丰富,推窗见绿,一步一景,仿佛置身于一座小型的“古典园林”。
这是崇明今年最新打造的“口袋公园”。它位于港西镇协兴村综合服务点南侧,占地面积约3700平方米,绿化种植2580平方米,绿地率69.8%,依托现有凉亭、长廊、木平台,打造成了具有亭、台、水、榭元素的小型古典园林。公园由入口景墙、半闲廊、儿童乐园、境心亭、公共厕所、健身场地等9个部分组成,形成了集生态、娱乐、游玩、休憩于一体的“家门口”好去处。
园内绿植主要有紫薇、榉树、红枫、香樟、乌桕、垂丝海棠、日本早樱等多种组成层次分明、季相明显的植物造景景观。在不同季节中,这些植物季相变化丰富,形成了四季各有特色的绿化“调色盘”,实现花境、绿境、水境、意境的深度融合。
一年以来,崇明把低效用地与环境提升相结合,盘活闲置空间,利用边角空地、废弃地、闲置地等小型空间“造景聚绿”,打造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家门口”绿色“微空间”,不仅提升了环境品质,丰富了绿色空间,更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绿色、舒适的美好生活。
据了解,2024年崇明新建绿地30.1公顷,其中公园绿地15.08公顷,绿道9.1公里,立体绿化17181平方米;新增城市公园1座、口袋公园8座,完成乔松路(鼓浪屿路-佘山岛路)绿化特色道路创建工作,崇明环境容量稳步提升,绿色生态实景图更加清晰。
持续构建“无废细胞”
打造最小“绿色”单元
“无废细胞”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采取有效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培育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社会生产生活各类组成单元,包括机关、企业、医院、商场、社区、村镇、家庭等。
“无废细胞”是践行“无废城市”建设理念,促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产方式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些小单元的实践,实现固体废物的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从而有效推动“无废城市”建设。
早上六点半,在堡镇邮政支局的快递点,工作人员开启了繁忙的一天。卸货、入库、分拣、运输。一个个包裹传送而来,这些看起来普通的包裹,其中的“绿色价值”不容小觑。
走进营业网点,记者看到,大厅内设有瓦楞纸箱收集区,工作人员将市民丢弃的快递纸箱进行收集,前来邮寄包裹的市民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用。
此外,在大厅另一处,记者还看到了循环快递箱,据工作人员介绍,循环快递箱是崇明邮政目前所推广使用的快递箱之一,它采用魔术贴的方式进行封装,具有轻便、耐用、易折叠等优势,可以承受多次使用,降低环境负担。正常情况下,该材质的循环箱使用寿命可达3年。
上午九点,陆续有不少市民前来邮寄包裹,衣物、书籍、特产,各种物品应有尽有,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的市民选择了循环快递箱,有的市民选择了普通瓦楞纸箱,在打包环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打包所使用的均是可降解塑料胶带和包装袋,同时,在满足寄递要求的情况下,优化打包方式,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操作,减少包装材料使用,降低资源消耗,包裹不再进行二次包装率已达到95%。
堡镇邮政支局是今年崇明创建的“无废快递网点”之一。通过提升快递包装循环化、无害化、减量化水平,实现快递网点资源化利用充分、循环利用率高、无害化资源处置等目标,目前,该网点纸箱循环使用率已达100%,电子运单使用率达100%。
自去年崇明正式启动创建“无废细胞”以来,经过一年的时间,目前崇明已成功创建“无废工厂”“无废机关”“无废校园”“无废医院”“无废快递网点”等29个“无废细胞”,从打造各类最小“绿色”单元为出发点,以“无废细胞”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上门”回收,智能交互
深入推进“两网融合”
垃圾分类“两网融合”,是将“生活垃圾网络”和“再生资源网络”打通,让垃圾分类各个环节做到有效无缝衔接。近年来,崇明通过“两网融合”的模式,让再生资源从源头分类投放到末端处置形成完整体系,最终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随着一声手机铃响,新村乡“沪尚回收”服务点工作人员任琪懿接到了一通电话,“我这里有一些纸箱要回收……”交流中,任琪懿了解了村民回收的物品种类、数量以及回收的时间地点等。在确认无误后,他详细记录了预约信息,并告知客户将按时上门进行回收服务,整个预约过程简洁、流畅而高效。
任琪懿骑着车、带着秤,按照约定时间来到村民家中,收集、称重、打包、出单,不过5分钟的时间,村民的废品就“变现”了。“屋里有废品,电话一打就上门来收了,蛮方便的。”新村乡一村民说。
去年以来,新村乡在全乡6个村全面推广“沪尚回收”工作,实现了服务点全覆盖,上线了“沪尚回收”小程序,受到群众欢迎。“我们老人没有智能手机”“小程序不会扫”……在工作推进过程中,群众也提出了一些实际问题。针对辖区老龄人口多、可回收物处置不便等情况,新村乡今年新制定了“沪尚回收”预约式上门服务工作机制,延伸服务触角,提升群众的交投、交售体验。
在几十公里之外的陈家镇瀛东村,工作人员陆建国的手机上弹出一条信息:“混投事件,待处理。”这是瀛东村垃圾分类投放点的智能监控系统识别出了村民在扔垃圾时有混投行为,通过摄像头捕捉并记录下违规投放的瞬间,并进行报警。根据画面,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混投物品、机位、时间等多个要素,有助于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通过这些智能设备的帮助,垃圾分类工作变得更加高效、精准,村民们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分类习惯,环保意识提升了不少。”陈家镇市容所所长陈晓峰说。
此外,在瀛东村的生活垃圾交付点,智能化监控报警设备也一应俱全,同时还配备了自动除臭设备、通风扇和杀虫灯,对垃圾箱房进行通风、消毒、除臭,有效防制了蚊蝇滋生,保证了垃圾箱房内的空气质量,也为保洁人员提供了更加良好的作业环境。
近年来,崇明持续推动提升可回收物“两网融合”运行效率,完善再生资源回收服务体系,巩固全区430个可回收物服务点、18座中转站运行体系,进一步提升可回收物运行服务能级,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实效,推进低价值可回收体系建设,提高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率,目前全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5%。
记者:杨佳祺
编辑:朱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