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明这里,一株水稻也大有可为

信息来源:上海崇明

发布时间:2024-05-31 16:11

浏览

【字体:标准 加大 特大

说到绿色植物,人们自然想到,它会释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如果说,绿油油的水稻会产生温室气体,一定让人心生疑问,这碳从何而来?近年来,横沙岛开展水稻碳汇功能测定,解锁水稻碳汇之谜,以一株水稻的减碳路径,助推负碳岛建设,落小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崇明这里,一株水稻也大有可为1.png

眼下,新农垦崇明大米横沙种植基地即将迎来插秧季。大片农田里,一台形似气象观察的设备伫立在田埂上,这是一架用于检测稻田碳收支情况的生态通量观测设备,用来监测土壤水分、气象信息和作物生长状态等指标,融合卫星遥感和智能检测杆,将相关数据传输至后方智能感知平台,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时预测水稻生长情况,这些农田“智能大脑”让水稻生长全程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我们的数据汇集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整合到大数据分析平台的。自主传输的数据包括二氧化碳的实时监测量,就是吸收和排放减除后的净交换量,这个实时数据在一秒内能够有10次采集量。”横沙乡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沈吉说。

在崇明这里,一株水稻也大有可为2.png

农业科技专家解释说,水稻田在淹水的厌氧环境下会产生大量甲烷,水稻种植过程中,过度施肥、不恰当的农艺等行为会增加稻田碳排放,并导致农业面源污染。

横沙岛开展水稻碳汇功能测定,提出了一套水稻智能化管理方案。在长江口碳中和实验室,武汉大学研究员利用多元素分析仪,监测水稻生长各环节中的碳排放量。据测算,每平方米稻田固碳量接近500克,引入水稻低碳种植技术,每亩稻田能减少150公斤二氧化碳排放。掌握了水稻田碳的变化规律,智慧平台反馈给横沙农林公司,并上线农田管理“水稻智脑”App,指导科学施肥,提高单产。去年,横沙农林公司按照智能化管理,水稻亩产增收,化肥投入减少,大米品质得到提升。“通过技术指导,在节水减肥的基础上,我们同比减肥量达到12%,有明显增效。去年我们的国庆水稻还在上海得到了金奖。”横沙农林公司总经理于海泳告诉记者。

在崇明这里,一株水稻也大有可为3.png

一亩稻田就是一个碳库,优化农业“碳账本”潜力巨大。调查显示,我国水稻种植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约占农业排放量的23%,上海市种植水稻约155.5万亩,若农田水肥管理增汇技术在全市推广,预计可增加固碳4976吨,减少碳排放12751吨,落实双碳,一株水稻也大有可为。

去年,横沙水稻智慧种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项目获得农业节水科技奖,并入选上海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农业领域优秀案例,交出了一份出色答卷。目前,横沙正在建设负碳岛,已在全岛部署了先进的智能监测网络,包括3座通量观察站和10根智能检测杆,涵盖稻田、橘园、森林等生态系统,让农业在减碳固碳上发挥更大作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