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代表建议办理结果

对区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34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发布单位: 发布日期:2022-06-21 点击量:

沈柳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我们认为,您提出的“双减”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存在问题真实反映了学校教育的一些现状,真实反映了部分家长的看法,您针对性的四条建议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双减”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轻义务教育学生负担,自2021年9月至今,我们采取了如下举措:

一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益。根据《崇明区义务教育阶段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明确教学常规五环节的要求与规范;开发建设教学常规管理平台,通过数据的采集、挖掘、分析和反馈,探索具有及时反馈、即时诊断、精准改进等特征的“教-练-评”一体化教学策略。持续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核心素养为本的、“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教学范式,课堂教学突出个性化教学策略,设计有效教学互动,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要质量。

二是聚焦作业管理,提高作业质量。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实施方案》《崇明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反馈、辅导等各个环节的要求;指导学校结合实际细化完善学校作业管理方案,健全作业统筹管理机制,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制订《崇明区作业管理工作要求底线清单》,进一步明确作业管理上的“底线”。聚焦作业品质、命题素养等关键话题,广泛深入开展读书交流、专家报告、教学展示、主题论坛等“教学月”主题系列活动,引导中小学教师科学有效设计作业。同时,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在课后服务中专设“作业辅导”时段,力保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三是系统设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学校制定课后服务“一校一案”,编制课后服务“排片表”,系统设计课后服务内容,统筹安排各年级、各班级学生的课后服务内容、时间、指导教师、场地设施等。为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学校结合校情、师情和学情,融合校本特色课程、乡村学校少年宫资源,广泛开展科普、体育、艺术、项目化学习、学科竞赛、兴趣小组等社团活动,最大程度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学校还注重给予学生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与活动,如游戏、劳动、阅读、谈心、户外休闲等,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地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

四是加强家校沟通,推进家校共育。督促学校做好面向社会的正面宣传,通过教育局、学校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传递好“双减”政策,搭建起沟通、合作、交流的平台;结合全员导师制,为每个学生提供持续关心关怀和全面发展指导,疏解学业压力、增强成长信心;优化日常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积极缓解家长养育焦虑、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家校携手,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崇明自落实“双减”政策以来,学生与家长的满意度均达到98%左右;学生回家作业时间得到有效控制,91%以上的学生能在规定时长内完成作业;76.2%的家长表示孩子的睡眠时间得到保障,家长觉得相应精力负担减轻,孩子体育锻炼时间增加。

下一阶段,我们将持续聚焦“双减”工作,拟采取举措:

(一)积极探索,构建高质量作业体系

区域层面探索构建全新的“生态+作业”体系:一是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以主题探究的形式串联起生态教育情景,打破学科界限,为学生成长赋能;二是设计“生态岛建设”系列实验类作业,强调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综合理解与应用;三是试行“无书面作业日”,结合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生态教育实践考察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上述三项举措让作业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引导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校层面持续深化作业的研修与实践:一是开展以“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为主题的研修活动,引导教师基于学生差异,精心研究、筛选、整合书后习题和教辅材料等内容,对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分层设计,在不断完善作业设计中形成学校的校本作业样本库;二是持续推进“基于大单元的作业”研究与实践,引导教师以大单元为作业设计的基本单位,研制设计项目型作业、主题式作业及综合性作业。

(二)优化供给,促课后服务再升级

区域层面着力打造生态教育体验“1+N”场景:“1”是集实景体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科普场馆和资源库为一体的崇明生态教育体验中心,“N”是包含本土物产种养区、小型生态景观区、乡土文化展示区等在内的30个校外生态科普活动基地和各校校内体验学习基地。“1+N”基地构筑教室、校园、社会、自然之间的“绿色通道”,拓展课后服务生活化空间,让知识学习、互动体验、合作探究在这里生根发芽,将思维方法融入生活情境,让学生向“主动学”进阶。

学校层面持续强化精品课程供给: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原则,进一步开展需求调查,关注学生的需求,提升服务与需求的匹配度,按需提供课程,鼓励吸纳符合条件的优质的校外的专业资源;根据学生的需求度、满意度和课程质量,定期对课程做好调整,筛选、打造和积累一批精品课程,更好满足学生长远发展和学校品牌特色的打造。

(三)加强沟通,完善合力育人机制

区域层面探索建立家校社合力育人机制: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作用,加强与文化旅游、科技、少先队、共青团、妇联及社区等相关单位与部门的沟通与联系,统筹协调各类校外活动场所的资源供给,充分调动家庭和社会力量参与“双减”工作,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学校层面完善家校双向沟通交流机制:推进校级和班级二级家长委员会建设,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家长学校、家校互动等方面应有的职责和积极作用;遵循问题导向和按需培训,实施家庭教育通识培训和分层分类指导;根据学生和家庭教育实际,开展组团式家访,探索双向选择导师制等,推进全面育人的指导。

区教育局真诚欢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家校社协同,形成“减负”共识,共同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