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
首页 > 典型案例
湖北省高院发布涉企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1-01-01 来源: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营造稳定、安全的营商环境,是湖北省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的重点。29日,湖北省高院举行“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典型案例”发布会,公布了多个典型案例。旨在助力疫后经济重振,为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动真格

一管委会被判向企业赔偿1000余万元

湖北某市镇政府经招商引资,与企业负责人阮某签订协议,将一处工业园的102亩土地使用权转让阮某。2012年8月10日,阮某竞得该地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同年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后准备在该地块建设一处混凝土搅拌站。

2013年1月,阮某申请建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时,却收到原某新城管委会通知,阮某已征的102亩土地与某新城开发总体规划不符,让其通过拆迁还建、置换地方式重新选址,符合某新城总体规划。当月,阮某的混凝土搅拌站获批,同意其建设。

2014年9月16日,管委会认为阮某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权未经同意,同意其另行选址建设。经过协商确定将一处60亩地块给阮某公司使用。但是之后这60亩土地,最终又被管委会调整给其他企业。

本案经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一审、二审作出判决:该原某新城管委会对阮某合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重新选址后又调整给他人,导致阮某公司无法进行建设的行政行为违法。由该管委会赔偿该原告阮某公司(已向政府支付的土地款及利息等费用)1000余万元。

助推小微企业疫后重振

诉前在线调解化解纠纷

2020年4月,疫情过后复工复产,商人徐某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徐某发现汉正街市场有多家商户出售的喜帖外观与自己获得的专利权的喜帖高度相似,徐某要求汉正街等多家百货店赔偿27万余元。

为提高疫情当事人纠纷解决效率,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利用在线调解平台进行诉前调解。法官、特邀调解员耐心细致地做工作,法官一方面考虑到专利人徐某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了解疫情期间亟待复工汉正街小商户的现实困难,化解了双方的矛盾。最终原告徐某也考虑到武汉疫情的影响,同意降低赔偿数额的请求,并愿意为被告提供正规合法的供货渠道,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纠纷得以彻底化解。

因诉前调解及时,今年5月,涉案的汉正街百货店均已正式开业。

本案的处理,兼顾外观设计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和疫情风暴中心亟待复工小商户的现实困难。一方面向商户们宣传和普及了知识产权合法使用的相关法律知识,保护了外观设计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又通过专利权人为小商户们提供正规供货渠道,维护了市场秩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武汉首例合并破产重整案

七家企业合并重整

武汉某城市广场项目,由7家公司合作开发,由于资金链断裂,导致债务总额近5亿元。

为挽救企业,恢复该广场正常营业,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法院,分别裁定受理这7家公司破产重整案,并依法指定了管理人,启动了破产重整程序。

2018年3月30日,法院通过全国破产案件重整信息网召开了第一次网络债权人会议,最终确定了一家公司为该项目的重整投资人。2018年12月28日,法院作出民事裁定书,裁定批准重整计划,终止7家公司重整程序。在重整计划执行阶段,使得近千户债权人的债权得到依法有序清偿,全面化解了企业债务危机。此案是武汉市辖区内首例合并破产重整案,对提高企业整体更生能力具有代表意义。

目前,重整后的这7家公司,在重整投资人的带领下,整装待发,正着手打造吴家山新城的商业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