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西镇积极构建“人防+技防”“空中+地面”全覆盖工作模式
来源:崇明报    发布时间:2022-08-09    点击量:

下午2点,伴随着低低的嗡嗡声,一台无人机从港西镇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屋顶上方起飞,飞到镇域上空,开展每日的日常巡查。在航拍过程中,无人机将画面实时传输至城运中心大屏幕,经过后台分析比对,区域内的违章建筑、违法用地、环境卫生等城市管理“顽疾”无所遁形。随后,问题被反馈至相关职能部门,及时跟进、协调、处理。

今年以来,港西镇积极构建“人防+技防”“空中+地面”全覆盖工作模式,通过无人机应用到疫情防控、城市管理、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助推区域社会治理成效显著。

违建“一网打尽”

日常巡查,这些是所有镇、村干部必须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工作。“以前,这些还都采用老办法――人海战术,费时费力费人工。”港西镇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副主任黄飞说,如今采用无人机后,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不说,而且还加快了问题的处置。

港西镇各村范围内农业合作社众多,生产经营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而现行审批的农业设施用房面积较少,所以有些合作社会把门锁起来,偷偷进行违章搭建的行为。虽然每村都配有巡查员,但是门锁住了巡查员也无法进入发现。因此,这些违建往往“藏得很深”,而借助无人机,空中视角很快就能发现违法搭建、违法用地的行为。

今年4月,有村民反映某合作社存在噪音扰民的情况,由于该处大门紧闭,镇综合执法队等职能部门无法第一时间取证,于是便利用小飞机展开高空取证行动,并保持长效巡查。经多次巡查发现,该处场地内的一空地上堆放着大量砂石料,存在长期夜间作业。后续,该高清图片和视频影像资料即时传输至崇明区城市运行管理平台派单模块,镇综合执法队第一时间跟踪督办,最终这一违法施工被完全取缔。

记者了解到,无人机会定期巡航拍摄,并与前一次拍摄的影像进行对比,便可发现区域内涉嫌违建的线索。今年以来,港西镇通过无人机巡查到的新增建筑、疑似违法用地就有16起。

为了让无人机更有效地开展日常巡查工作,港西镇城运中心先后攻克了民用无人机长距离遥控信号弱、电池续航时间短、远距离数据传输安全等级低等技术难题,实现了单次最长236分钟的不间断全镇域飞行巡查。

“借眼”巡河无死角

无人机还实现了“无人化”巡检河道。现阶段,港西镇河长办正在按照“河面无漂浮废弃物、河坡无垃圾、河中无阻水物”的目标,全面开展河道保洁工作。

传统的巡河工作,就是沿着河道步行或骑着电瓶车进行巡查,而港西镇的道路东西为主、村级河道为南北方向。这就给巡河带来了困难,工作人员必须根据田地形状步行穿越农田,既费时又效率低下。

使用无人机巡河,沿着村级河道的上方进行一个架次的飞行,10分钟不到就能全覆盖巡完一条村级河道。“无人机可以将画面放大几十倍,在飞行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该河道的清洁程度、河面是否有漂浮物等情况,让河道巡查不再有盲区,不留下死角。”黄飞介绍。在最近一次巡河中,工作人员发现双津村内的一条村级河道内有福寿螺。随后,取证信息被转交至河长办,工作人员立即开展清除工作。据介绍,今年港西镇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对接镇水务所使用无人机巡河共2次,总计抽查河道280余条。

“空中奇兵”显威力

在今年疫情期间,港西镇使用无人机的“空中技防”优势,对重点区域、重点点位持续不定时巡查,充分发挥了空中流动哨的作用,织密疫情防控网。在核酸点位、村民的宅前屋后等易聚集点上空,一架按上老式收音机的无人机发出定向提醒,精准开展防疫宣传,有效劝阻人员聚集、外出钓鱼、未佩戴口罩等不规范现象。

港西镇位于崇明岛中部,50平方公里的面积居住着1.2万户人家,常住村(居)民有2.3万人,其中六成以上是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而他们大部分没有智能手机或手机不便上网。无人机“机动性强、灵活性高、覆盖面广”的特点,非常适合在农村地区开展防疫宣传。

全域静态管理期间,道口、村口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对此,港西镇精准设置“空地互补”的巡查机制。在地面,镇里设置固定岗,在镇、村级道口执行全天候巡查值守任务,严防无证车辆、非必要人员的出入。在空中,镇里设置流动哨,应用无人机对重点区域、车辆密集区域进行不定期巡查,第一时间记录违规现象,将问题反馈至地面责任岗落实处理,及时纠正违规行为,发现并有效处理违规翻越隔离网、区域车流量异常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