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简报

竖新镇、堡镇、港沿镇、向化镇、中兴镇代表团 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草案报告和预算草案报告

日期:2024-01-18    来源:区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秘书处     浏览:

1月17日下午和18日上午,竖新镇、堡镇、港沿镇、向化镇、中兴镇代表团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关于上海市崇明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上海市崇明区2023年总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总预算草案的报告》。薛红、陆志斌、姚思平代表参加了审议,列席人员胡柳强、宋学梅、施蕾、瞿英参加了讨论。

施诚、杜红兵、周曰冬代表:建议:相关职能部门抓紧制定《上海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崇明专章”责任制实施细则,结合我区实际,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做好顶层设计。

王庭峰代表:建议:建立规模化种源库,加强崇明特色农产品种源集约化管理,促进崇明特色农产品可持续发展。

倪建军代表:建议:充分考虑堡镇的区位条件与实际情况,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上予以倾斜。

陆立新代表:生态经济发展方面,建议:将“花朝节”列入区政府2024年重点工作。

施雪松代表:建议:进一步鼓励市民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坚持绿色低碳出行,出台已建成居民小区新能源充电桩建设方案。

费燕代表:建议:根据我区部分临床科室医生平均临退休时间约2年的现状,在紧缺类医学人才引进和招录出台更有吸引力的政策。

庞乐乐、蔡红娣代表: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巩固“老伙伴计划——低龄服务高龄”机制,通过“小老人”帮助“老老人”的模式,提供日常居家、精神慰藉等服务,带动互助养老;探索建立爱心存折,为“小老人”积存“优先服务卡”,在“小老人”达到一定年龄时,优先提供相关的为老服务,推进志愿为老服务走深走实。

徐辰辰、范丹代表:不少行业对技能人才需求较大,目前崇明职业技术学校不多。建议:一是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二是推进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帮助企业解决技能人才短缺的难题。

陶庆华代表:随着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的申报条件不断提高,部分群众实际需求得不到满足。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在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工作中,加强政策研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调整申报条件。

林燕代表:建议:一是鼓励崇明籍高中生报考上海健康医学院,对毕业后回到我区卫生系统工作的大学生,适当提高一次性资助标准。二是对外省市来崇就业的医疗卫生人才,适当提高待遇和保障性政策。

周忠涛代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建议:一是出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二是掌握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状况,注重资源整合,强化要素分析,为发展集体经济提供科学决策参考;三是加强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的政策解读,强化专业队伍的培训指导。农村公路规划建设方面,建议:一是加快推进陈海公路、陈彷公路、团城公路与崇明生态大道连接通道的规划与建设;二是针对部分农村道路狭窄、破损、风险点多的实际状况,加强农村道路规划建设与合理布局,提升道路能级。

王绪晖代表: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处理好显绩与隐绩的关系,更加注重农业产业发展和长远规划,设立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助力乡村振兴。二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加注重事中事后监管,推进柔性执法、加强业务指导,给予企业更多包容与支持。

沈菁菁代表:在深化民宿集群村建设方面,建议:一是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传播更多经验和更好理念。二是搭建培训平台,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鼓励开展以老带新培训,建立从业人员信息库,提升民宿服务质量。三是搭建餐饮与民宿行业间桥梁,探索中央厨房订餐统一配送,带动餐饮、民宿良性健康发展。

姚昶熙、龚裕婷、顾娟娣代表:建议:一是在政策层面提高建筑绿色星级水平,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二是统筹推进农民住房建设,合理解决农民住房问题。

包璐、张超、赵妙生、顾忠兵代表:建议:一是优化绿色农产品认证补贴政策,降低种植亩数门槛,惠及更多普通农户及合作社。二是加强水环境保护,适度增加河道换水频次,增强水动力,促进农作物生长。

施豪代表:建议:一是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结构,探索增加插胃管、导尿管等项目,方便群众特殊就医需求。二是加快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创建,制定更多扶持政策措施,不断提高崇明农产品显示度和竞争力。

宋佩华代表:建议:一是创新绿色农业发展模式,采取出租、转让、招商合作等多种形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探索打造本区非遗商业主题街区,推动绿色农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二是针对老旧小区及动迁安置小区通信设备陈旧、信号覆盖弱等问题,推动通信设施改造升级。

沈利、李永林代表:建议:一是加大农业科创力度。加强与农业科创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加快形成一批体现崇明特色科技创新成果,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大产业振兴力度。大力引进优质市场主体,盘活存量资源,探索以“资产租赁”“入股分红”等方式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开发“家门口”产业,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朱伯胜代表:建议: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要尊重历史文化,把握乡村特点和资源禀赋,凸显非遗文化,展现乡风乡愁乡味。

印刘琼代表:建议:加强对民宿集群村公共服务配套,给予民宿集群村以奖代补资金扶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引导村民和民宿经营主体共同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管护,推动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

张红代表:建议:在基础教育阶段更加重视劳动教育,按照学生年龄段制定目标计划,成立区级劳动实践基地,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黄丽萍、蔡菊丽代表:建议:加强医疗资源统筹规划,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改建中增设康复科,为群众提供便捷专业的康复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