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落实情况选萃
日期:2019-01-16         浏览:
  代表建议:1号
  主题: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建议
  提出人:区一届人大代表 顾德昌、傅倩
  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
  近年来,崇明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在垃圾的源头分类、收集、处理、再利用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为更好地促进此项工作推进落实,顾德昌、傅倩代表深入调研,并提出建议,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同时根据居民小区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垃圾投放时间,合理选择并增设投放点。此外,还建议加大对垃圾箱、不同类型的垃圾清运车、中转站、终端垃圾处理站等基础设施的投入。
  针对顾德昌等代表提出的建议,区建设管理委积极回应、落实:在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方面,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深入村居,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宣传;通过业务培训、趣味互动等形式,增强生活垃圾分类意识;会同教育部门编制不同年级的教材,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纳入拓展课程,从小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在加强垃圾分类作业队伍建设方面,开展行业指导和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并进一步完善作业队伍的考核办法、聘用市民巡访团和委托第三方每月进行暗访,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效扎实推进。
  区建设管理委还不断优化居住小区定时定点管理机制,通过延长投放时间、增加投放次数、适量增加点位等举措,方便小区居民投放。除此之外,区建设管理委加快垃圾处理设施设备技改和建设速度,完成崇明餐厨垃圾处理厂技改项目、231个区级再生资源回收站点、7座再生资源回收中转站以及1座综合集散场站建设,稳步推进6座建筑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实现资源回收利用的最大化。 

  委员提案:0130号
  主题:关于对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引进外来物种实施监管的建议
  提出人:区一届政协委员 陆虹霞、施炎、张旭日
  阻止外来物种入侵 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保护是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崇明个别水产养殖户缺乏生态安全保护意识,引进未经审批的外来物种进行养殖,此举可能会危及崇明本土水生动物的生存,对崇明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
  针对这一现象,陆虹霞、施炎等委员深入调研,提出“关于对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引进外来物种实施监管的建议”提案,建议由区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全面摸底排查崇明三岛外来物种现状,把《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中的入侵物种和对本区有重大危害的其他外来入侵物种作为调查重点,严密开展排查,建立崇明外来入侵物种信息数据库,制定《崇明三岛引进外来物种监督管理办法》,建立评估监测预警体系,对引进外来物种建立申报、审批、风险评估和后续监管机制。加强媒体宣传,普及引进外来物种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发动群众共同守护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环境安全。
  对于政协委员提出的提案,区农委积极回应,并在回复中表示,2018年,由各乡镇农技中心及农办组织人员对种植业、林业、养殖业等外来物种引进进行了排查,涉及本区18个乡镇。经排查梳理,本区未从国内外直接引进动植物苗种。其次,为了加强外来物种监管,区农委已对原发布的《崇明区养殖业生产导则》进行修订,明确外来物种的引入、监测、防治、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内容,杜绝和防范外来生物引入无序和不规范现象,减少外来生物对本区的影响。同时,加大宣传引导工作,利用科技指导、田间课堂、下乡入户指导、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途径广泛宣传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从而保护崇明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代表建议:132号
  主题:关于医院开通微信、支付宝等便捷支付方式的建议
  提出人:区一届人大代表 杨欢、沈红妹
  便捷支付方式让市民就医更方便
  在支付方式日益多样化的今天,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成为人们最常用的移动支付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
  区一届人大代表杨欢、沈红妹发现本区的社区医院里不但没有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连银行卡也刷不了,只允许现金支付。
  “如果医院开通了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病人就医就更加方便了。”为此,在去年两会期间,杨欢、沈红妹提出了“关于医院开通微信、支付宝等便捷支付方式的建议”。
  该建议提出后,区卫计委信息中心同市卫计委信息中心进行了应用落地部署的沟通。据了解,根据市健康信息网三期建设要求,市卫计委信息中心统一开发了“健康上海”App应用软件,其中包含了支持居民在本市医疗机构就诊、接种等过程中的互联网支付功能(包含微信、支付宝支付)。该应用系统前期已在静安、长宁、普陀等区试点实施,下阶段将逐步实现全市推广应用。目前相关软件已经在测试中,2019年上半年,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正式上线运行,届时将方便居民付费,减少排队时间,同时也可以减轻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压力。 

  委员提案:0004号
  主题:关于进一步加大崇明水仙花产业发展的建议
  提出人:区一届政协委员 缪冬英
  助力崇明水仙花产业优质发展
  崇明水仙是上海具有地理标志产品的花卉品种,名列国家十大花卉之列,也是我国两大水仙品系之一。崇明水仙有独特的花型和香味,已有400余年的种植历史。2009年开始,市、区农科部门先后将崇明水仙列入了市农委区域特色扶持项目二期、市种质资源改善项目和区地方品牌保种项目。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崇明水仙已实现了种球的标准化以及生产的规模化。但相对于其他产业,崇明水仙花产业缺少相关的配套扶持政策且科研落后,种植分散,宣传力度不够。
  对此,区政协委员缪冬英提交了第0004号提案“关于进一步加大崇明水仙花产业发展的建议”:一是建议政府加大对水仙花产业的资金扶持以及政策倾斜和导向;二是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提高育种技术;三是加强区域间、企业间的合作,实现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四是尽快成立崇明花卉协会,推动水仙的种植、销售、加工;五是拓展水仙花深加工技术,充分挖掘其价值;六是发掘崇明水仙的文化,加大宣传力度。
  针对缪冬英提出的建议,区农委展开深入调研并予以回复,目前,崇明已同多所高等院校针对制约崇明水仙生长的诸多瓶颈开展研究,变旱地种植为水培法种植,制订了“崇明水仙生产技术规程”的上海市地方标准,现已将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市、区级部门也以各种形式对崇明水仙给予支持。市、区级科委每年批准立项,开展崇明水仙的研究;市农委给予上海崇明百叶水仙花专业合作社先后三期的区域特色项目建设;区农委同区财政部门每年下拨20万元崇明水仙种质资源保存经费;镇级政府为种植基地提供大棚、道路、电网等基础设施;专业技术职能部门也积极开展技术研究和技术指导等。
  此外,“2018上海·崇明农业招商推介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会场内布置了200余盆崇明水仙花,整个会场内弥漫着水仙花香,使得世界级的农业推介活动与高贵大方的崇明水仙相得益彰,也为崇明水仙做了极好的推介。下阶段,区农委将根据崇明水仙发展趋势,借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的东风,大力发展崇明水仙产业。 

  代表建议:57号
  主题:关于确保中小河道疏浚质量及管理的建议
  提出人:区一届人大代表 姜锦昌
  为不断提升崇明水环境“献策”
  水的问题一直是崇明老百姓最关心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崇明通过全面实施河长制、重污染河道整治、河道生态治理、中小河道轮疏等项目,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姜锦昌作为区人大代表,在向化镇花仓村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发现有历年沉积在河中的水泥管、桥板等大件阻水物、河坡上堆积的淤泥未彻底清除;有部分宅沟、沟梢变成垃圾坑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建议:加大对河道、水域的检查力度和频率;对不同的沟河提出科学合理的疏浚方案;解决好农村居民住宅区水质不清洁现状。
  建议一经提出,区水务局立即展开调研,并制定了相关方案《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区乡(镇)管、村管河道护岸项目建设实施意见(试行)》和《上海市崇明区河道生态治理技术导则(试行)》。同时,督促有关乡镇利用好汛期时河道应急排涝的低水位机会,做好河道阻水物的清除工作,确保中小河道畅通。要求各乡镇严格做好河道疏浚工程的监督工作,严禁在河坡上堆泥;认真做好细致的排摸工作,通过断头河综合整治工程予以解决。督促有关乡镇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镇村级河道长效管理考核的力度,及时发现问题,严格督促整改。 

  委员提案:0020号
  主题:注重发挥芦苇在生态河道建设及滩涂生态功能修复等方面的天然作用
  提出人:区一届政协委员 施炎
  开展芦苇保护 建设生态环境
  崇明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岛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岸线绵长。在崇明的发展历史中,芦苇与老百姓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用芦叶包粽子,用芦花做保暖鞋,选芦根入药等。但近几年,芦苇开始渐渐消失。区政协委员施炎在走访调查了农村纵横交错的大小河道后,发现部分湿地或已垦荒种粮,或围圩建成水产养殖场。为此,他提出了关于保护芦苇物种资源的相关提案。施炎在提案中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对滩涂进行生态修复,开展芦苇生态种植研究与示范;二是将芦苇作为生态河道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三是加大宣传,推动芦苇发挥其相应价值。
  提案一经提出,区水务局立即深入开展工作并予以回复。在崇明海塘管理所的具体实施下,至今已经完成滩涂芦苇种植86.44平方公里。种植完成后,还加强了对滩涂资源的管理,杜绝以各种名义利用滩涂资源,及时制止侵占芦苇、伤害芦苇的行为。同时,区水务局还在建设生态河道时尝试种植芦苇。2018年在中兴镇10余条民沟中种植长度约1000米的芦苇段,经一段时间自然生长后,成效良好。后又在2018年年末在向化镇丕林中心河继续推进种植,下一步将陆续在全区生态河道建设中推广。
  在此期间,区文广影视局还邀请崇明美术家协会的艺术专家们对芦苇画给予艺术指导探索,利用传媒力量,对芦苇的价值进行正面宣传,让老百姓了解芦苇,自觉保护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