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崇明/ 古瀛人物

沈秀之——反官盐暴动首领

信息来源:崇明档案

发布时间:2024-06-21 09:06

浏览

【字体:标准 加大 特大


沈秀之(公元1842—1913),谱名根郎。崇明县港沿镇人,行医为业,擅长伤科,兼行喉科,医术高明,远近有名。医德高尚,对贫苦病人出诊赠药,助贫济急,深受乡民称道。青年时期曾随陆姓师傅习武,拳术、刀术功夫很深。成年以后,收徒数十人,传授武艺。秉性正直,疾恶如仇,爱打抱不平,乡民中颇有声望。1913年春夏领导民众暴动攻打盐局。1913年5月3日与敌决战中牺牲。终年七十一岁。

挺身而出  斗败盐官

民国初年,崇明县公署与劣绅盐商勾结,重新设立崇明县堡镇盐局,统管盐税,并勾结驻地水陆营军官,与盐警沆瀣一气,苛勒崇明煮盐灶户,严禁私人煮盐和销售淮盐,强行推销高价浙盐。劣绅盐商趁机任意抬价,盐价暴涨,每斤从铜元两枚升至十枚。

崇明食盐历来有二个来源:一为淮盐,粒细,味鲜,价格廉,但因官方禁运,只有靠崇明外沙(今江苏启东)盐帮走私到崇明。二是本地土盐。崇明自古出盐,元代即有盐课记载。后因经年耕种,咸土变淡,盐业渐衰,但是,东北沿江一带仍有数千盐民煮熬土盐,虽质量差,但因价格低廉,适合贫苦民众需要。至于浙盐,因价高又味苦,在崇明非常难销。

盐系民生食物,又历来是国家、地区财政之源,为官府盐局专营,商民传销、分销、代销,因也成了劣绅盐商的敛财宝贝。

1913年4月14日,杨梅轩获悉,有一批淮盐私运至港沿镇北部,即亲率盐局参事(俗称师爷)倪圣仓及盐警四人,窜至港沿镇北沿,发现有百余担淮盐藏在雅阁伯天主堂内,立即声言从严查办。

杨梅轩,堡镇人,劣绅,堡镇盐局官,又是大盐商,是一只准官商集于一身的“盐老虎”。

浙盐吃不起,土盐不准熬,淮盐不准吃,盐灶被砸又导致数千盐民断了生计,这不是把民众往死路上逼吗?

民众怒火冲天,都想跟盐局论理,但是苦于无人出头。

关键时刻,沈秀之挺身而出。

沈秀之按经济状况虽吃得起浙盐,但和民众一样,痛恨劣绅盐商和盐局欺压民众,也十分同情乡民所处的困境。他决计为乡亲们出头,与盐局和劣绅盐商斗争。

杨梅轩等一行人回堡镇,途经港沿镇。

沈秀之率领一百余个乡民骨干早已等候在此,将杨、倪等人截获,扣留在关帝庙。

沈秀之代表乡民,向杨梅轩提出降低盐价、允许乡民自行烧盐等条件。但杨梅轩、倪圣仓一副官腔,有恃无恐,拒不接受条件。

围聚的一千余乡民高喊:“杀掉杨梅轩!不吃高价盐!”

沈秀之向杨梅轩重申条件,并限时答复。

4月19日,杨梅轩、倪圣仓眼看再拖下去性命不保,即央请戴姓绅士出面做保人,接受沈秀之提出的条件,与四个盐警脱身回去。

 

领导暴动  堡镇大捷

杨梅轩回堡镇后,连夜进城,与知县事王绍曾密谋,请兵弹压。

风声传到港沿,沈秀之和乡民们极为愤怒。沈秀之为自己中了杨梅轩缓兵之计后悔不已。他与骨干们密议,决定以暴动对抗,先下手为强,立即行动。

4月22日晨,沈秀之率领三百多名乡民,冲到堡镇盐局,准备活捉杨梅轩,但是扑了空。原来,杨梅轩派爪牙张旺发为耳目,混入乡民中,探得沈秀之的行动计划,杨梅轩接到通风报信,早已逃之夭夭。

沈秀之没有抓着杨梅轩,但抓获了张旺发。

乡民们在沈秀之指挥下,捣毁盐局和劣绅盐行,把张旺发押回港沿镇,在关帝庙杀头示众。

杨梅轩惊恐之下,蓄意报复,亲率堡镇盐董、盐警,趁夜偷袭,抓捕乡民骨干顾志岩。

一个看押顾志岩的盐警官,出于同情,悄悄把官府的阴谋告诉他,并让顾志岩逃走。

沈秀之从顾志岩带回的消息得知,知县与杨梅轩已紧急筹划镇压之计。他们在上报省电中,将沈秀之诬陷为土匪骚乱,并借助江苏省府刚刚发布《销毁鸦片烟具通告》的风头,谎报事件起因,把“食盐”改为“吸烟”,把“毁盐局”改成“毁戒烟局”,请求派兵查办。“盐”与“烟”,一字之改,政治性质、镇压力度差别很大。禁烟在清末即已被提上日程。辛亥革命后,无论南京临时政府还是袁世凯北京政府,都积极推行禁烟政策,因为都把禁烟作为中国由弱变强的必由之路。官方对拒不执行通告者,予以拘捕,对“毁戒烟局者”就更不用说了。

沈秀之与骨干紧急商议,决定扩大暴动,万人上阵,辟战场于堡镇,彻底砸烂堡镇盐局,打掉盐警队。

4月29日上午,方圆十里,乡民近万人,按分区划片,组成东西中三路。参战者以胸前钮扣上系红头绳或红布条为标记,手执大刀、长枪、钩镰枪、棍棒、木桩、扁担、钉耙、铁塔等,还拖上三门土炮,其中一门为大椿镇名绅沈大有资助。

沈秀之命令各路,不准践踏庄稼,不准骚扰百姓,炮响为号,攻打盐局和水陆营驻地。

暴动乡民人多势众,前呼后拥,一路高呼“杀掉杨梅轩!不吃高价盐!”直扑堡镇盐局和水陆营驻地,杀声震天。

盐警队和水陆营驻地军队荷枪实弹,防备极严。

沈秀之一声号令,土炮轰响。暴动的乡民涉水渡河,攻进各街口。盐警开枪顽抗,四名乡民壮烈捐躯。乡民们怒火燃烧,勇敢冲杀。

暴动乡民浴血奋战一天,砸烂堡镇盐局,击毙盐警、驻军十余人,缴获步枪数十支,焚毁水陆驻地营房,活捉杨梅轩和水陆营驻军连长陶振汉,扬眉吐气。

 

北堡拒敌  港沿捐躯

沈秀之率众返回港沿,殡殓阵亡乡民,留下暴动骨干数十人,解散暴动队伍。

沈秀之知道官军决不会罢休,一面派人赴崇明外沙与有洋枪洋炮的盐帮联络求援,一面布置戒备,以防不测。

再说江苏省府程都督接崇明电报后,立即电令陆军第二师音驾对师长和吴淞江防刘司令派兵镇压。

5月1日,驻浦第一营营长廖守忠率军赶赴崇明,翌日即与驻堡镇水陆营长章兆旗,以两营之力和堡镇盐警,北上镇压。

沈秀之防备在先,率数百名暴动骨干,在北堡镇设下防线,用土炮、步枪打击远敌,以长枪、大刀等搏击近敌,一次次击退敌人。敌人付出惨重代价,暴动骨干也不断出现阵亡。战至天黑,敌军仍不能攻破沈秀之防线。

沈秀之看到部下伤亡较重,决定撤往港沿镇。廖、章也不追赶,驻在北堡镇。

5月3日五更时分,奉命增援崇明镇压的驻福山部队两个营,在唐团长率领下赶到北堡镇。旋即,唐、廖、章以五个营之力,迅速扑向港沿镇。

再说沈秀之撤港沿后,还没来得及补充人员和布置防御,敌人就四面包围,并高喊“抓住沈秀之!”步步为营收拢包围圈。

敌众我寡,为减少牺牲,沈秀之立即命令暴动乡亲分散撤退,由他一人挡敌掩护。

沈秀之外孙黄冲郎劝他一起撤。沈秀之说,“官兵冲我而来,我不能走!”执意不从。

暴动骨干纷纷相劝他一起撤退从长计议。他决然表示说“我一走,港沿镇要遭殃,乡邻要吃苦,我不能走!”

敌人上来了。

沈秀之手舞战刀,舍身冲入敌阵,杀死敌人十余个,伤者更多,但终因寡不敌众,战死于敌人乱枪之下,终年七十一岁。

沈秀之外孙黄冲郎也同时战死于敌人枪口下。

 

虽死犹生  世代怀念

敌军穷凶极恶,焚烧港沿镇民宅,从关帝庙烧至沈秀之宅,四十余间民房尽为灰烬。敌军捕获十余个暴动骨干,先后枪毙;将沈秀之尸体掳至南堡镇,捆绑倒竖在龚董祠堂门前示众。

敌军撤走后,乡民把沈秀之埋在堡镇土城头上。不几日后,有人说夜间看到沈秀之坟上有灵光出现,消息不胫而走。四方病家陆续到沈秀之坟前烧香求医,以坟上杂草为“仙草”煮汤服下,以坟泥块为“仙土”敷贴伤处,因传有药到病除之效,所以前往者不计其数,连邻县也有不少病家渡江而来。县公署十分害怕,派人将沈秀之尸体挖出,抛入长江。

沈秀之牺牲后,当地人民十分怀念他,编了歌谣:“十字花布横一划竖一划,吃点便宜盐好得秀之伯。死掉了秀之伯,便宜盐顷刻吃不着。”

人们将沈秀之画像供奉于祠庙中,并在港沿镇城隍庙中敬立沈秀之塑像和神位。1958年,在当地开展破除迷信活动中,城隍庙关了,沈秀之塑像、神位也被焚毁。

沈秀之虽死犹生。一百多年来,当地民众口口相传他的英勇事迹和斗争精神。《崇明县志》(1989版)有他的传记。

 


作者:黄振中
来源:《崇明历史名人传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