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崇明/ 古瀛人物

吴澄——《瀛洲竹枝词》作者

信息来源:崇明档案

发布时间:2024-02-27 09:11

浏览

【字体:标准 加大 特大

吴澄(公元1693——1753),安徽歙县人,字雨苍,号蠡斋,自诩“天都古樗老人”。吴澄流寓崇明30余年,熟悉崇明的风土人情,撰写了许多反映民风民俗的竹枝词,并于乾隆18年编印成《瀛洲竹枝词一百首》。这100首竹枝词比较真切地反映了清代前期崇明民间的日常饮食起居、耕耘劳作等生活场景。

关注崇明来崇明

我国地方上的许多文人,历来尤喜撰写竹枝词。崇明也是如此,有许多文人的竹枝词在民间流传。其中的《瀛洲竹枝词100首》,为吴澄所撰,是崇明竹枝词中值得一提的作品。

这位安徽皖南的秀才,为什么会写下他老家数百里之外长江口崇明沙洲的竹枝词呢?让我们看看他在《瀛洲竹枝词》的自序中所写的缘由。原来他在小时候翻看地图的时候,看到图上面的东南部,波涛汹涌。在图的东部有一个小小的弹丸小岛,名为琉球。在斜向西北的地方,为日本。再向西北又有一小圈,为崇明。依他当年幼稚孩提时的见识,崇明与日本距离大陆的海程似乎相等,直到后来询问老师,才知“斯限于幅而绘之”。到了年纪大一点时,他翻阅方志,见上面称“崇之古号曰瀛洲,深骇之。曾闻海上三山,曰蓬莱,曰方丈、曰瀛洲者,皆神仙所居。窃谓渺不可接,孰意瀛洲即崇地也”,就产生了“仙境在迩,我何不一至耶”,要到崇明的想法。

康熙六十一年(1722)的春天,吴澄行至太仓的浏河。在那里,他结识了一位崇明的读书人施上之。施是一个富户,为人仗义好客。两人一见如故,无话不淡,才几天下来,就成了莫逆之交。当施上之听说吴澄20 多年来一直思念要到崇明,看看长江口的这个沙洲时,就热情地邀请他跟自己一起前往家乡。于是吴澄便“追随履乎崇”。没想到这一来崇明,就待了三十多年,再也没有离开过江口沙洲,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崇明人。

了解崇明居崇明

到崇明后,吴澄寓居在县城。在施上之的引见下,他和崇明地方上的一干文人结成了好友,常常随他们出外游玩,唱和诗文。

初到时,吴澄深为崇明淳朴的民风民俗所倾倒。在他留下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吴澄是这样记述的:“观于俗,耕者让畔,肩者让道,男女别于路。征于风,服餙尚朴,饮食尚俭,宴客必事丰。居有宅,周宅凿沟而鱼焉,沟有桥,晨驾而昏撤,编篱围绕,竹木阴翳,男耕女织,犬吠鸡鸣,宛入桃源之境。”在这段短短的文字中,吴澄对崇明清代康熙年间的民风尤为推崇:百姓谦恭有礼,生活崇尚节俭,待客真诚热情。尽管他自己出生在优秀的徽派建筑地皖南,但仍对崇明的民居推崇备至,称其为住宅四边宅沟围绕,出入之桥白天架设,晚上收起。沟内养殖家鱼,沟旁种植竹子树木。整个乡村绿荫浓郁,鸡犬欢跃,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难怪吴澄会在文章中发出这样的感慨:“悬拟海上瀛洲,殆无过于此也。”意即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海上瀛洲,大概也不会超过这里了。

在崇明生活了十年多,雍正十年(1732),吴澄经历了一次特大的潮灾。他在后来所写的文字中说到过,其时“海若为虐,鼓钱塘之暴,一夕而流尸相枕,庐舍之存者寥寥无几,至惨之状,郑笔难图”,像钱塘江一样汹涌澎湃的大潮,吞没了多少生命,房舍所余无几。这样的惨状,令他触目惊心。但是崇明不愧为海上仙境,“天悯洪灾,联施乐岁,不数年而焕然复整,箱充廪实,反愈于前。”可惜的是,“人情富则从奢,风俗为之一变”,原先淳朴的民风民情却起了悄悄的变化。乾隆十二年(1747年),崇明又一次遭受大潮汛,然而崇明依旧是吴澄所说的“大灾之后,叠降丰年。丰则易侈,又为一变。今之较昔,风斯违矣”。对于历经劫难的崇明人在灾后由欠变丰过程中,民情逐步从节俭而侈的改变,吴澄哀叹道:“夫我之止于崇也,仅三十年耳,乃俗变至再,不知前我之三十年,前其淳庞之象更何如哉。”从上面笔者所引的吴澄有关崇明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崇明居住生活期间,他对沙洲风土人情的种种可谓娴熟于胸,对于民风民俗的变化可谓了如指掌。

乾隆十一年(1746),吴澄不幸患上了软足病,寸步难行。他自知再也无法回到皖南的故乡,只能终老于崇明。因此,他这样说道:“昔也我为崇客于崇,俗之升降,何殊风马牛。今也崇为我家,视崇风之厚薄,安得无慨哉!”下决心,要“再经寒暑,集诸见闻”,将来崇明后30余年间的所见所历写成竹枝词。

终老崇明写崇明

《瀛洲竹枝词一百首》在乾隆十八年(1753)吴澄去世时编印而成。这100首竹枝词,真切地反映了清代前期崇明民间的日常饮食起居、耕耘劳作等生活场景。其内容之丰富,其涉及面之广泛,其描述之生动,要远远超过包括康熙、雍正、乾隆等多部县志内有关方言、风俗卷内的记载。

这里,不妨摘录部分诗作。

如在记述崇明旧时春节元宵方面的有《新春》:“岁朝满地撒金钱,毕竟新年胜旧年。燃就旺盆煨果子,家神点烛献团圆。有《恭贺新禧》:整饰衣冠做节来,高通名姓唤门开。相逢作个兜头揖,恭喜连声祝发财。有《新春待客》烀糕延坐且留茶,十菜还将五果加。首座令行王十九,明须自饮暗开花。有《喜闹元宵》:挑杆施放闹元宵,为照田财月渐高。隔壁大娘呼女伴,夜深同去走三桥。有《请坑姑》:戏毕调狮二更初,丢花篮罢请坑姑。娇羞新妇婆为卜,试问今年有孕无?还有《扶乩》:门臼娘娘九节姑,兴余还要请灰婆。扶乩邻女弗凑趣,乖巧哆哆怒眼睃。

如描写县城风貌的有《县城 》:朝阳南北及西东,五座门开县设中。风水相传兴异籍,只缘城外建黉宫。有《土城风貌》:土城桃柳似河阳,嫩绿娇红绕女墙。大寺拜罢讲乡约,决囚都在马王场。

如讲述乡间劳作的有《开沟做岸》:乡村春暇掘泯沟,圩岸还须照宨修。预恐秋来潮作患,筑高戧水及扒头。有《插秧》;宅头四月正农忙,南境低田尽插秧。手执莳禾随口唱,老毛瞎像弋阳腔。有《五月农忙天》: 拉麦将儿置草窠,溻尿溻屎嘱亲婆。架橱内有麦蚕剩,“爬糍”同倾窜粥和。有《锄棉》:务农辛苦女娘家,扇几腰裙草帽遮。母女执锄同姙去,四千八里脱棉花。

如讲到饮食的有《农家美食》:樱珠梅子乍含酸,立夏轻风麦秀寒。觅得螺蛳青壳蛋,摊粞寒豆共盘餐。有《四月农家》:柳陌风吹蒸饭香,农家都酿菜花黄。雷鸣各捣蟛蜞酱,共待栽秧启瓮尝。有《夏日》:梅头鱼饼独堪夸,生菜油荠细白虾。五六月间天气暖,家家顿顿吃黄瓜。

如说起民间丧事的有《丧事》:头边圆子实堪嗟,送殓头巾各带麻。僧道指灵报衣账,纸糊灵殿总虚花。有《道场》:门外幡杆收道场,望是人家吊新亡。爱看稍觉丢铙钹,烧纸先生掌疏忙。

吴澄对于自己的一生,也曾作过总结。他在写完《瀛洲竹枝词100首》后,说过“余之萍泊于崇也,始则披图注意,继则览志兴思,梦示以遣之,沉疾以锢之,孰谓兴止穷通非缘前定耶?书竟,划然长啸,仰视太虚,浮云如驶。”这个皖南的学子,最终长眠在长江口的崇明。

也真亏了吴澄,他的一百首瀛洲竹枝词,为我们留下了乾隆年间崇明沙洲的风土人情写照。

原创:柴焘熊
来源:《崇明历史名人传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