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崇明/ 古瀛人物

沈廷扬——民族英雄

信息来源:崇明档案

发布时间:2024-02-27 09:25

浏览

【字体:标准 加大 特大


沈廷扬(公元1594——1647.8.2),字季明,小字伯五,号五梅,明季南直隶苏州府崇明县南沙人(今新河镇)。国子生,入赀为武英殿中书。试行海运,任户部山东清吏司郎中,督饷辽西。升光禄寺少卿,赴淮,寻升太仆寺正卿兼户部事。甲申之变,督饷馈江北军。南京陷,入舟山。鲁王命为户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唐王命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浙直水师。率师接应吴胜兆,遇飓舟覆,被执。顺治四年(1647年)七月初三(8月3日),就义南京。南明永历追赠户部尚书。清乾隆赐谥忠节。民国列为“江苏乡贤”、“民族英雄”。

侠义见真情

沈廷扬身材魁伟,秃顶而有力,能够直立一天不动。祖上从事南北海运,积下厚实家业,至其父沈庸,更是“雄资沃壤,人人羡素封”。

沈廷扬为人慷慨侠义,重视经世之学,17岁补县学生,后入国子监读书。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崇明风潮大作,七八月复作,溺死民众甚多。沈廷扬时为国子监生,捐助四千余金,在堡城(今堡镇)关帝庙设厂施粥,赈济灾民。

崇祯十年(1637年),首辅温体仁弄权,欲置钱谦益于死地,以钱的同乡陈履谦诬告钱谦益,抚宁侯朱国弼上章弹劾温体仁欺君误国,祸延抚宁侯。抚宁侯门客吴人周应璧竭力维护抚宁侯,受尽酷刑而亡。沈廷扬敬佩、同情周应璧舍身赴死的义举,在京师独立经理周之丧事,返葬苏州。

海运济苍生

崇祯朝伴随着内忧外患,加上天灾连年,整个国家处在风雨飘摇中。崇祯八年(1635年),农民军攻下南直隶凤阳,明皇室祖坟被刨。这年,沈廷扬已届不惑,处此离乱之世,山河破碎之际,慨然有四方之志,以太学生入赀授武英殿中书舍人。

漕运积弊,费多而效寡。经农民军破坏,加之河道累年溃决,京师所仰赖几至断绝。崇祯十二年(1639年)二月始,满洲进攻松山、锦州,辽阳危困,饷道多梗。当年十月初十日(11月4日),沈廷扬上《海运奏疏》,备述历代海运情形及造船、募工、兑粮、装粮等事。

沈廷扬出生前后,朝鲜壬辰抗倭,沈廷扬家的船到达过釜山。万历四十七八年间(1619~1620年),明朝与后金作战,调崇明沙船增援辽东,沈廷扬家的船到达过三坌河。沈廷扬生长海滨,自小耳濡目染,后常往来贸易于黄、渤海沿岸,海道航路了然于胸。

崇祯帝下旨请户部详酌,蹉跎数月,没有结果。沈廷扬于次年再上《再陈海运疏》,并呈《海程图册》,详述海运八利。眼见各部扯皮推诿,沈廷扬又于闰正月十二日(1640年3月4日)上《请倡先小试海运疏》,决计“自行其法,与耆民造船运粮”。

崇祯帝批示试行海运,自淮河口放洋至天津,沈廷扬先以两船“试其险易曲折”,卖田得十二只船。沈廷扬日催总漕,得到答复江南船和粮都没有,只有江北山阳县至庙湾的海船。二十二日(7月10日)在淮安城下交卸时,只兑给红米五百石,远少于先定的二万石,十二艘船只装得五六分满。船到淮河口,拟等庙湾海船到一齐出发,至六月初一日(7月19日)也不见到,遂出淮祭海。初二日开洋至莺游山,又等三天,还是没有等到。初六日趁风径行,十五日(8月2日)抵达天津大沽。

试运成功,特授沈廷扬户部山东清吏司郎中,命往登州,与巡抚登莱都御史徐人龙商海运粮草增援松锦。原本宁远的军饷都是用天津的船到登州,等到东南风的时候转运到天津,再候到西南风的时候转运到宁远。沈廷扬从登州直接输运到宁远,既省时日又省运费。

自办海运,为国为君,力已不逮,更遭同僚排挤,要船没船,要粮无粮,沈廷扬遂上《自陈罢黜疏》,请辞离职。回京师,以援辽有功,加光禄寺少卿。

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管漕运史可法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上疏“欲广明年海运”,保荐沈廷扬行海运。崇祯下旨“着沈廷扬诣淮熟筹”,加太仆寺正卿兼户部事,沈廷扬遂赴淮安督行海运,屯田泗水,与史可法协同配合,一力维持艰困的东南海运。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称帝西安,建号大顺,随之东征,势如破竹,京师粮储告匮。沈廷扬建言请以征调漕粮20万石从海运济京师。漕运总督右佥都御史路振飞得到调粮檄文,即着手布置。等到粮船准备停当,启运北发时,得到三月十九日(4月25日)李自成进北京,崇祯帝在煤山殉国的消息。大明在统治阶级内部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在关外满洲铁蹄二十多年的摧残下,就在农民军摧枯拉朽的风暴里灭亡了!

从容赴死义

1644年五月十五日(6月19日)福王朱由崧称帝南京,改次年年号弘光。诏命沈廷扬以原官督饷,馈江北诸军。沈廷扬上疏说:自有海船百艘,招募水手,加以训练,可建一个二万人的水师。又有廷臣建言从海道出师北伐。沈廷扬得知后表示,如果采行,他愿为前军。可惜石沉大海,沈廷扬难伸其志。是年八月,沈廷扬被要求运米十万石、银五万两饷吴三桂,以嘉奖吴三桂讨伐农民军有功。沈廷扬请止之,弘光帝不许。北上送到吴三桂,吴却不受。事实上,数月前吴三桂已献关降清。

1645年春开始,清兵南下江淮。淮安总兵刘泽清纵兵抢夺沈廷扬粮船,沈廷扬无处申诉。南京陷落后,沈廷扬遂遣散家财,率部下至舟山,依水陆官义兵马招讨总兵官黄斌卿。六月,鲁王监国绍兴,授沈廷扬户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浙直水师。不久,唐王称帝福州,改元隆武,授沈廷扬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浙直水师。黄斌卿在舟山跋扈横行,兵士多不法,沈廷扬为定《履亩劝输法》,禁绝军士抄掠。

顺治四年(1647年)四月,江南提督吴胜兆反清,派人往舟山联络。黄斌卿不敢应,沈廷扬和都御史张煌言、给事中徐孚远、御史冯京第劝定西侯张名振与定约。双方约定:沈廷扬和鲁王方面的张煌言、张名振率领水师北上攻打松江,吴胜兆在城内接应。

沈廷扬与张名振遂率船百余号北上,四月十三日(5月17日)抵崇明和吴淞,遭清军福山营截击,且战且退至鹿苑,两军对垒,死以千计。四月十四日,飓风大作,许多船被击碎,沈廷扬被捕。船队被打散,又遇飓风,船只被击碎,天时、地利、人和没有一样是合适的,“风波如此,此天意耶!”吴胜兆于四月十六日(5月20日)夜三更发难,为部将岑应元擒获。此一由江南士绅动员联络舟山南明势力,发起的反清武装斗争,遂告完全失败!

沈廷扬被捕,宁死不屈。先被解到苏州,受提督操江巡抚公审,后又被解往南京,洪承畴欲活之,沈廷扬涕泣说:“国恩深厚,义不忍生。”做好了赴死的准备。七月初三(8月3日),沈廷扬就义于南京三山街淮清桥,时年53岁。

万古传英名

沈廷扬生在海商富家,衣食无忧,年轻时,扶贫济困,体现了他的桑梓情,这是他的小侠义!身处明末乱世,天下事一切皆不可为,但他仍想为国为君做一些事,挽大明无可奈何的颓势,以捐纳为武英殿中书,试行海运,济辽西之困,明亡而毁家纾难,直至兵败被俘,杀身以成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体现了他的家国情,这是他的大侠义!

沈廷扬被杀后,葬苏州虎丘东麓山塘五人墓之西。南明永历(1647年),追赠“户部尚书”。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赐谥“忠节”。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建祠堂于墓前。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建“沈忠节公祠”于崇明学宫之西。国民政府列沈廷扬为“江苏乡贤”、“我国之民族英雄”。1935年,崇明县将七月二日定为沈廷扬纪念日。

1937年四月,县内发起修筑“沈忠节公祠”筹募活动,抗战爆发中辍。抗战时期,祠被敌寇破坏。胜利时,仅留前殿梁间“浩气常存”匾额,屋宇被江苏省立水产职业学校借为校舍,1948年学校总部迁往闵行,1949年下半年学校分部迁往烟台后,渐至废弃。

及至今日,崇明学宫之西侧已无处可觅沈忠节公祠,而苏州虎丘东麓五人墓西侧之沈廷扬墓祠基址也已派作他用,了无踪迹可寻。可叹世事沧桑,忠烈祠墓荡然!而沈廷扬于国家危亡之秋、民族存亡之际,所表现的舍小家、为大家,凛然赴死的精神,则将永存!


原创:郭焰
来源:《崇明历史名人传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