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江南丝竹)

信息来源:区文化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4-08-16 09:11

浏览

【字体:标准 加大 特大


牡丹亭.jpg

牡丹亭是一种丝竹加锣鼓的独特的江南丝竹演奏形式,仅流传于崇明岛。

牡丹亭起源于清代道光年间,据传是由崇明民间艺人王东阳首创,他受南京秦淮河上彩船中乐手边行边演奏场面的启发,制作了亭样牌楼仿船首,后接绢布做成的布篷长廊仿彩船,用竹杆分格由10人撑起,头尾各有一条彩色绳索由人牵引,乐手在布篷长廊下边行边演奏。这种演奏形式被王东阳称为“旱船乐”。后来有一友人送王东阳一幅题为“国色天香数花魁”的牡丹图,王东阳想牡丹被人们誉为花王、花魁,“旱船乐”为别处所无,应当是乐中魁首,再联想到明朝汤显祖写的《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柳梦梅生死相恋的故事,曾倾倒过不少人,于是就将“旱船乐”改称为“牡丹亭”。

早期的“牡丹亭”主要演奏民间乐曲《老老板》、《花老板》、《苏合》、《扬合》、《淮王》等,为更适应庙会、行街等喜庆热闹场面,王东阳又加入了崇明民间锣鼓演奏。后又将民间乐曲《苏合》、《扬合》改编成《苏桥》、《扬桥》,乐曲嵌入崇明民间锣鼓连接,该曲称为《苏扬桥》,是目前唯一的江南丝竹锣鼓曲。“牡丹亭”演奏人员后来固定为16人,由八粗(打击乐器)八细(丝竹乐器)组成。

2008年6月,国务院公布江南丝竹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