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区共接待游客1240.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4.7%,实现旅游营业收入32.7亿元,比上年下降35.4%。
繁荣群众文化,“线上”“线下”相结合,丰富文旅活动内容。做好文艺资源配送,承接市级各类活动40场,受众3500人次;开展区级配送文艺演出220场,受众27350人次;文艺辅导100场,受众6650人次;艺术导赏50场,受众3650人次;展览展示100场次,受众16650人次;农村数字电影1780场,受众55612人次。筹办文旅节庆活动,举办以“蝶变新时代 花朝新生活”为主题的上海花朝节和以“飨受崇明不一样的人间烟火”为主题的2022上海崇明乡村文化旅游节暨首届美食狂欢季系列活动。提升文艺创作质量,开展抗疫作品创作;组织开展“瀛洲古韵”新年音乐会、“塑浦东引领区形象 讲崇明生态发展故事”主题摄影展等直录播活动;录制“学才艺”视频8个,入选全市文艺教学视频教材。
持续深化创建,推动生态新文旅建设
推进西沙明珠湖国家5A级景区创建,加快景区服务设施和环境质量提升改造,做好迎检各项准备工作。推动民宿产业发展,全年新增民宿80家,启动2022年度星级民宿评定,修改完善评定标准,推进崇明民宿品质和特色提升;出台《促进崇明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发《崇明区民宿集群村建设导则》,8个乡镇的15个村申报建设。出台和落实文旅产业各项扶持纾困政策和措施。开展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创建工作,竖新镇、横沙乡获评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遴选推荐虹桥村、北双村、新安村、永乐村、新乐村为第一批上海市乡村旅游重点村。深化全域旅游工作,积极引入旅游新业态,长兴郊野公园、玉海棠景区、荷花博览园开展夜间旅游项目,江南造船厂成功创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指导香朵开心农场新A级景区建设;指导泡泡大叔房车营地、宁昕林房车营地建设。推进工程项目建设,开展演武厅复建前期研究,完成“旅游大数据监管应用平台”信息化项目申报,加快陈龙章旧居修复。
加大传承保护,注重宣传推广
推进非遗传承保护,评定8个项目为第七批崇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新评定区级保护单位8个、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1名。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制定出台《崇明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实施办法》。做好旅游投诉咨询,全年接待柜面和电话旅游咨询106346人;受理市12345投诉咨询169件,收到评价满意120次;受理区12345投诉咨询244件,结案满意度90%。高效开展行业动态宣传,依托“崇明旅游”“文化崇明”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近1000篇,总阅读量近106万次;线下通过文化长廊、户外LED屏等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推广;对接东方卫视、解放日报、动感101等平台,宣传报道崇明文旅相关新闻逾100篇。
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新建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滩高级中学项目,完成各单体工程的结构封顶;新建城桥生态社区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完成工可编制申报和施工图审计等前期工作;上海交大国际农业与生态学院建设项目,完成腾地动迁和土地出让;新建长兴完全中学项目,做好项目控规编制、方案设计等前期工作,与有关学校达成合作办学意向;上外贤达学院项目施工进度按计划推进。
深入推进教育综改项目
制定完善《上海市崇明区教育综合改革示范项目实施方案(2022-2025年)》。持续开展托幼一体化建设,新增向化幼儿园普惠性托育点,全区16个乡镇的34所幼儿园开设45个托班,提供900个托额,其中公办园所提供840个托额,完成普惠性托育点乡镇覆盖率89%、公办园开设托班比例85%的目标。推进紧密型学区和集团化建设,项目化推进《义务教育紧密型学区和集团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实施“2+X”攻关项目研究;调整完成崇西、崇中、崇东和长横4个同学段学区组织架构;上海市实验小学长兴分校如期招生办学。深化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参与本市特色高中、“双新”示范校项目校创建;完善以选课走班为特点的教学管理体系,2022年高考成绩创近三年新高。持续推进“双减”工作,2022年中考成绩创近三年新高。
统筹疫情防控和在线教育工作
迅速有效处置工程技术管理学校长兴校区疫情,做好崇明中学、工技校、新纪元等3所学校准封闭管理期间疫情防控和生活保障等工作,有序推进分阶段复学复课,确保校园安全。高质量开展线上教育,巧用活用优质线上资源,组织教研员网上巡课2500多节;推出“崇师在线课堂面对面”等志愿辅导,受众学生6万多人次;针对1761名在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子女和长兴地区33名独居在家儿童实施“导师暖心行动”。
科技供给能力得到提升
实施2022年度可持续发展创新行动计划,征集各类科研课题187项,确定110个课题立项。引入上海碳中和技术创新联盟入驻崇明,助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推进崇明碳中和技术集成示范纳入上海市2022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崇明区碳中和状态智能监测、评估与响应技术研究示范平台”等4个课题作为市级课题完成立项。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共有413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44家企业报名参加“2022年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其中,72家企业入围共获得了1430万元市、区二级科技创新资金的支持,2家企业获推荐参加全国创新创业大赛;45个项目获得了2303万元市、区二级张江专项资金的支持。服务科技企业发展,全年完成认定登记技术合同813项,合同成交金额277073.69万元;做好2022年度科技创新券区级配套补贴工作,19家科技企业共计财政补贴70.93万元;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审批510家,比去年增加8家。
新一代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完成信息基础设施规划编制,累计建成5G基站(逻辑站)3436个,本区万人5G基站占有率全市第一;梳理规模超过100个标准机架(2.5kW)的在用数据中心、在建数据中心,以及“十四五”期间规划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底数,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资源优化配置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推进智能回收箱、智能取餐柜、智慧零售终端等便民服务智能终端设施部署,为市民提供便捷的数字化服务体验;完成政务外网二期工程建设,通过了市大数据中心的现场评估验收,总体评价良好。
持续完善体育健身设施
完成新建(改建)市民益智健身苑点120个,新建市民健身步道15公里,新建(改建)市民多功能运动场10片,新建长者运动健康之家5个,新建市民健身驿站8个。横沙市民健身中心正常推进。东滩自行车小镇配套项目纳入第五轮生态岛三年行动计划。积极谋划体育产业发展,印发《关于促进崇明体育产业发展的扶持奖励办法》,完善“两镇一带十基地”规划布局,加快建立崇明体育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推进东滩自行车小镇、西沙康养旅居小镇建设。积极推进活力新康养融合发展,引导“武医养”活动项目向西沙康养旅居小镇集聚。
有序筹备和开展各类体育赛事活动
全民健身赛事方面,承办上海市国际龙狮网络大师赛、第三届东滩骑行节等全国比赛2项,上海红土网球赛等市级赛事6项,举办第五届上海(崇明)休闲体育大会等区级赛事35项,乡镇委局开展全民健身活动600多场次,组队参加2022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等市级活动40多次。专业赛事方面,组建市运会崇明代表团,召开参赛动员会;完成市运会参赛运动员注册22个项目,确定市运会参赛队员337人;完成市运会反兴奋剂宣传和签约工作,开展运动员反兴奋剂宣教和集体宣誓;成功举办市运会马术障碍赛和公路自行车赛。
着力推进青少年体育和体教融合
与上海市体育局签定了第二轮框架合作协议,为崇明体育融合发展打开了通道。34名教练完成国家级和市级通识培训;完成2022年(第一批)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体育专业及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报名;完成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复核5人;向市级运动队输送竞技体育人才22名。在上海市第十七届运动会上,本区获60金、36银、42铜,实现了参赛项目、参赛运动员和奖牌数超过上届市运会的目标。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
稳步开展院校合作和市区医院合作,挂牌成立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继续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开展医联体药品集中议价采购,2021年启动第一批和第二批药品集采,至今分别节约1847万元和820万元采购资金,2022年8月第三批共有三大类别11个药品确认中选,中选药品药价平均降幅46.95%,最大降幅达66.72%。开展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全年共节约耗材采购费用1277万元。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全年签约21.26万人,签约率84.57%,长护险评估2-6级的失能老人实现应签尽签。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级,完成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联网医院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疫情期间,共发放连花清瘟77.14万盒、六神丸31.32万盒、中药预防方6.60万帖;完成2022-2023年市中医药科研立项申报,完成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人才类项目培训,7人完成上海市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引领计划申报,14名乡村医生参加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
持续优化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
扎实推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大肠癌筛查系统切换至新慢病系统,全年共完成初筛1258人;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肺炎疫苗项目,全区共摸底8446人,接种2632剂次;农村妇女病普查共完成28842人次。落实传染病防治举措,全区无甲类传染病病例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0种6247例;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网上直报审核管理工作,每月开展不明原因肺炎主动搜索工作;利用门急诊发热病人信息采集报告系统等,继续开展以腹泻病、流感为主的传染病监测,确保呼吸道、腹泻和发热伴综合监测的正常运行。认真做好免疫规划工作,全区共接种疫苗47254剂次(除新冠肺炎疫苗外),乙肝疫苗、卡介苗等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均在98%以上。巩固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成果,依托基层电子健康档案的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开展慢性病患者管理,其中高血压疾病筛查9.04万人,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登记11.84万,筛查5571人;完成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1204人。
2022年末,全区共有户籍人口66.9万人,与上年相比减少0.38万人。全年户籍人口出生1855人,出生率2.8‰;死亡7722人,死亡率11.5‰;人口自然生长率为-8.7‰。
2022年,全区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237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25元,增长6.2%。
加大促进就业工作力度
制订本区新一轮促进就业扶持政策,审核发放各项区级就业扶持资金3548.21万元。贯彻落实市级援企稳岗政策,制订本区企业职工线上培训实施办法、两项稳就业补贴实施细则,共审核通过企业2808家次,涉及1.95万人次,补贴金额1461.03万元。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开展各类招聘活动90场次,805家次单位提供岗位3070个,区内全年新增就业9216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4581人;帮助480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7.62万人次,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454人,本市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现就业比例91.93%,城乡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以内,均已完成年度目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设区职业培训信息系统;完善线上培训信息审核系统,共受理955家企业备案申请,培训职工8.49万人次,发放补贴资金1422.36万元。深化创业带动就业,共审批通过市、区级创业补贴资金申请362家次,发放863.27万元。统筹推进东西部劳务协作工作,完成转移来沪就业农村劳动力1263人,其中脱贫劳动力278人,均已完成年度指标。
努力提升社会保障服务水平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引导无账户人员参保,新纳保178人,城乡居保覆盖率99.74%,居全市第一;全区城乡居保参保人数20.97万人,养老人数16万人。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至1300元,养老金平均领取水平1520元。修订征地人员保障政策,共办理征地项目23个,落实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293人,发放征地养老人员生活费1080.1万元。依法开展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共受理工伤认定案件2302件,鉴定1922件。加强养老服务政策支撑,制定《崇明区养老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新增2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分中心)(市指标2家),新增10家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市指标1家),改建50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市指标50张),实施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120户(市指标50户),新建26家市级示范睦邻点(市指标8个),新增2家乡村长者照护之家(市指标2家)、3家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无市指标)。完善社区“养老顾问”试点,试点社区养老顾问点368个,社区养老顾问员807名,接待12786人次。
继续加大社会救助力度
开展元旦春节帮困送温暖活动,投入救助资金4865.77万元,受益群众9.9万多人次。对低保、重残等部分困难人员发放粮油帮困电子卡12580张,充值虚拟金额1118.48万元。疫情期间,兜住兜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发放菜价临时补贴17824人次、178.24万元;发放临时价格补贴53001人次、557.01万元;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14929人次、1555.08万元,实施临时救助37人、4.92万元。启动价补联动机制,发放9月份临时价格补贴59409人、421.8万元。截止12月,全区累计救助各类困难对象383967人次,发放救助金22658.32万元(含综合帮扶1840人次,583.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