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接待游客18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5.4%;实现旅游收入42.65亿元,比上年增长30.4%。至年末,全区通过备案的民宿有1104家。
深化供需对接,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做好文艺资源配送,全年承接各类市级活动301场,受众35000人次;开展区级各类配送活动310场,受众38000人次;农村电影放映5320场次,受众153343人次。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举办艺术展览展示活动16期。开设“市民夜校”春、秋季培训课程,打造区文化馆、区党群服务中心2处“市民艺术夜校”服务点,开设崇明非遗线带编织、茶艺、中国舞、爵士舞等7门课程,吸引各行业人群踊跃参与。
提升引流效应,开展各项文旅节庆活动。举办2023崇明花朝节系列活动、崇明乡村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上海崇明自行车嘉年华、海岛十佳歌手大赛、环崇明岛自行车骑游大会等活动。参加上海第三届咖啡文化周活动,3家单位获得市级咖啡馆荣誉。举办2023年全国“村晚”上海分会场活动,10个崇明原创群文作品在瀛东村百姓大舞台上演,线上平台视频点击量达465383人次。
突出优质共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文化崇明云发布各类活动6145 项,推送公共文化场馆特色活动预告18篇,平台总访问量(PV)19407人次,独立访问量(UV)2839人次。在全区公共区域、关键位置安装户外IP多模广播音柱,搭建区、镇、村(居)三级应急广播平台,上线以来综合在线率稳定在85%左右。全年新增旅游道路交通指引标识4套,更新老旧交通指引标识19块。文旅咨询服务点位接待旅游咨询129275人次、电话咨询8153人次、网络咨询576人次、社区活动咨询3246人次,发放资料38460份。收到市、区级12345投诉工单429件,电话投诉7件,投诉解决率100%。
全区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0所,其中,幼儿园37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5所,高中8所,中专职校3所,成人学校6所,其他教育单位11所。在校学生共44308人,教职工8531人。
完善“五育融合”育人体系
深化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进校园开展二十大精神宣讲9场次。提升学生学习素养,开展“‘崇’尚阅读”中小学阅读素养提升项目;举办25次区级科技竞赛活动,全区95%的学校近8000多名中小学生参赛;推荐优秀学生1500余人次参加市级线上或线下科技竞赛活动20余项,国家级竞赛获得2个一等奖和4个二等奖。提升学生体育素养,全区学生体质合格率97.8%,优良率55.1%,中小学生体育素养达80分以上。提升学生美育素养,开足开齐音乐、美术、艺术等必修课程。推进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综改项目,完成长兴潘石村“做生活”5大主题15个项目的课程设计;新增6家“上海市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开展培训6场,累计培训700余人次,培养“双师型”校外劳动教育队伍。
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项目
建设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南西新城幼儿园增设托班1个(20个托额),乡镇普惠性托育点覆盖率达到88.9%,较市教委规定的85%高3.9个百分点。在城桥镇、堡镇、陈家镇和长兴镇等4个乡镇开设社区“宝宝屋”6个,提供社区托育托额360个。全区高质量幼儿园占比达60%。持续落实“双减”政策,经教育许可的培训机构从72家缩减至40家,其中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核减率95.8%,3家高中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实现“营转非”;加强综合治理,开展专项行动5次,发现并整改安全风险点等问题24项。
区域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
实施2023年度可持续发展创新行动计划,共征集各类课题135项,确定立项课题67个;医疗卫生领域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5篇。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全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0家;37家企业获得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支持,获市、区两级资助资金810万元;实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技小巨人工程,推荐8家企业申报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业,其中1家获上海市科技小巨人项目立项。深化科技服务,全年审定技术合同1248项,比上年增长47.17%;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8.52亿元,比上年增长69.99%;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为557家,比上年增加47家。
圆满完成重大体育赛事
成功举办2023上海长江半程马拉松、2023中国全民健身走(跑)大赛(上海·崇明站)暨中国企业家崇明岛挑战赛、环崇明岛女子国际自盟世界巡回赛、国际篮联三人篮球大师赛(上海崇明站)等重大赛事。
扎实推进体育健身设施补短板
完成新建(改建)市民益智健身苑点60个,新建市民健身步道10条,新建(改建)市民多功能运动场10片,新建市民健身驿站5个。
积极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
承办中华垂钓大赛、全国风筝锦标赛、全国国防体育运动赛等全国比赛3项;上海红土网球赛、高智尔球等市级赛事12项。举办第六届上海(崇明)休闲体育大会水上马拉松、小铁三、田园斗地主等区级赛事10项及崇明区第二届运动会足球、乒乓球、钓鱼等区级赛事18项。开展全民健身活动800多场次,参加2023上海城市业余联赛等市级活动60余次。
青少年体育工作扎实推进
34名教练员完成国家级和市级专业技能培训。开展击剑、武术、围棋、自行车等4个项目42个班次1571人的小学生爱心暑托班体育配送。举办篮球、足球、定向越野、阳光小伙伴等13项体育竞赛活动。参加射箭等全国比赛,共获得10金6银7铜,参加田径等市级青少年计划内赛事,共获得52金43银54.5铜。
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工作
2023年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南方赛区)上,全区参赛运动员代表上海组队获得团体冠军。全年共参加市级比赛6个大项18次比赛,共获得27金22银21铜,游泳队在市青少年游泳锦标赛获3金1银1铜,创历史最好成绩。
全年共有医疗救助对象54320人,其中,特殊救济对象7053人,低保家庭成员7309人,低收入家庭成员39813人,因病致贫家庭成员39人,困境儿童101人,散居孤儿5人。全区累计医疗救助73.58万人次,救助总金额15615.78万元;16843名相关医疗救助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医保,资助参保1016万元。
全区共有长护险定点社区居家服务机构20家、定点住养机构39家、定点评估机构2家。共有长护险服务人员2358人,其中居家机构护理员1847人、住养机构护理员511人;长护险惠及老人16059人,其中社区居家老人13932名、住养老人2127名。
至年末,全区共有卫生医疗机构350个,比上年增加2个;卫生技术人员5250人,比上年增长4.2%;全年全区医疗机构共完成诊疗人次数63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婴儿死亡率3.5‰,孕产妇死亡率为0。
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持续做好传染病监测,全年无甲类传染病病例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1种18134例。接种免疫规划类疫苗41476剂次,单苗接种率均达到99%以上;推进60岁以上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共接种3663剂次。
至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6.54万人,比上年下降0.55%。全年户籍人口出生1719人,出生率2.6‰;死亡9235人,死亡率13.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3‰。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54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290元,增长7.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219元,增长8.5%。
全年区内新增就业9615人,本区户籍城乡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738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722人,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就业创业499人,创业帮扶249户,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0124人次,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249人次,新获得高级工及以上等级职业技能证书560人次,其中技师及以上138人次;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来沪就业1235人,其中脱贫劳动力632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帮扶就业率91.39%。
推进城乡居保工作,城乡居保覆盖率99.76%,居全市第一,全区城乡居保参保人数20.53万人,养老人数16.31万人;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至1400元,养老金平均领取水平1632.3元/月。依法开展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受理工伤认定申请案件3207件,鉴定申请2797件,组织劳动能力鉴定专场24次。
至年末,全区有养老机构52个,养老床位8500张。推动落实养老服务实事项目,新增420张养老床位、2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分中心)、3家社区长者食堂、100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9个家门口养老服务站、15家示范睦邻点,新建1家智慧养老院、1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打造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示范社区,10个乡镇初步建立认知障碍社区专业照护服务体系,推进老年认知障碍筛查“愿筛尽筛”,完成63764名老人筛查。推进康复辅具租赁服务,签订辅具租赁合同3310份,补贴金额253.79万元。常态化提供社区养老顾问服务,全区368个社区养老顾问点接待老年服务对象总量11799人次,提供服务事项总数9212件。
开展元旦春节帮困送温暖活动,投入救助资金6173.6万元,受益群众达11.6万人次。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全年对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重残无业等各类民政保障对象实施生活救助、临时救助、综合帮扶等各类救助35.1万人次,发放救助金2.25亿元。推进“社区救助顾问”制度,实现村居全覆盖,全区镇级社区救助顾问点18个,村级社区救助顾问点357个。
加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全年发放困境儿童生活补助172.17万元,慰问留守儿童1000余人次。挂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点352个,在全市率先实现村居全覆盖。
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全年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9.38万人次6879.35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1.61万人次2225.46万元。对102家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补贴残疾职工社会保险费2003.8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