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基层新闻官

崇明这个村找到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信息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4-12-30 08:56

浏览

【字体:标准 加大 特大

眼下,正值冬季蔬菜采收时节,在三星镇海安村,玉兰菜采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走进玉兰菜种植基地,只见两个由集装冷藏柜改造的小型现代农业设施“智慧蔬房”正在不停地运作。在这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种植空间里,均匀分布着一颗颗外观饱满、色泽鲜亮、个头匀称的玉兰菜。几位村民熟练地用小刀将玉兰菜割下,放入托盘中,再将一个个托盘从“智慧蔬房”移送到隔壁仓库的桌上,娴熟快速地修整菜形,并顺势将其装入早就准备好的透气网袋,依次堆放在旁边的泡沫箱中。



“这款蔬菜学名欧洲菊苣,因其避光生长后颜色淡雅,气味清新,与含苞待放的玉兰花相似,国内一般称它为‘玉兰菜’或‘金玉兰菜’。” 海安村驻村第一书记刘辉向记者介绍,玉兰菜大约2008年前后引入国内,因其营养丰富、脆嫩多汁,是世界公认的碱性食疗保健蔬菜,被誉为“蔬菜王子”,是餐桌上的高级货。“玉兰菜是由菊苣根软化培植而成,因菊苣根本身含有丰富的营养,玉兰菜在生长过程中无需一滴农药、一粒化肥,是真正的有机无污染。”刘辉告诉记者,玉兰菜的生长周期约30-35天,目前两个“智慧蔬房”一批次产量有15000颗左右,约3000-4000斤。

一直以来,海安村优势资源缺乏、发展模式单一,产业发展受限。为加快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海安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政策学习、广泛调研、民主决策,终于将高附加值、高产出比、高周转率的玉兰菜作为村特色产业,在市、区农业农村委和市农科院园艺所的专家以及第三方技术公司指导下,通过引入先进的小型现代农业设施,按玉兰菜生长所需全程精准控制温度、湿度、水循环及通风设施,在避光环境下水培种植。“玉兰菜种植都是智能化控制,我们村‘两委’班子成员负责日常管理,平时仅通过手机App,就可实时查看和调整生产设施的各项工作指标,节约了不少人力物力。”刘辉说。



玉兰菜在海安村“落地生根”,意味着更多收入和更好的生活。技术的进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通过该项目的成功运作,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学习新技术的平台,也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劳动增收。“玉兰菜的种植和采收,都会安排各队组村民轮流参与进来,这样村民们也能获得额外的劳务报酬。”刘辉说。玉兰菜作为海安村集体经济项目,实现技术全村人共学,效益全村人共享。

据了解,海安村已与崇明本地农特产品销售公司,初步建立了互助共赢、长期长效的合作关系,探索搭建“生产基地+公司+市场”的“订单式”生产销售模式,目前已达成采购意向订单7万余元。后续将联系农批市场、商超等销售主体,积极打通销售“保底牌”;另外,还将通过网上主播带货、沪崇联动地推等形式,拓宽销售渠道。“根据现在的市场定单量,目前,两台设施处于满负苛生产状态。12月下旬,首批玉兰菜集中上市,预计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8-10万元的经营性收入。”刘辉说。



因村制宜,盘活集体有限资源,开展玉兰菜种植的小型现代设施农业项目,为海安村的村集体经济注入新活力。该项目不仅展示了现代农业技术在提升农产品品质与产量上的巨大潜力,更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创新驱动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践。

展望未来,海安村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科技引领的原则,深化与农业科研机构及企业的合作,不断优化种植技术,拓宽销售渠道,力求将玉兰菜打造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该项目的成功经验也将为周边乡村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带动区域农业现代化进程,共同绘就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记者:黄金奇

编辑:陆海华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