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精神文明创建

度过感染高峰,不忘崇明这些“守门人”

信息来源:上海崇明

发布时间:2023-01-19 14:51

浏览

【字体:

1月17日,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介绍:经综合研判,上海已经度过本轮疫情感染高峰,社区传播强度明显下降,疫情走势趋稳向好、已处于较低流行水平。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去年年末至今年1月初,医护人员经历了一次“大考”。对于坚守在基层一线的社区卫生工作者们而言,挑战不言而喻:有的“阳康”后立即返岗;有的一晚只睡2小时……他们身体力行,持续当好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守牢分级诊疗“前沿阵地”

2022年12月以来,新冠感染叠加冬季其他呼吸道感染,因“发热”就诊者大增。与以往不同的是,随着上海发热门诊进一步“下沉”,市民不一定非得去城内医院,也可就近、就便前往家门口的社区医院。

“医生,我最近还是总感觉乏力,怎么回事啊”“医生,我阳康了,但咳嗽一直不好,您给看看”……2023年1月9日早上9点,陈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是一派忙碌景象,中心工作人员说,“这段时间,可以说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临的一次大考验。”

“现在,发热高峰期过去了,患者前来主要是新冠后期的诊疗。”在就诊高峰期,陈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副主任医师周晓明除了本职工作,还负责在发热门诊接诊。她说,从去年12月开始,该发热门诊的患者增多,最多时一天有近200名发热患者,到了今年1月后,就诊人数明显下降。据悉,这些患者大多是感染了新冠病毒后,有肺部感染等症状,需氧疗、小分子药物治疗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最大程度守牢分级诊疗体系的“前沿阵地”。

作为抗疫“最前线”,在高风险的环境里,不少医护人员纷纷“中招”。“再难也要兜住分级诊疗第一线,我们最终扛过来了!”陈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黄洲告诉记者,非常时期,中心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在原本只有一间发热哨点的基础上,新增了一间发热门诊诊室,并加派医护力量进入诊疗区域。“医生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整体评估,如果患者病症较严重,经评估需要转诊,将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转诊至医联体的上级医院进行救治。”‍

“我好了,我能上”

记者了解到,2022年12月以来,在患者急剧增加、医务人员减少的情况下,崇明各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调整优化诊疗流程、整合统筹医疗资源,集全中心之力全力解决群众就医需求。各中心建立了一支支发热门诊保障队伍,动态调配各科室中西医全科医生,进一步发挥好分级诊疗前沿阵地优势,全面提升医疗救治和服务保障能力。

“尤其是就诊高峰,医护们有的发烧,有的咳嗽。每个人都咬着牙工作,坚持再坚持,大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好了,我能上’。”陈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黄洲介绍,前一批感染的医务人员在家休息,热度退了没有症状,第一时间返岗顶上,“就像在与病毒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所有医务人员连轴转。那段时间,相较于居高不下的就诊量,最心焦的是医护人员接连“损兵折将”,面对人员减损,医护相互补位;作为门诊组长,周晓明每天都会自我心理建设——不敢生病倒下,再难也要扛过去。“晚一点倒下,越晚越好,这样感染的同事恢复了就能回来顶我。”她朴实的话语中,透露出一股坚定。

应对就诊高峰,黄洲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头脑中一遍遍盘算中心还需要哪些药品、仪器,医护人员如何排班等工作细节,想方设法调剂相关药剂,“我相信我们肯定能闯过难关。只要患者需要我们,我们就会坚持下去不放弃。”

这家“社区医院”,正是崇明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个缩影。在防疫措施进一步优化调整之下,作为“解压阀”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担起大部分轻症患者就近就便的诊疗服务,为各大医院发热门诊和急诊减压,为下一阶段诊疗拼出时间与空间。‍

电话一个接一个

这两天,返岗医护多了起来,周晓明重新编制了科室排班表,“队伍基本能齐了。现在发热门诊工作强度没有刚开始大了,病人以治疗为主。”一边坐班社区医院,一边还要顾着线上,兜里的手机铃声响个不停。

电话那头是李老伯——周晓明签约的病人。“周医生,我阳康后吃饭一直没什么胃口,是不是还没有好彻底?”“您还有什么症状,胃肠道有没有不适感?”……

电话巡查、上门看诊,和周晓明一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每周会对重点、次重点人群逐一打电话询问身体情况,根据患者情况及需求,上门或视频看诊,指导用药。遇到状态不佳的居民,家庭医生会进行病情评估,必要时进行转诊。这些天,医生们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没断过;结束坐诊,大伙仍“挂在线上”。

“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重症风险明显增高。因此,对其评估是责任很大的一件事,一定得认真把握。”团队所有家庭医生从2022年12月初便展开摸排,根据阳性老年人现有基础疾病与身体状况进行病情评估,对应重点、次重点、普通观察人群,制作成电子表格,内容包含症状体征、是否小分子药物应用等。如今,这张表格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各类人群,家庭医生定期在线问询,及时跟进诊治。家庭医生们还主动跨前一步,向辖区内养老机构了解情况并帮助解决就诊难题。

“这段时间,我们的社区医生太辛苦了,每天都能看到他们楼上楼下地跑,给有需求的居民看病,有他们在身边,我们特别安心。”签约病人王阿姨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