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综合信息

2024年度“崇明1号”亲本选育工作开启

信息来源:崇明报

发布时间:2024-12-19 09:11

浏览

【字体:标准 加大 特大

今秋以来,“崇明1号”河蟹新品系首次上市,立刻赢得了广大市民和市场的青睐。为持续夯实崇明河蟹品质、进一步提高河蟹良种覆盖率,日前,区水产部门、崇明河蟹集团联合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专家团队,在崇明河蟹集团裕西基地集中开展2024年度“崇明1号”亲本选育工作。

  近年来,崇明区与上海海洋大学深度合作,成功研发了具有“大长腿”基因标记的河蟹新品系“崇明1号”。相比于此前崇明主流的河蟹品种,它们身形更大、腿脚更长、肉质更紧、膏黄更满,一上市便深受食客们的认可和喜爱,在首届上海蟹博会等专业展会、赛事上同样大放异彩。

  作为崇明河蟹产业的“拳头产品”和“代表作”,“崇明1号”的亲本选育工作至关重要。连日来,上海海洋大学教授、上海河蟹产业体系首席专家王成辉带领旗下科研团队坐镇裕西基地,对“崇明1号”成蟹进行优中择优,筛选出综合素质最佳的“蟹爸蟹妈”,为后续的繁育工作打牢基础。在裕西基地,科研人员们对“崇明1号”河蟹进行深入测量检查,不放过外壳、腿脚、腹部的每个细节,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崇明1号’素来以‘大长腿’著称,那要怎样衡量它们的腿长?多长才算合格呢?”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研究室的刘豪博士拿起一只合格公蟹,边演示边讲解道,“只消将它们的第二步足弯曲、贴近蟹壳主体,如果折叠处显著向前超出蟹壳前缘,就证明河蟹的腿脚确实足够长。”除了蟹腿,河蟹的重量、肥满度、活力、色泽等属性也同样重要;而只有达到了全部标准的蟹中“菁英”,才有机会为“崇明1号”诞下后代。

  对于已达标的亲本河蟹,科研人员两人一组紧密配合,用游标卡尺、电子秤等器具进行精确测量后,记录下详细数据并分组处理。“完成以上工序后,我们会在河蟹背壳上贴一个数字标签,后续进塘繁殖时将根据标签信息进行划分。”刘豪说,“这个标签在研究方面也有大作用,它们确保了河蟹信息的可追溯性,让我们能持续跟进有关‘崇明1号’基因和性状的研究。”

  据了解,今年是“崇明1号”河蟹新品系亲本选育工作开展的第三个年头。最初的一批“崇明1号”的蟹苗(大眼幼体)总量仅1.2万斤,次年便增长至1.7万斤;今年到目前为止,科研团队已选拔出合格母蟹超过1.4万只、合格公蟹约5000只,预计繁育大眼幼体总量可达2.5万斤左右。“2.5万斤蟹苗对应扣蟹养殖的规模能达到6000多亩左右,对应成蟹养殖则能覆盖到十几万亩。”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祖建彬说,“从产量上来看,‘崇明1号’的增长势头十分迅猛。”

  强大的市场号召力是产能加快释放的底气所在。作为在河蟹产销一线打拼了数十年的“老法师”,崇明河蟹集团董事长黄春对于“崇明1号”的市场表现信心十足。“根据我们养殖实际来看,‘崇明1号’的抗病性、综合品质提升很大,养下来效益确实不错。”黄春说,“到明年开年后,不仅是江浙沪地区,山东、安徽、河南、湖北等十多个省份的蟹农都会来崇明采购‘崇明1号’扣蟹。”

  “在现代农业科技的赋能下,‘崇明1号’河蟹的亲本选育和养殖工作更见成效,河蟹品质也随之进一步提升。”崇明河蟹集团运营部经理施丞说,“未来,我们将继续大力推广‘崇明1号’特色种源,将崇明河蟹的影响力辐射到全国各地,为广大河蟹养殖户带来更好的效益。”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