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新征程,再创新辉煌!崇明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热议全国两会
3月13日,2023年全国两会完成各项议程,圆满落下帷幕。连日来,崇明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时时关注两会盛况,并展开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和中国式现代化蓝图铺展后召开的重要会议,对于凝聚思想共识,进一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意义。要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以既定目标为战略指引,立足本职岗位,开拓进取、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开启新征程,再创新辉煌,更加有力地把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向纵深推进,加快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崇明绿色发展篇章。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政府工作报告对2023年产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工作重点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将对标对表目标要求,盯重点抓关键求突破。”区经济委员会主任陈尧表示。今年,区经济委员会将重点聚焦“2+3+N”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及“1+3+X”制造业产业体系,抓早、抓前、抓突破,瞄准“千百亿”产业发展目标,大力发展高端船海制造业。“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讲的话语令人鼓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讲到了我们民营企业家的心里,坚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区政协委员王伟说,“作为民营企业家,我们要认真学习党和政府助企纾困的政策,对接好减税降费等措施的落实,使这些便利、具体、有温度的政策举措帮助企业走得更稳更远。”
正值春耕备耕,田间生机勃勃,乡村振兴也成为两会内外热议的话题。如何种好“一粒米”?围绕这一重点,近年来,新村乡大力发展特色水稻种植业,不断做精稻米产业,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用小米粒铺开乡村振兴的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村农民的现代化,我们将坚持高质量发展,聚力建设稻香、业美、村美、民乐的稻米文化小镇。” 新村乡党委书记王慧健说。作为上海的“米袋子”,崇明近年来立足实际,勇挑重担,争当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先行者。“我们将不断做强特色农产品产业链,积极推动种源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业联合建设。”区农业农村委主任龚霞说。乡村旅游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引擎。前卫村是崇明老牌的旅游景区,近年的发展证明,因地制宜打好乡村旅游组合拳,是一条帮助农民致富、推动村居发展的有效路径。区人大代表、前卫村党支部书记陆琍红表示,接下来将紧抓前卫村农旅产业这一特色,依托乡村振兴及全域土地整治等项目,积极推动前卫村的农旅产业发展,丰富完善农业生产、文明生活、休闲旅游和综合服务等多种功能,进一步打造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载体。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教育,包括“学生人均经费投入大幅增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持续加强”等话语,这些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障好基本民生、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的决心。区人大代表、区实验小学江口校区负责人董梁说:“办好家门口的学校,教育好每一个孩子,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我们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关爱和引导,用心用情做好铸魂育人工作,守护好乡村教育里的星辰大海。”“一老一小”是每个家庭最关心的对象,也是民生的首尾。面对地区内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堡镇通过整合资源,完善建立了“中央厨房+助餐点+送餐”的老人助餐模式,不断优化为老服务功能,提高为老服务质量。“我们将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着力点,推动生态宜居新堡镇建设迈上新高度。”堡镇党委书记倪建军表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崇明始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已成为崇明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大力度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落实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牢牢守住生态底线。”区生态环境局局长褚卫东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也已成为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作为环境从业者,区政协委员王文标感慨道:“前几年,企业在治污环保上持续研发投入,取得了一定成果,接下来还需加快技术迭代、装备研发,进一步探索新模式,不仅仅是治污,更要通过循环再利用、废弃物资源化等手段实现全过程减污降碳,助力世界级生态岛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