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东滩寻鸟 为申遗助力
时序流转,季候变迁,又是金秋9月,气温开始转凉,上海地区一年一度的候鸟迁徙季也正式拉开帷幕。
近日,上海自然博物馆联合阿拉善SEE东海项目中心,共同组织自然联络员来到崇明东滩开展“城市寻鸟季”首场工作坊,共有10名经筛选的自然联络员代表和5位青年观察者到场参加。
本次活动是“城市寻鸟季”——2022年“我的自然百宝箱”系列活动中自然联络员工作坊的一部分。自然联络员工作坊将开展关于城市鸟类科普、观察鸟类方法、手作活动的工作坊,培养一批具备城市鸟类观察和一定讲解能力的自然联络员,并在3期后发布考核,通过者可获得官方颁发的鸟类“自然联络员”证书。本次活动共有上百人报名,最终,25名观鸟经验丰富的报名者成功入选,成为自然联络员。
首场自然联络员工作坊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中兴镇富圩村举办。本次自然联络员工作坊分为专家小讲堂、手工非遗工作坊、观鸟实践活动3个环节。
活动伊始,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副处长唐先华介绍了今年“我的自然百宝箱”活动计划,阿拉善SEE东海项目中心自然教育小组牵头人朱啸宇以视频致辞的形式表达了对本次活动及自然联络员的期许,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马强到场介绍崇明东滩开展申遗的大背景以及共创生态文明社区的联结活动意义。专家小讲堂由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科技信息科高级工程师吴巍老师讲授迁徙鸟类的基础知识、人类研究鸟类迁徙的一些方法和取得的一些成果等内容。
手工非遗工作坊则由“2022年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获得者金伟国师傅分享自己在鸟类环志、旗标系放工作中捕捉鸻鹬类水鸟的“鸟哨”特技,金师傅的“吹哨引鸟”表演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叹。观鸟实践活动则由吴巍博士和上海自然博物馆科普达人何鑫博士带领大家来到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类观测,体验科研样线调查,欣赏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作为正在举办的2022“我的自然百宝箱——城市寻鸟季”的自然联络员工作坊,本次活动旨在鼓励公众走近自然,认识和了解上海常见的迁徙鸟类,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加深对城市鸟类的关注。同时,吸引更多公众一起参与到崇明东滩世界遗产申报进程中来,以此为东滩申遗增加社会参与、凝聚广泛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