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综合信息

打出崇明沙乌头猪品牌

信息来源:崇明报

发布时间:2022-02-11 09:44

浏览

【字体:标准 加大 特大

老一辈的崇明人或许还记得沙乌头猪的美味。它们肉质鲜美,又容易饲养,曾是崇明农家的“心头好”;然而,在洋种猪的冲击下,这种历史悠久的崇明特色猪种已逐渐从大众的餐桌上消失。

近年来,沙乌头猪作为崇明一种极富代表性的特色畜种,正得到更多关注与投入。“全力推进杂交育种课题,我们正推进沙乌头猪的规模养殖。”上海沙乌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忠惠对未来满怀信心,“在不远的将来,崇明人便能重新品尝到家乡原生态的猪肉。”

守护,传承,东山再起

沙乌头猪是崇明特有品种,为太湖猪在崇明的分支,其养殖历史甚至能追溯到唐代、人们刚刚定居崇明之时。在长期的海岛生活中,它们逐渐适应了沙岛的水土与气候,又因其通体乌黑,便得名为“沙乌头”。

肥头大耳、满脸褶皱,沙乌头猪的形象颇有些“丑萌”。“看起来凶神恶煞,但它们其实相当温顺。”徐忠惠介绍,“沙乌头母性很强,‘生娃’‘带娃’都很擅长,很长时间内是崇明养猪业的主流。”与市面上常见的洋种猪相比,沙乌头猪的优势与劣势同样明显。一方面,沙乌头猪生命力强,具有耐寒、耐粗饲、繁殖能力强等优势,对旧时的崇明农家而言,这无疑是一种理想的牲畜,其鲜美的味道也受到代代崇明人的喜爱。然而,随着养殖业走向规模化、工业化,对效率的要求日益提高,沙乌头猪饲养周期长、瘦肉率低的缺点逐渐显现,在与外来猪种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据统计,1979年,崇明全县沙乌头猪养殖数量超过70万头;1986年,这一数量已不足3万头;到2005年,全国第二次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时,曾经随处可见的憨厚黑毛土猪,在崇明民间几乎已销声匿迹。

面对空前的困境,崇明县种畜场成为守护和延续沙乌头猪的关键力量。“从1968年建立之初,种畜场就把沙乌头猪的保种育种作为最关键的工作。”上海崇明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赵杰介绍,“从农户和养殖场那里,种畜场的工作者搜集了沙乌头原种猪的8个血统,并一直保种繁育至今。”此外,先后制定出《沙乌头猪保护方案》《沙乌头猪繁育技术规程》《沙乌头猪饲养标准》等技术规程与管理制度,“这为崇明沙乌头猪的保种育种、繁衍生息提供了丰富的智力资源。”赵杰说。

依靠种畜场的系列工作,近年来,沙乌头猪迎来“东山再起”的机遇。为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持生物多样性,2012年,《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将“沙乌头猪”从太湖猪系列中单列开来,正式定名为“中国沙乌头猪”。2013年,农业部准许崇明沙乌头猪使用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2014年,沙乌头猪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15年,崇明县种畜场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沙乌头猪保种场”,这也是崇明相关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级”单位。2021年,基于崇明区种畜场的软硬件资源,上海沙乌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并再次被评定为“国家沙乌头猪保种场”。如今,围绕崇明沙乌头猪,一个生态畜牧业的宏大版图正在酝酿。

生态,科技,全产业链

曾经的区种畜场、如今的上海沙乌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东风农场北首,这里居民稀少,却有良田万顷。自从19岁成为种畜场工人,徐忠惠已在这片沃土上,与沙乌头猪打了近40年的交道。“崇明自然条件好,发展生态养殖业具有先决优势。”徐忠惠说,“但要将沙乌头猪做成大产业,还有不少关键性工作需要完成。”

2019年,为预防非洲猪瘟、降低风险,区种畜场依据农业部文件,于次年在全市首先完成畜禽遗传资源备份场的建设。自此,基于种群场、备份场两个区域,沙乌头猪的纯血统繁育保种与杂交改良得以同时运转、齐头并进。“当前,仅种群场便有纯种沙乌头公猪20头,母猪150头,涵盖了所有8个血统。”徐忠惠说,“对沙乌头猪的发展而言,这就是一份最硬实的‘家底子’。”

在农业农村部鼓励推动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逐步建立,集种畜选育生产、商品畜养殖、屠宰加工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成为导向。长期以来,上海沙乌头科技有限公司在种畜选育和养殖等领域已积累了可观的经验;据了解,公司正与屠宰加工企业展开洽谈,相关资质也在积极争取中。

生态绿色是贯穿沙乌头猪养殖的主旋律。近年来,与邻近的1700余亩两无化水稻田紧密联动,上海沙乌头科技有限公司着力探索现代化养殖模式。“养殖业最头疼的排污问题由此得到解决。”公司副总经理凡中坤介绍,沙乌头猪的排泄物经过干湿分离、厌氧发酵等流程实现无害化、资源化,所得有机肥则经由现代化输送管线直达稻田。“这一模式已经验证可行,随着今后生产规模扩大,我们将持续深入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新模式。”凡中坤说。

依靠市、区级政策扶持和农业高校院所的智力支撑,上海沙乌头科技有限公司正走上一条集生产技术路线先进、经营机制完善、疫病控制有效,种、养、加、游有机结合的现代化生态养殖之路,为上海郊区特色养殖业增加新亮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响崇明沙乌头猪品牌。

  试水,走俏,未来可期

良种作为畜牧业的源头,决定了产业链的质量和效率,是现代畜牧业建设的关键环节。以往,种源价值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形成了“土猪”被“洋猪”打压的局面,不利于农业走高端自主路线。

近年来,崇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布局现代生态农业,畜禽产业持续发展,种源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大众也开始回味起记忆中那份唇齿之间的“乡愁”,让沙乌头猪重返消费市场,似乎已迎来最好时机。

虎年春节期间,基于初步杂交成功的沙乌头猪新种,沙乌头猪农业科技公司推出了高端精致的“沙乌头”猪肉礼盒,以此试探猪肉市场的水深。这些天来,徐忠惠的手机频频响起,不少崇明和上海的朋友听闻沙乌头猪肉上市,纷纷迫不及待地致电询价和购买。“早些年,我们也进行过市场考察,反馈不算理想。”今年“崇明黑猪肉”的走俏,让徐忠惠这位资深“猪倌”感到惊喜,“这说明‘沙乌头’品牌的认可度有了长足提升,本土出产的原生态优质农产品如今有了广阔的前景。”

在徐忠惠的蓝图中,沙乌头猪将继崇明白山羊、两无化水稻等之后,成为崇明生态农业的又一块响亮招牌。“依托崇明现代农业园区的大力支持,在持续开展技术创新、推动新种培育的同时,小步快跑扩大规模。”徐忠惠说,“预计几年内年出栏数达到两三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种畜场正和区、市级农业科学院及一批农业类高校展开紧密合作,联手攻关最重要的杂交育种课题。眼下,来自山东的“鲁莱”黑猪成了沙乌头猪的繁育搭档。“我们将优先选择一批本土黑土猪进行杂交。”凡中坤介绍,“既能保证种源完全自主,也能在改良沙乌头猪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保持其原本的特点。”“希望未来数年,沙乌头猪能走上崇明千家万户的餐桌。”赵杰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