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综合信息

打造人才沃土 提高政策“郁闭度”

信息来源:崇明报

发布时间:2021-12-09 09:20

浏览

【字体:

——论贯彻落实区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二)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人的流向决定城市发展方向,人才品质决定城市品质,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形态乃至于想象空间,关键在于人才。

  关于人才,崇明区第二次党代会报告中着墨不多,却字字珠玑。报告中提到,崇明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区”,还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推动人才政策细化落实,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在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新的历史决议的最后有一段,专门阐述“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要源源不断培养造就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崇明区提出的人才战略,和这段话一脉相承。

  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撑。当前,崇明正处于重大历史机遇叠加期、经济社会换道前行期、重大项目建设攻坚期,各项建设任务繁重、干事舞台天地广阔,这片“东海瀛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才。换个角度来看,处于这个历史阶段的崇明,无论纵向和自身比、还是横向和其他城市比,也更能够助力各路英才干事创业、实现价值、成就梦想。

  一个地区的人才发展环境,是有一个能新陈代谢、会呼吸吐纳的“生态系统”的。在由发展需求、政府部门、人才政策、人才群体组成的这个“生态系统”里,如果说激烈的人才竞争趋势、各地“抢人”的大环境是烈日劲风,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冲击是瓢泼大雨,那么及时有效、精准到位的人才政策就如同雨林中郁郁葱葱的树冠,可为“林下植被”提高“郁闭度”——即为人才群体更多地遮风、蔽日、挡雨,让政策的树荫遮蔽更多风险和冲击,形成人才集聚地。

  一方面,要加强政策的“水平郁闭”程度,让“树冠”展得更开、互相勾连,覆盖地面上每一棵小草、每一株灌木。

  党代会报告中,出现了两次“人才强区”,这个表述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人才的强区”,相比人才集聚区、人才大区,这是更高层次的区域人才总体形态;其二,是“人才使区更强”,这就意味着引进的人才必须符合地区发展趋势和导向,两者能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根据这个宗旨,崇明揽才引才,绝不是“捡到篮里都是菜”,也绝不是砸钱砸物式的、“内卷化”的低层次竞争。结合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目标,崇明需要的人才类型、人才标准,是明确的——“面向现代农业、生态科技、数字技术、海洋智造、生命健康、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积极引进培育优秀科学家、高水平人才和创业创新团队”,这是党代会报告中的明确表述。不同类型人才的性质、情况、需求不同,需要差异化、精细化对待,只有让人才政策更精准、更接地气,才能激发不同种类人才的活力,形成世界级的“大合唱”。

  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人才政策的“垂直郁闭”程度,以“工夫在诗外”的魄力和魅力,给人才充分的自由度,形成人才“引力场”。

  人才群体是“用脚投票”的,投票的标准在于一个地方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固然来自实打实的收入、通勤成本、发展空间等,更来自城市治理水平、公共服务能力、文化软实力等层面。高效、贴心、精准的服务,是吸引各路人才的重要砝码,最大程度为人才破除繁文缛节、解除后顾之忧、给足干事创业的空间,才是集聚人才的最大吸引力。

  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是一场路遥知马力的长跑,人才政策也不应“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在部分前沿创新领域,给足“静待花开”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收获“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惊喜。这方面,应尤其注意加大青年人才的集聚、培养、关心力度,为他们积极创造更多锻炼平台、成长舞台。

  把视野放得更大,可发现人才亦是一种“流量”,同样可以形成特殊的“经济”。尽可能减少阻碍人才引培、流动的门槛,应是崇明面向未来发展的原则。提高人才政策“郁闭度”,归根到底是为了让人才群体享受到更清凉舒爽的成长环境,不至于被困难吓走、被危机“晒蔫”。今日“林下植被”的小苗,也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巨树、冲出政策怀抱,反哺回馈地区发展,为后来者提供新的郁闭空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