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事信息】春夏季蚜虫、黄条跳甲的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信息来源:绿华镇

发布时间:2024-04-25 09:38

浏览

【字体:

随着气温不断回升,有利于蚜虫和黄条跳甲的发生及转移为害。根据我区各测报点近期调查,蔬上两虫已进入始盛期,当前发生程度总体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各蔬菜种植区域相关人员应加强调查,切实抓好春夏季蔬菜害虫的防治工作。

一、发生程度

预计蚜虫、黄条跳甲均属中等偏重发生,部分田块重发生。

二、调查情况

调查自3月1日起至4月17日止,在城桥镇、建设镇、农业园区和向化镇等地区监测到蚜虫和黄条跳甲的发生动态汇总如下:

① 黄盆诱蚜:自4月1日起至4月17日止诱捕17头,同比前3年减少81.1%,同比前5年减少77.6%,同比前16年减少82.1%。

② 蚕豆大田普查:自3月30日起至4月15日止有虫株率15%~38%,虫情普发指数4.5~14。发生程度相近于去年有虫率20%~40%,虫情普发指数5~13.3。

黄条跳甲

① 黄盆诱虫:总诱捕量10头,同比前3年减少35.1%,同比前5年减少16.7%,同比前16年减少44.4%。

② 田间调查:露地鸡毛菜被害株率15%~100%,虫情普发指数15.3~45。保护地鸡毛菜被害株率15%~82%,虫情普发指数15.3~35.3,发生程度高于去年被害株率15%~70%,24.3~32。

三、发生趋势

田间调查发现露地杂草在3月进入长势旺盛期,闲置田中杂草较多,另外春油菜、荠菜等作物目前处于结荚期,其上的蚜虫较多,后期将逐渐迁入棚内或转其它作物为害,但受近期连续阴雨天气抑制了该虫在露地的发生。因此,蚜虫的发生趋势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为了有效控制蚜虫的危害,需要密切关注气候变化、作物生长和田间调查等情况进行综合防控。

根据各测报点的黄盆诱虫、大田调查、作物栽培等情况及气候因素,预测后期黄条跳甲为偏重发生。今年春季前阶段的气候总体呈现寒潮强、升温慢的态势,使虫害出蛰偏晚。然而,我区十字花科等蔬菜作物的连续栽种、近期连绵小雨等诸多情况均有利于露地虫卵的繁殖和孵化,后期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该虫易趋偏重发生。为了准确预测和防治黄条跳甲,需要广大种植户和相关技术部门密切关注气候变化、作物生育期和害虫发生动态,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四、防治意见

① 药剂防治:可选用溴氰虫酰胺、螺虫乙酯.吡蚜酮、噻虫嗪、氟啶虫胺腈、氟啶虫酰胺、吡蚜酮、金龟子绿僵菌、印楝素、桉油精、苦参碱、藜芦碱、除虫菊素等有效成份的药剂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喷雾防治。

② 防治策略:查见有虫即是防治适期,对各类蔬菜作物每隔10~15天防治1次,连续2~3次。对漏防或偏重发生的田块5~7天防治一次;该虫在田间发生初期具有点片发生的特点,可采用挑治早防的策略,可减少用药。

③ 防治建议:在易感病毒病的作物上(如瓜类、番茄等),可复配宁南霉素、氨基寡糖素等相关预防病毒病的药剂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复配防治。防治作物时,应在田块周边的杂草上兼防,以防止蚜虫再次入侵田间危害。

④ 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可使用“色诱”捕杀技术,每亩放置25张~30张黄板连续、成片使用。针对低杆作物悬挂位置应高出植株顶端10厘米~15厘米为宜,针对高杆作物悬挂位置一般在作物的中上部为宜。在作物的移栽期、苗期或害虫初发期开始使用效果更佳。

黄条跳甲

① 农业防治:a、灌水处理。利用田块闲置时间段,在田间灌水5天~7天,水平面高出土壤即可,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的虫卵;b、实行轮作。避开青菜、卷心菜和杭白菜等十字花科作物进行继作。

② 药剂防治:a、喷雾防治。可选用溴氰虫酰胺、氯虫·噻虫嗪、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苦皮藤素等有效成份的药剂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喷雾防治。土壤处理:b、药剂撒施。重视该虫在幼虫阶段的防治,在翻地前选用金龟子绿僵菌颗粒剂等药剂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撒施,可较好的杀灭土壤中的幼虫。

③ 防治建议:春季气温高于15℃以上时进行喷雾防治,立夏后清晨或傍晚时进行喷雾防治;针对小面积种植地块防治时,应先在田块周边采用围歼方式(包括空地或周边杂草),再逐渐喷雾至田块中央进行防治。

④ 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可使用“色诱”或“色诱+性诱”捕杀技术,每亩放置25张~30张黄板并连续、成片使用。黄板的悬挂高度应高出地面5厘米~25厘米为宜。在作物的移栽期、播种期开始使用效果最佳。

注意事项:

① 蔬菜上严禁使用氟虫腈、乐果、毒死蜱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② 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科学合理交替使用农药!

③ 绿色认证单位请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用药准则使用农药!

④ 禁止将多余药水倒入河道内,避免造成鱼、虾等水生动物死亡!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