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乡解锁“党建联合体”振兴乡村新“稻”路
近年来,新村乡立足稻米产业发展,从小稻米中挖掘大智慧,组建以稻米链党支部为核心的新兴领域党建联合体,通过系列创新举措,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打造平台,辟一方业兴民乐“新”沃土
新村乡努力为新兴领域群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持续用力深耕新兴领域发展“沃”土,为新兴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个能实现多方主体同频共振、优势互补的平台。
由乡党委牵头,完善“1+N”组织架构,建立1个以稻米链党支部为核心的新兴领域党建联合体,凝聚冠华公司党支部、正大蛋业党支部等N个企业党组织,构建起有效覆盖新兴领域的党建联合矩阵,切实解决新兴领域中“小、散、杂”党建覆盖不全的难题。比如在稻米产业中,农业合作社散小、从业人员流动性强的问题困扰发展,但在稻米产业链上成立党支部之后,积极吸纳全乡2家农业公司、多个合作社和稻米产业相关市场主体,以大带小、以强促弱,以平台沃土滋养稻米产业茁壮成长。
同时,通过定期开展“新兴领域书记面对面”联席会议和结对支部党建联建活动,为新兴领域群体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资源共联、信息共享、项目共建、发展共促,团结多方力量同频共振,提升覆盖能级和发展实效。
相倚为强,聚一股联动发展“新”合力
一个优良稻种的诞生离不开优良种源的培育,更离不开强强联合的加持。同样,新兴领域的发展也离不开各类资源的珠联璧合。
为此,新村乡通过党建引领,汇聚起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比如由新兴领域党建联合体协调成立的新村乡稻米高质量发展联盟,已汇聚了市农科院等11家赋能单位,建立起一套稻米产业链资源数据库,帮助联盟成员节省成本达20余万元。
又如,新村乡围绕政治引领、产业发展、社区治理、便民服务等内容,拓展新兴领域“朋友圈”“服务圈”,结合新兴领域群体特点和需求,设计发布十大暖“新”项目,推动资源力量向新兴领域汇聚,更好地服务新兴领域群体。同时,充分挖掘资源,打造多条新兴领域党建红色旅游路线,将上海冠华党群服务站、“稻1968”党群服务站、正大党群服务点、北滩麋鹿苑等点位串点成线,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融合发展。今年以来实现旅游和产品收入近1000万元,为新兴领域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匠心独运,育一个本土特色“新”品牌
稻米市场竞争激烈,那么以稻米为主导产业的新村乡是如何脱颖而出、打出特色的呢?在选好稻种,提升大米品质、创新加工技术、丰富产品种类等基础上,新村乡充分发挥驻村书记、“第二书记”、“第二组长”等“第二梯队”力量组建新兴领域赋能团队,聚焦“一袋米、一口锅、一枚蛋、一头鹿、一盒菌”产业体系,以育品牌为抓手,致力于将这些优质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一是育一个“留得住”的品牌。为扶植乡域内外“小个专”市场主体,同时也满足老百姓日常所需,新村乡聚力打造集现场演出、美食文化、沉浸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本土市集品牌——稻香生态市集,激励党建联合体成员成为摊主,推出正大鸡蛋、冠华锅具、新村大米、慧聪菌菇等本土好物,今年以来实现各类销售收入超30万元的好成绩。
二是育一个“走得出”的品牌。搭建“稻香好物直通车”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先后在市人代会会场、普陀区、静安区、黄浦区、浦东新区以及华东师大、复旦大学等高校举办多场地推,仅半年时间销售额便超210万元。同时打造“米境”品牌衍生项目,在南门开设实体店。
三是育一个“请得来”的品牌。已举办6届的稻米文化节系列活动品牌是新村乡讲好稻米故事的重要舞台。今年,新村乡继续种好稻米文化节这颗“梧桐树”,引来了“金凤凰”。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新村乡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签订党建共建协议,打造稻米文化哲学赋能基地,打开了一条乡村振兴校地合作新路径,描绘出一幅哲学赋能新兴领域产业发展新图景。
下阶段,新村乡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稻米产业“链”式发展,积极解锁破圈共建力量,走出一条“农民富起来、乡村强起来、企业活起来”的共同富裕新路径,让包括新兴领域在内的各类主体都能在新村遇“稻”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