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主题分类:
-
公开主体:
上海市崇明区新海镇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25-01-14
生效日期:
失效日期:
2024年,新海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率先垂范,带头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镇党政主要领导坚持带头深学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把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专题研讨、交流分享等形式持续提升全体班子成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依托崇启海新时代基层干部培训班暨90后“熔炉”训练营启航培训班,开展全镇党员干部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持续提升全镇党员干部的法治素养。
(二)健全机制,聚力打通法治建设的体制壁垒。镇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基层法治建设工作,牵头健全镇党委法治建设委员会工作机制。尤其是针对司法所下沉乡镇后如何更好发挥职能作用进行了深入调研。梳理制定了《新海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建立本镇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制度,注重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对镇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的保障作用。
(三)厉行法治,深入推进法治建设的各项任务。镇党政主要领导牵头召开镇2024年党委法治建设委员会(扩大)会议,对全年法治建设重点工作进行谋划部署。严格落实重大决策法治审核制度以及党委班子“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扎实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坚持落实宪法宣誓制度,组织开展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围绕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广开言路,充分发挥法治观察点、法治观察员作用。同时,今年来,继续加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各个法治驿站、法治广场等阵地开展法治宣传、咨询以及体验活动,为居民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二、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立足依法行政,狠抓法治建设重点环节
一是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制度,落实党委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聘请镇法律顾问1名,落实公职律师2名,切实发挥专业法律顾问、兼任公职律师对重大政策举措、重大项目建设等参谋、把关、建议作用。落实司法所所长列席镇长办公会议制度,发挥司法所作为基层政府法治参谋的作用。二是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实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求,抓好机构改革重点任务,深化基层联合执法、综合执法。持续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二)围绕群众满意,法治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一是“两网”建设深入推进。聚力优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认真落实“两个免于提交”“好差评”评价等工作。推动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持续抓好公共数据归集与整理,新增“随申办”新海旗舰店应用场景4个。持续强化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支撑赋能,加强城运平台各类问题处置。二是政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着力提高“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办理质效。开通“远程帮办虚拟窗口”受理服务,“远程帮办”系统接入跃进居委会,家门口政务服务整体布局不断完善。加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持续推进“阳光村居务”工程,完成村居电子台账信息录入,推进“社区云”新版平台运用。三是推进基层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探索打造新海镇“红栎福园”1.0社区治理新模式,创建“红栎·邻厅”自治议事品牌,推动议事成果在社区落地见效。依托红栎法治驿站,运用线上线下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建立“香樟园议事坛”法治观察点,加强与居民的互动沟通,征集法治建议,定期举办法治观察座谈会,更好地倾听民声、汇聚民智、服务民生,解答群众疑惑,回应群众诉求。
(三)深化普法治理,推动法治为民成效升级。
一是整合法治阵地资源。利用法治文化广场、民法典广场、各个法治驿站、法治楼道等优质宣传阵地,结合“新海普法微剧场”等线上资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开展“法治文化节”“民法典宣传月”等各类普法活动,依托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法治宣传摊位,邀请顾问律师提供法律咨询。二是弘扬法治文化精神。积极打造法治文化作品。拍摄法治宣传视频4部,制作法治文化摆件2个。开展沉浸式法治体验活动,在民法典广场、红栎法治文化广场等法治文化阵地开展法治投壶、法律知识大转盘、趣味跳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小游戏3场次。三是增强毗邻协作聚合力。依托崇启海“毗邻党建”平台,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融入崇启海“邻聚力”党员调解先锋队,凝聚解纷合力。整合阵地资源,利用三地五镇的法治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永临汽渡等优质宣传阵地资源,开展联动普法,推动毗邻地区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四)聚焦矛盾化解,筑牢社会平安和谐基石。
一是构建“多元解纷”新模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落实“三所联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与“访调帮控”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合力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为群众提供全覆盖、全领域、全过程的纠纷化解服务。二是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与社会面管控,认真主动做好“三跨三分离”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建立健全领导包案下访制度,推进信访积案化解。三是严格落实特殊人群管控,深入推进“零距离”特殊对象回乡归巢特色项目,持续落实分类分级管控措施和户籍地居住地双向服务模式,有效预防突出风险隐患。四是持续擦亮安置帮教过渡性就业基地品牌,新海镇过渡性安置就业基地获评“上海市示范性安置就业基地”荣誉称号。扎实推进上海市平安(示范)社区、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创建,常态开展“无诈校园”“无诈村居”创建。
三、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法治新海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一是在法治学习成果的转化方面还有不足,个别干部的法治素养还不够强,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能力欠缺。二是个别居民的法治观念仍然较为淡薄,处理矛盾纠纷方式单一,不按法律规定程序表达诉求和化解矛盾。原因主要有:一方面,随着我国法治体系日渐完善,法律不断更新,也要求干部群众学法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普法是一项长期任务,短期成效不明显,需要持续推进。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强化法律法规学习实效。全面落实法治建设工作责任制,健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大对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的学习,持续提升班子成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加大对党员干部的法治培训力度,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学法平台作用,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法治素养,进一步推动学法成果转化为规范行为、转变作风、提升能力的实际成效。
(二)加大依法行政推进力度。持续深化政府全面依法履职、依法施政,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扎实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认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自觉主动接受镇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确保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深化政府政务信息公开,进一步拓展政府和群众沟通协商渠道,确保社会公众知情权。
(三)提升依法治理综合维度。坚持在党建引领下进一步完善基层法治建设体制机制,确保基层治理循法而行、依法而治;坚持多元共治,探索“三所联动+N”多元化解格局,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创新普法形式,拓展普法广度,以更加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进一步丰盈群众法治获得感、安全感、满意度。
(四)深化法治建设创新实践。依托崇启海毗邻党建联盟,持续深化毗邻法治共建共享;聚焦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难点问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探索破解举措;聚焦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深化邻厅议事机制,凝聚民智民力;聚焦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探索建立“红栎新枫警”工作机制,努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新海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