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本区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信息来源:平台发布

发布时间:2023-07-13 00:00

【字体:
  • 索引号:

    SY0024781711202300078

  •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环境检测、保护与治理

  • 公开主体:

    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文字号:

    沪崇府发〔2023〕30号

  • 成文日期:

    2023-07-10

  • 发布日期:

    2023-07-13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区各直属单位,在崇市属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国发〔2022〕11号)和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本市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3—2035年)》(沪府发〔2022〕16号),全面提升气象保障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能力,现就加快推进崇明气象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以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为导向,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高标准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增强公共气象服务普惠,发展人民满意的气象现代化事业,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需求导向。紧紧围绕崇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全面融入崇明智慧城乡建设,坚持趋利避害并举,提高极端、突发灾害天气的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和水平。

——坚持效益优先。坚持效益最大化目标,加强统筹集约,建立跨部门、跨行业合作共享机制,促进气象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融合,确保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效益充分发挥。

——坚持科技引领。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盯气象科技发展前沿,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推动崇明气象现代化建设。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初步建立智慧感知、精密监测、多景融合的智能网格精准预报体系,实现普惠民生的全域全程高质量气象服务,打造智慧气象保障城乡精细化管理的新模式,形成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气象服务保障示范。

到2035年,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智慧气象服务全面融入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气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能力显著提升气象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主要任务

(一)坚持对标一流,打造气象综合监测示范

1.优化城乡精密气象监测网络。加密气象高影响区域和高敏感行业等灾害多发区域的气象监测站网,增强农业、交通、旅游、海洋等气象监测能力,进一步满足防灾减灾、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和海洋经济发展等关键领域服务需求。探索发展部门联合、社会参与的城乡气象观测网,推进跨部门观测资源互通共享。升级气象业务设施设备,提升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运维水平。强化数据资源、信息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保障。(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水务局、区应急局,相关乡镇)

2.提升崇明生态气象监测能力。建设东海海洋综合观测区崇明东滩大气成分本底站,获取海风环流、海洋陆地过渡边界层湍流结构、气溶胶粒子谱、云雾粒子等微观特征,实现多学科综合观测、大型科学观测试验互补,深入研究海风锋促发夏季强对流、秋冬季海雾的形成机制,完善数值模式的关键物理过程,进一步提升精准预报、应对气候变化等能力。(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规划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

(二)坚持人民至上,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3.提高气象灾害精细化动态监测预警能力。加强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和客观化动态预警技术应用,发展关键天气预报本地精细订正和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业务。健全分灾种、分行业的气象灾害风险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体系,提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等气象灾害风险预报预警能力。完善全媒体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传播体系,提高全覆盖、快速、靶向预警发布能力。(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科委、区应急局,区城运中心、区融媒体中心)

4.提高城乡气象灾害防御应对能力。高质量编制崇明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建立气象灾害常态化风险普查机制,健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气象灾害风险阈值和联动服务体系,强化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完善气象灾害公众防御指引,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科普宣传,增强全社会主动防灾的意识和能力。(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科委、区水务局、区应急局,各乡镇)

5.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建设。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一案三制”,完善以气象预警信息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健全防雷管理责任体系,促进各行业主管部门更好履行监管职责,强化防雷安全管理。依法做好重点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强化重大工程建设的气象服务保障。(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民政局、区规划资源局、区建设管理委、区水务局、区应急局)

(三)坚持融入发展,构建智慧气象服务示范

6.发展城乡数智气象服务体系。持续推动城乡精细化管理气象先知系统融入崇明“两张网”建设。建设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发展基于场景、基于影响的具有本地特色的数字化、智能化气象服务技术和产品。探索“气象服务插件”在公众关注、政府关切的多跨场景应用中“即插即用”,赋能崇明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数字化应用。(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科委,区行政服务中心、区大数据中心、区城运中心)

7.加强高品质生活气象服务供给。建立公共气象服务清单,丰富公众衣食住行游购娱学康等领域的优质公共气象服务供给。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依托区融媒体中心、“知天气”APP和第三方平台公众号、小程序等,实现各类媒体气象信息全接入,加快数字化气象服务普惠应用。在“随申办”“畅游崇明”“全域旅游”等场景中强化智慧气象服务供给,推进气象融入数字生活。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气象服务,推动气象服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科委、区文化旅游局,区融媒体中心)

8.开展重点领域气象服务赋能行动。围绕现代农业,加强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产品气象风险预警,探索开展优质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全力做好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气象保障。针对休闲运动、国际品牌赛事和重大活动,建立大型活动气象保障组织模式和标准化服务流程,开展气象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提升大型会展活动现场气象保障服务能级。针对旅游重点区域开展智能化、精细化气象服务,拓展游客气象导引服务。围绕交通运输,提升大风、大雾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为水上运输、码头作业、海上搜救、轨道交通等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优质气象保障。优化供电、供水等领域精细化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加强以海洋装备为主导等先进制造业的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建设。(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公安分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水务局、区文化旅游局、区体育局、区交通委)

9.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支撑保障。推进卫星遥感产品综合应用,加强温室气体浓度、负氧离子和风能太阳能气象资源监测研究与动态评估。加强特色气候生态资源挖掘,争创天然氧吧、气候宜居城市等气候生态品牌,推进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探索绿色低碳和气候变化应对等相关研究,助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文化旅游局,区融媒体中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气象工作的全面领导,区政府加强对本地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组织领导,督促重点工作落实。完善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加强统筹规划。加强气象工作统筹规划,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纳入区级规划,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任务落实。统筹规划全区各类气象探测设施布局和建设,推进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

(三)加强投入保障。继续加大对气象工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落实气象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健全稳定持续的气象事业发展财政保障机制。完善气象设备系统升级迭代及运行维护保障机制,支持区级气象基础能力建设。

(四)加强人才培养。加强气象人才队伍转型发展和素质提升培训,培养一批与气象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气象高层次人才,将青年气象科技人才培养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健全分配激励机制,鼓励业务骨干参与国家级、市级重大气象科技项目。

 

 

 

2023710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政策咨询

  • 咨询部门*

  • 手机号码*

  • 姓  名*

  • 邮  箱

  • 标  题*

  • 内  容*

  • *

    验证码
    点击播报验证码
  • 公开咨询内容

登录个人中心查看咨询回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