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崇明区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工作方案

信息来源:平台发布

发布时间:2022-12-20 00:00

【字体:标准加大特大
  • 索引号:

  • 主题分类:

    -

  • 公开主体:

    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文字号: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2022-12-20

一、什么是国际湿地城市?

“国际湿地城市”是国际湿地公约组织于2015年在乌拉圭埃斯特角城召开的第十二次湿地公约缔约方会议上提出的新型认证体系,旨在促进城市发展与城镇化过程中湿地的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2018年全球第一批国际湿地城市共有18个,2022年全球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共有25个。目前第三批创建正在开展中。

2021年5月1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上海市2021-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https://www.shanghai.gov.cn/nw12344/20210519/46c93eaec4644440bd7b12aed5e70f8b.html),明确提出了“鼓励和指导崇明、青浦等湿地资源丰富地区积极申报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高效、协调、有序地推进创建工作,区绿化市容局起草了《崇明区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工作方案》。

 

二、为什么要制定本《工作方案》?

湿地是“地球之肾”,具有极强的降解污染功能;湿地是“淡水之源”,具有强大的储水功能;湿地是“物种基因库”,具有维护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链完整性功能。因此,湿地既是独特的自然资源,又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而且在维护生态安全、气候安全、淡水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截至2022年,崇明湿地总面积26.42万公顷,湿地保护率为59.54%。其中自然湿地面积24.71万公顷,人工湿地面积1.76万公顷。拥有东滩和中华鲟2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拟建1处国家湿地公园。崇明区将以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契机,提高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湿地公约》的能力,扩大本区湿地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今后,崇明区还计划成立本区湿地管委会,以《湿地保护法》为指导,在全市先行先试,制定本区湿地管护的纲要性文件,高位推动国际湿地创建和湿地管护工作,形成全区面上的工作合力。

 

三、崇明区创建国际湿地城市预计安排?

2022年

12月底前

2023年

6月底前

2023年

7月底前

2023年

9月底前(暂定)

2024年

2月底前

2025年(预估)

成立创建工作领导机构

完成申报材料整合

提出申报申请

组织专家评审会

向国际公约秘书处提名

公布结果

 

四、国家湿地城市创建对社会带来哪些益处?

一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努力打造“人民城市 生态之城”,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相协调,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的有益探索。

二是持续开展湿地保护修复与合理利用,切实推动了湿地保护与城市发展共荣。对湿地的保护修复能够改善人居环境,有利于发展民宿产业、康养产业,吸纳农村人口的就业,增加百姓群众收入,实现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如果您有其他疑问,请致电区绿华市容局林业科59617751咨询。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政策咨询

  • 咨询部门*

  • 手机号码*

  • 姓  名*

  • 邮  箱

  • 标  题*

  • 内  容*

  • *

    点击播报验证码
  • 公开咨询内容

可登录个人中心查看咨询回复情况

公众评价

0位公众参与评价,0位公众认为信息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