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崇明区商贸服务业“十四五”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信息来源:平台发布

发布时间:2021-11-29 00:00

【字体:标准加大特大
  • 索引号:

    SY0024781711202100068

  • 主题分类:

    商贸、海关、旅游-国内贸易(含供销)

  • 公开主体:

    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文字号:

    沪崇府发〔2021〕109号

  • 成文日期:

    2021-11-23

  • 发布日期:

    2021-11-29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区各直属单位,在崇市属有关部门:

现将《崇明区商贸服务业“十四五”发展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2021年1123



崇明区商贸服务业“十四五”发展专项规划

 

本专项规划是崇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十四五”规划的总体要求,本专项规划主要就商贸服务业所涉及的零售、批发、餐饮、家政以及与之相关的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等领域,提出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十四五”期间,必须加快发展崇明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商贸服务业,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的质量和能级,把握世界级生态岛战略定位并落实建设目标,全面促进崇明经济社会发展。

一、发展现状

(一)“十三五”期间,崇明商贸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

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7.1亿元,同比增长9.1%;商贸服务增加值达43.04亿元,占GDP比重超11%。商业服务业就业人数14.3万人,就业贡献率占各行业之首。

1.各类商业业态基本覆盖全区。基本形成以“地区级商业中心—镇级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为主的商业空间体系和商业网络。

2.城桥镇、长兴镇、陈家镇三大重点地区商贸功能建设发展较为迅速,流通现代化程度有所提高。

3.居民生活服务业不断发展,便民利民设施逐步完善,在标准化集贸市场建设的带动下,社区商业中心初具雏形。

4.主要商品应急保障体系得到完善,汛情、疫情期间保供能力优势体现。

 

“十三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情况


年份

目标数

(亿元)

增幅

(%)

完成数

(亿元)

增幅

(%)

基期

2015

/

/

97.24

12.1

十三五

2016

107

10.0

107.22

10.3

2017

117

9.3

116.88

9.0

2018

125.3

7.2

125.67

7.5

2019

133.8

6.8

137.1

9.1

2020

142.9

6.8

128.4

-6.3


目标年均增长率8.0

实际年均增长率5.7

 

“十三五”时期服务业、商业发展基本数据

指标名称

(亿元)

2016

增幅

(%)

2017

增幅

(%)

2018

增幅

(%)

2019

增幅

(%)

生产总值

311.69

7.0

332.84

6.8

352.23

5.8

378.51

7.5

#第三产业增加值

152.67

10.9

172.27

12.8

227.84

32.3

256.62

12.6

#商业增加值

25.45

9.9

29.19

14.7

41.56

42.4

43.04

3.6

商品销售总额

450.62

11.4

491.90

9.2

530.03

7.8

308.50

-41.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7.22

10.3

116.88

9.0

125.67

7.5

137.10

9.1

注:“商业”包括批发与零售、住宿与餐饮

(二)“十三五”期间,崇明商贸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区商贸服务业实现了较快发展,但与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要求以及全区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依然存在不小差距。

1.居民消费水平持续低靡,全区消费支撑缺乏新动力。

2.全区各乡镇消费水平发展不均衡,被交通、经营成本等制约,城乡商贸服务和流通统筹发展存在很大瓶颈。同时,城乡居民多元化、现代化、体验化的消费需求与日俱增。

3.与兄弟区相比,缺乏大型商业和娱乐设施,商业中心吸引力不足。特色商业街区发展不足,商业特色尚未形成。缺乏现代物流项目引领支撑,商贸流通产业效率较低。

4.商贸流通结构调整缓慢。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基本处在小而散的状态,行业集聚度不高,电子商务发展滞缓。区域商贸数字化转型尚处于发展初期,数字商贸平台尚未建立。

二、发展环境

“十四五”是崇明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崇明而言,有利环境和不确定因素同在,挑战和机遇并存。

(一)上海“十四五”商贸发展形势判断

近年来,由于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在今后几年里,必须把打响“上海购物”品牌作为推进上海经济工作的重要一环。经过这两年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上海商贸流通服务领域,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勇于探索实践,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全市的商贸服务业逆势增长,进一步巩固在全国服务业发展中的优势地位,市委、市政府还鲜明指出,今后五年,要把上海建设成为世界闻名的“消费之都”,上海也必将成为世界商贸之都。

(二)崇明商贸发展形势判断

根据市人大、市政府有关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规划措施,2030年,崇明基本形成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框架。“十四五”期间(2021—2025)崇明必将进入全面发力、全面突破、全面发展的阶段。与上海的“消费之都”相呼应,与崇明的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相适应,崇明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现代商贸服务业已成为当务之急。崇明的商贸发展有一定的比较优势。“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以及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崇明商贸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丰富的文化体育旅游资源为商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条件;S7沪崇高速、沪渝蓉高铁和轨交沪崇线的规划和兴建,将为扩大商贸引流带来重大利好;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的举办,也为提振崇明消费能级创造有效途径。崇明在商贸服务业发展中也面临业态组合更趋多元,民众需求更加多样,复合功能亟待提升,新技术推动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等挑战,一时还难以调整和适应。但是只要紧紧把握好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第十届花博会三大历史性机遇,前瞻性谋划好大交通格局下商贸业发展体系,崇明的商贸业发展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虽然崇明目前是上海服务业发展的最薄弱环节,但完全可以成为上海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增长空间。

三、指导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围绕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目标,以产业转型、升级消费为导向,推动崇明生产性服务业向社会化、专业化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品质化转变,重创新、促融合、强品牌、惠民生,加快推进商贸业的信息化、集约化和国际化发展,逐步形成与世界级生态岛相适应的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框架,把崇明建设成为具有国际风范、上海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商贸服务休闲、体验中心。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坚持优化营商环境,形成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兴消费热点,打造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格局,推动商业与其他服务业融合发展、产业与城市深度融合。

坚持生态优先、布局优化。深入实施“+生态”“生态+”发展战略,突出特色领域,依托服务业功能性载体和平台,引导各类服务业资源集聚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功能布局,凸显区域生态产业特色。

四、总体指标

(一)发展方向

围绕建设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战略目标,进行符合崇明生态属性的商贸服务创新发展,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全面提升崇明商贸服务的集聚度和影响力,努力建成特色突出、层次分明、功能完善、便民利民的现代商贸服务体系,构建科技赋能、开放创新、城乡一体、文体旅融合的商贸服务场景,从而打造与世界级生态岛相适应的现代商贸服务样板。

(二)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要加强引导全区商贸服务体系升级增能,明确各商业中心的准确定位。加大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力度,加快商贸数字化转型,期末基本形成独具崇明特色的商贸发展格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左右。商业(包括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至“十四五”期末,商贸服务业就业16万人左右。

——引进和集聚一批商贸龙头企业、知名品牌企业、优秀电商企业、大型商业综合体、物流配送基地和专业市场,使功能不断完善,商品集散水平不断提高。

——崇明三岛商贸服务空间布局实现较大改善,三大重点地区商贸服务业相互呼应,点圈联动发展,功能进一步完善,与世界级生态岛相适应的商贸服务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商贸服务综合环境进一步优化,商贸、文化、旅游、娱乐融合发展。

——切实发挥科技对商贸服务业的引领作用,适应商贸流通模式多元化、数字化、智慧化的发展趋势,电子商务深入渗透到流通领域,线上线下基本形成现代流通体系。

——全区消费能力、消费水平得到切实提升,努力达到上海全市消费平均水平。

十四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目标


年份

目标数(亿元)

增幅(%)

基期

2020

128.4

-6.3

十四五

2021

139.9

9.0

2022

151.8

8.5

2023

163.2

7.5

2024

175.4

7.5

2025

188.4

7.4

预计年均增长率8%

五、主要任务

据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定位,集中力量转型升级包括崇明商贸服务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应成为崇明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方向。

(一)加强规划指导,推进商贸服务体系建设

1.完善全区商业布局。启动轨道交通崇明线陈家镇站、东滩站、裕安站和沪渝蓉高铁小镇商业布点前期规划,在高铁站点和轨交站点区域及辐射地带布局商业综合体,打造崇明商贸服务业新增长极,扩大消费内循环。根据《崇明新市镇总体规划》,推进重点地区、中心城镇和一般乡镇的商业梯度布局,构建三大区级商业中心。城桥镇(新城区)要在全面完成万达商业综合体、绿地新都会项目建设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注重商业业态、消费结构的调整优化,提升商业设施品位,提高新型业态比重,完善服务功能,向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购物中心发展;城桥镇(老城区)要协同区经委等部门,加快制定八一路步行街商业更新规划,鼓励八一广场商圈提档升级转型发展,鼓励八一路街区将城市记忆、文化片段、生活场景、商业空间有机融合,传承历史记忆和人文生态,高标准打造一条生态环境优美、崇明特色浓郁、时尚品牌集聚、历史文脉深厚、管理服务智能的上海示范特色步行街区;加快推进西门路文创、休闲一条街建设;制定并实施北门路夜市经济布点规划;以八一路步行街为中心、串联改造提升三纵三横街区,把老城区建设成为突显崇明特色的高品质生活社区。长兴镇要以外来就业人群和商务、工业旅游人群为目标顾客,依托海洋装备产业建设发展,加快横沙渔港转型升级,基本形成具有产城融合特点的现代化商业框架。要打造成为服务产业园区、面向上海全域,以郊野旅游带动、滨水优势推动的业态先进、服务完备的综合服务商业中心。陈家镇要以休闲运动健身人群为目标顾客,积极打造面向上海全域,集生态绿色、运动活力、现代科技为一体的大型健康体育休闲商业中心。堡镇、新河镇、庙镇等重点市镇,主要服务于本镇及周边乡镇常住人口以及旅游人群,加快制定商业发展详细规划,因地制宜,各自形成一个具有地域特点和影响力的商圈或特色街区。加大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建设力度,积极构建以便民利民、满足居民日常消费为目标的“15分钟生活圈”。以突出崇明田园特色、丰富乡村消费供给为目标,推进连锁超市进乡村,培育乡村流动集市,配置好与“美丽乡村”相融合的商业业态。

2.扩大消费有效供给。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体制创新、商品创新、服务创新。发挥本地“老字号”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溢出效应,打造一批本土品牌商品和经营品牌“伴手礼”商业企业。引导传统商场提高品牌商品柜台占比,支持有关商圈设立进博会“6+365”进口品牌专卖店。发展多层次、多样化、安全健康的餐饮市场,支持餐饮企业向连锁化、品牌化发展。在保持崇明餐饮特色的同时,大胆引进国际化、现代化餐饮模式。进一步推进早餐工程建设。深入推广“菜市场+早餐”、“便利店+早餐”等模式,提升社区堂食水平以及引进流动餐车;结合“优化存量、拓展增量、消除盲点、保障供应”的早餐网点布局规划,引导支持餐饮企业拓展早餐门店经营规模,扩大早餐供应覆盖面,进一步满足广大市民的早餐需求。继续推进“生态市集”建设。打造以“生态空间、生态管理、绿色消费、绿色服务”为内涵的智慧集贸市场,以“生鲜市场”为核心,加载生活性服务业配套功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性需求;未来五年,各乡镇都应建成一家“一星级”以上的生态市集。规范家政服务市场发展。适时成立崇明家政行业协会,加强行业标准规范、推广持证上门服务,加大家政技能培训力度,强化行业信息监测,构建服务规范、便捷诚信的现代家庭服务业管理体系。

3.引导商业和其他服务融合发展。以生态聚集人气,以文化提升品位,以旅游扩大影响,以体育促进交流,以商贸拉动消费,全力打造崇明商旅文体特色活动品牌。加快规划并实施万达体育小镇、绿华马拉松小镇等项目,改造提升现有旅游景区设施和功能,适度增加“伴手礼”专卖商店布点,鼓励发展以设计、定制、体验为特点的个性化和体验式新商贸模式。以西沙明珠湖旅游景区为核心,打造崇明西部旅游集散地。以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充分发挥花博会溢出效应,以花博会办会理念为指导,将绿色、低碳、节能、环保融入到商业开发的全过程。提升改造花博园区周边商业基础设施现状,开设崇明特色餐饮或产品专区。在加大宣传推广崇明特色品牌的同时,适度引进外来消费模式,为广大参观者提供更丰富的消费选择,留下多样的消费体验。编制花博会后续利用规划,用足用好花博会溢出效应,努力成为崇明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工程的重要助力。扩大花博会吉祥物的IP效应,积极打造青少年青睐的“潮玩”品牌。依托东平国家森林公园、陈家镇万达体育小镇、花博园区等载体平台,促进商旅文体深度融合、联动发展,持续放大花博会溢出效应。

4.拓展各类新消费渠道。以扩大服务消费为消费结构升级的重点,大力发展文化、信息、健康、休闲等新兴消费热点,打造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格局。以新载体激活崇明的历史文化资源,努力增加地域特色与现代文明共存的文化、演艺等服务供给,加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和开发。积极扩大信息消费,促进数字内容、新媒体、网上娱乐等发展。提升健康管理品质,鼓励健康管理、体育健身、高端养老、高端医疗等健康产业发展。积极推进绿色商贸,推广绿色节能产品和绿色包装、绿色物流。积极落实“两网融合”,进一步深化全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加强餐饮、商超、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分类和就地处置设施建设。

(二)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推动电子商务的普及应用

1.改变电商发展滞缓现状。引导全区生产企业积极采取网络零售、在线批发、代营运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层次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加快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建设,推动全区各级市场和商企引导商户开设网店、自建电商平台、开展网上交易和发展电商园区等方式,实现专业市场和电子商务联动发展。引导百货店、专业店和一般超市等传统商贸业态线上线下互动发展,鼓励实体企业由“柜台出租”向“参与经营”转变,提高商业企业的运营水平和效益。充分利用物联网平台、电商直播园等媒介,探索覆盖全域、多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发展线上经济,推广崇明地产优质农产品和高端民宿等旅游产品。积极发展出口跨境电商,鼓励崇明特色产品走出去。

2.制定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计划。组织区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加商务部等部门发起的网上电商培训计划,引导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在线新经济,推动新零售、订单农业发展,引导农副产品经营户开展“网上直销”和“时令预订”等业务,发展农副产品“网订店取”业务。推进电子商务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农村生态休闲经济、康养经济、民俗文化产业等新业态发展。支持经济薄弱村依托电子商务对接大市场,发挥各类社会扶贫力量的积极作用。推进现有农村电商服务站点改造提升,推进电商专业村和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未来五年,推动各乡镇培育打造至少1个“电商村”。

3.推进电子商务和数字商贸平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定位清晰、布局合理的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电商物流产业园区。加强电子商务领域的技术借鉴和引进,切实提升电子商务的应用能力和产品的创新开发能力。强化与已有成熟电商平台的战略合作,鼓励企业实体进驻崇明。支持崇明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加快设立特销崇明和云南临沧特产的电子商务网站、物流平台。培育崇明商贸业智慧管理数字平台,引导供销商贸流通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转型升级,努力引进数字化企业等新经济企业。积极引导鼓励重点商圈、商业体、商业街拓展“云购物”“云逛街”等数字化全渠道商业消费平台。花博园区、万达广场和八一路步行街,要率先推进数字商业场景的打造。

4.加大对电商企业建设的服务力度。构建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支持电子商务服务业做大做强。加快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引导岛内外电商企业通过入驻产业园区等方式集聚发展。建设区级电子商务公共平台,扩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改善优化电子商务支付服务环境,支持和引导在崇金融机构推出适合电子商务特点的支付产品和创新服务。加大对城乡电子商务创业创新的扶持力度,制定“以奖代补”政策,引导电商企业和社会资源广泛参与崇明的电商众创。

(三)增强商贸资源配置能力,加快现代物流产业布局

1.引导传统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推动区内各级专业市场集聚和改造,加快平台经济发展,促进批发市场等转型发展。深化各类专业市场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鼓励发展新型贸易平台,从杂、乱、散的大集市逐步向集展示、定制、交易、供应链管理、金融服务、售后服务为一体的专业服务平台升级。在建材、服装、家居、粮油和特色农产品等商品交易领域,发展形成一两个能整合资源、集成服务、覆盖三岛、连接沪苏、辐射长江三角洲及全国的商贸资源配置平台。

2.加快实施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或基地建设。各大园区要把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产品的国内分销商、代理商作为重要环节来抓。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批零拍卖一体化,发挥“世界级生态岛”溢出效应,积极打造国内国际品牌商品交易采购中心。以举办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为契机,加快“上海国际花卉拍卖中心”建设,与上海国际商品拍卖公司共同创建“上海花谷”本土花卉产业品牌。加强与市商务委和市长兴岛开发办的协调合作,做大做强横沙渔港,努力建成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支持上海润稼建设国际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规划推进崇明“润稼全球商品甄选直销中心”项目。

3.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制定农产品、肉类制品等批发市场发展规划。优化崇明农产品交易流通模式,推动建设集物流运输、仓储分拣、加工配送、基地生产、营销经营等协同发展的农业交易平台建设。完善农产品供应体系,鼓励农产品交易平台和经营商向产业下游供应环节深度发展,与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各类专业合作社全面对接,整合资源。发挥崇明本地农产品资源优势,依托本区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禽类运销专业户、禽类屠宰加工企业,优化配置资源,规划建立集贸市场零售终端冷链供应体系,积极打造集品牌连锁销售、产业规模经营的冷鲜禽类产品集贸市场供应链新模式,为广大消费者不断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禽类产品。

4.加快物流配送基地和快递体系建设。鼓励发展以满足城乡商贸配送的物流园区,推动商贸物流的社会化发展,促进第三方配送和共同配送,降低商贸物流成本。支持万禾农业等企业优化“基地+城市社区+宅配+新零售”的新兴配售模式。支持知名快递企业在崇明有关园区集聚发展。根据市有关部门规划,与有关快递企业合作建设70组智慧快件箱和5组智能回收终端。加快规划建设崇明交运农业生态智能物流产业园,努力成为上海乃至华东地区集农副产品加工、存储、贸易、电商、配送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和重要集散地。发挥区大数据中心信息整合和发布功能,适时筹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激发商贸业发展活力

1.培育一批本土商贸核心企业。做精做强一批主业突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商贸实体企业。鼓励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管、托管和特许经营方式,增强核心竞争力。鼓励有条件的本区商贸企业向国内外拓展消费市场。鼓励本土企业顺应商贸流通变化,实施以消费者需求为起点,集产品创意设计、质量管理、生产控制、物流配送、分销促销联动、售后服务等为一体的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注重品牌建设,鼓励发展生态旅游、工农业观光休闲、特色食品餐饮、养生保健、伴手礼品及农副产品等优势产业,加快自主品牌打造,扩大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品牌在国内外消费市场的影响力。

2.引进一批国内外品牌企业。工业园区、富盛经济开发区等,要以发展总部经济为载体,招大招强,努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区域性总部、功能性总部。重点引进商业、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龙头企业,带动崇明商贸服务业量的集聚、质的发展。持续放大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等重大赛事对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吸引相关产业向陈家镇、绿华镇2个体育特色小镇集聚。城桥镇、陈家镇、长兴镇等重点区域,要在总体规划框架下,制定国内外品牌商贸企业目录和引进政策,推动国内外品牌商企在各类商贸集聚区、特色街区、大型商圈入驻,丰富崇明的消费市场,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的品质追求。

3.推动内外贸易一体化发展。主动承接上海自贸区北扩溢出效应,积极对接自贸区新片区建设。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基地、智慧岛园区等,要加强与自贸区的互联互动,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中实现共赢;要加快制定措施,推进服务贸易相关行业中创新性项目建设,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技术场景应用,不断推进服务贸易发展力度,力争建成上海市服务贸易示范基地。

六、保障措施

“十四五”期间商贸业的发展,事关崇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2030年初步形成世界级生态岛框架意义重大。要综合采取各类措施、完善发展机制、营造发展氛围,确保本专项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强化组织保障机制。加快探索建立与世界级生态岛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工作机制。建立统筹协调、分工协作、多方联动的服务业发展推进机制,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行业自律的全方位组织工作体系。

——强化组织协调力度。成立以区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区级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全区服务业重大战略和政策,统筹解决服务业跨区域、跨领域和跨部门重大问题,协调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服务业相关主管部门成立相应协调推进机构,落实配套政策和措施,推进服务业健康良性发展。

——强化服务业人才支撑。开展服务业人才技能提升计划,加强服务业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支持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和科研院所与有条件的企业合作建设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鼓励采用“订单式教育”、“定制式”培养等方式,为服务业发展输送更多适用性、高技能人才。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推进服务业领域的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健全内部治理结构,提高社会组织专业化水平。加大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力度,向社会组织开放更多的公共资源和领域,鼓励发展国际性、区域性行业组织和新兴服务业行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行业自律、服务、协调和监督等方便的作用。

——营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强化诚信记录查询和信用服务应用,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信用良好的服务业企业,优先给予政策优惠、资金扶持和信贷支持。加强服务业统计监测,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服务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的跟踪分析,及时协调发展中的问题。加强政府与企业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加大对服务业领域重大政策和举措的宣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文件预览
公众评价

0位公众参与评价,0位公众认为信息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