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信息来源:平台发布

发布时间:2018-03-29 00:00

【字体:
  • 索引号:

  • 主题分类:

    其他-

  • 公开主体:

    门户网站

  • 发文字号: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2018-03-29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区各直属单位,在崇市属有关部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精神,现公布崇明水仙传统栽培技艺、崇明羊肉传统烹饪技艺、崇明竹编技艺、崇明酒曲传统制作技艺为崇明区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广影视局要会同有关单位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特此通知。

 

附件:崇明区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概况

附件

崇明区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概况

名 称

历史渊源

主要价值

现  状

崇明水仙传统栽培技艺

崇明岛种植水仙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崇明先人开始在房前屋后种植水仙除了作为观赏花卉外,主要是取其根茎中的液汁来蘸纱线,使纱线变得更硬实,直到上世纪初才作为观赏花卉运到上海去买,后来远销到南京、北京及东南亚等地,成为著名花卉。

崇明水仙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具有独特的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崇明先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传统栽培技艺,具有花卉种植研究价值。崇明水仙深受广大百姓喜爱,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所以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目前,崇明水仙种植面积只有三百余亩,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为水仙的传统栽培技艺较复杂,现在只有极少数的传承人在种植,年轻人都不愿意学,所以该项栽培技艺的传承存在后继乏人的状况。

崇明羊肉传统烹饪技艺

崇明先人在长期的农耕活动中,充分利用清除的各种杂草来养羊,并利用草木灰和羊粪混合成有机肥肥田,形成了家家户户养羊的习俗。由于民间普遍养羊,食用羊肉也逐渐讲究,所以几百年来形成了独特的崇明羊肉传统烹饪技艺。

崇明羊肉传统烹饪技艺充分反映了崇明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体现了崇明先人在饮食方面的智慧,该技艺对开发和利用传统食品具有研究价值和食用价值。崇明羊肉深受广大旅游者喜欢,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所以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目前,民间能系统掌握崇明羊肉传统烹饪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一般年轻人都不愿意学,所以该项技艺存在后继乏人的状况。

崇明竹编技艺

崇明盛产各种竹子,原先岛上几乎家家户户屋后都种植竹子。崇明先人根据竹子的品种和特性,以及生产和生活的需求,编制出各种生产和生活中必需的竹制品,并在实践中对竹编技艺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具有崇明特色的竹编技艺。

竹编技艺使家家户户种植的竹子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充分利用,有很好的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体现了崇明农耕文化。精细的竹编制品,具有一定的工艺价值,竹编制品的使用还可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编制品工艺较复杂,市场需求减少,年轻人都不愿学习该项技艺,目前农村中只有少数老年人仍在编制一些竹编制品进行销售。随着时间的推移,该项技艺将濒临失传。

崇明酒曲传统制作技艺

崇明岛盛产大米,崇明先人很早就发现生长在沟河边的马鞭草能够制作酒曲,并用它来酿制崇明老白酒。后来在酿制老白酒的实践中不断改进酒曲有关成分,形成了独特的制作酒曲的传统技法,该技法制作而成的米酒酒曲,一直用于崇明老白酒的酿制。

崇明酒曲传统制作技艺已有几百年历史,是崇明先人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崇明酒曲形成后才酿制成了独具特色的崇明老白酒。崇

明酒曲是崇明地区酿制崇明老白酒的主要酒曲,它促进了崇明老白酒的生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目前崇明只有极少数酒厂退休的老职工能生产制作崇明酒曲,因为崇明酒曲传统制作技艺较复杂,愿学习崇明酒曲传统制作技艺的人很少,所以该项传统技艺已存在后继乏人的状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政策咨询

  • 咨询部门*

  • 手机号码*

  • 姓  名*

  • 邮  箱

  • 标  题*

  • 内  容*

  • *

    验证码
    点击播报验证码
  • 公开咨询内容

登录个人中心查看咨询回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