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信息来源:平台发布

发布时间:2015-04-20 00:00

【字体:
  • 索引号:

  • 主题分类:

    其他-

  • 公开主体:

    门户网站

  • 发文字号: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2015-04-20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委、办、局,县各直属单位,在崇市属有关部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精神,现公布崇明谚语俗语歇后语、崇明草头盐齑传统腌制技艺、崇明土布传统纺织技艺为崇明县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县文广影视局要会同有关单位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特此通知。

  附件:崇明县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概况

 

附件

崇明县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概况

 

名  称
历史渊源
主要价值
现  状
崇明
谚语
俗语
歇后语
崇明岛先人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逐渐积累了许多为人处世、生产生活以及自然规律等方面的经验。为便于流传,逐渐形成许多具有方言色彩和地方特点的谚语俗语歇后语。
崇明谚语俗语歇后语对研究崇明风土人情和民间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并且可以用来警戒、劝讽或教育后人,并在生产和生活中得以具体应用,所以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崇明谚语俗语歇后语以崇明方言口口相传,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在日常生活中能灵活应用崇明谚语俗语歇后语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崇明
草头
盐齑
传统
腌制
技艺
崇明岛种植草头(苜蓿,也称金花菜),已有几百年历史,崇明岛先人把它作为蔬菜和绿肥,在长期食用草头的过程中,根据其特点,发明了一种独特的腌制方法,腌制的草头称之为“草头盐齑”。
草头盐齑传统腌制技艺充分反映了具有崇明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体现了崇明岛先人在饮食方面的智慧,该技艺对开发和利用传统食品具有研究价值和食用价值。
目前,民间能腌制草头盐齑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不愿意学,所以该项技艺传承存在后继乏人的现状。
崇明
土布
传统
纺织
技艺
崇明岛在元代就盛产棉花,民间纺织业随之发展,纺织技艺源自元代松江乌泥泾的棉纺织技艺,后来经过改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纺织品质量,从而使崇明的纺织业自明清以来一直欣欣向荣,产品远销各地。
崇明土布传统纺织技艺体现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农耕文化,品种繁多的崇明土布具有美学研究价值,用现代工艺对土布进行加工后制成的服饰和工艺品等独具魅力,仍具有使用价值。
目前,崇明只有少数老年妇女掌握土布传统纺织技艺,但仍在纺纱织布的人几乎没有,该技艺濒临失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政策咨询

  • 咨询部门*

  • 手机号码*

  • 姓  名*

  • 邮  箱

  • 标  题*

  • 内  容*

  • *

    验证码
    点击播报验证码
  • 公开咨询内容

登录个人中心查看咨询回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