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府办发〔2011〕38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委、办、局,县有关直属单位:
县农委制定的《崇明县2011年秋播和2012年农业生产预安排意见》已经县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二○一一年十一月四日
崇明县2011年秋播和2012年农业生产
预 安 排 意 见
2012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之年,做好2011年的秋播和2012年的农业生产预安排工作,对于促进我县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加快推进生态岛建设纲要中各项农业指标的落实都具有重要意义。现根据市县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实际,就做好2011年秋播和2012年农业生产预安排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为指导,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任务,优化布局结构,确保蔬菜生产;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农产品质量;拓展上海市场,促进产销对接;加快科技兴农和农业产业化步伐,推进北部垦区高效生态农业实验区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不断增强崇明农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目标任务
计划2012年农业总产值比2011年增3%。
(一)种植业
总体目标是“一减二增三稳定,不断优化蔬菜种植结构”。“一减”即减少小麦种植面积,压缩夏熟晚茬种植比例。“二增”即增加绿肥和大麦种植面积,优化夏熟茬口布局,增加早茬腾茬比例。“三稳定”即稳定水稻面积、稳定水稻机插秧面积、稳定夏熟双低油菜种植面积。不断优化蔬菜种植结构,发展绿叶菜生产,提高绿叶菜规模化生产比重,稳定特色蔬菜、花菜、芦笋等主导品种种植,调减其它大宗蔬菜种植面积。
2011年秋播,计划安排小麦种植面积22万亩,比去年减少5万亩,减幅19%;绿肥种植面积确保12万亩,力争达到15万亩,比去年明显增加;大麦种植面积4万亩,比去年增加2.3万亩。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水稻种植面积35万亩,机插秧面积稳定在12万亩。双低油菜面积稳定在3.2万亩。
2012年全县计划安排蔬菜和其它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6.8万亩次,其中蔬菜播种面积为49万亩次。通过结构优化调整,确保完成市政府与县政府签约的蔬菜生产任务。蔬菜生产面积14.5万亩,其中绿叶菜3.4万亩(规模化绿叶菜签约生产基地从1.3万亩增加到2万亩),全年绿叶菜播种面积为14.5万亩次(比2011年增加1万亩次);芦笋、白扁豆、金瓜、芋艿、山药等特色蔬菜面积13.5万亩次(规模化签约生产面积稳定在6000亩左右);花菜生产面积稳定在8.5万亩左右;其它大宗蔬菜面积为12.5万亩次(比2011年减少1万亩次);经济作物面积为7.8万亩次。
(二)畜牧业
确保重大动物疫病有效控制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完成市下达的畜禽生产最低保有量任务;稳定禽蛋生产,严控水禽养殖,适度发展生猪、奶牛生产和白山羊特种养殖。
2012年,家禽年出栏量稳定在410万羽,鲜蛋年生产量稳定在930万公斤;生猪年出栏由目前27万头增加到29万头;奶牛存栏量由目前5400头提高到6500头,鲜奶产量达到2200万公斤;白山羊年出栏量由目前24.5万头提高到26.5万头。
(三)水产业
总体目标是继续推进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产业健康发展;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全面推进水产品健康养殖;加强捕捞渔业管理,创建平安渔业;加大内陆河道渔业执法,开展渔业资源养护;以河蟹养殖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方向,合理布局河蟹养殖区域,推进稻蟹种养。
全县淡水养殖总面积89万亩。其中县外养蟹面积80万亩。县内养殖面积9万亩,包括淡水鱼3万亩、蟹种5万亩(其中稻蟹种养3.5万亩)、商品蟹和虾类1万亩。
(四)林业
林业以“稳定、巩固、提升”为发展要求,加强林地管理,提升林地功能,巩固创模成果,落实增量目标,推进林业健康发展。
2012年计划建设公益林9160亩(其中2011年目标任务3510亩、2012年目标任务5650亩),公益林基础设施建设13000亩(其中2011年目标任务6500亩、2012年目标任务6500亩),公益林中幼林抚育29000亩(其中2011年目标任务14500亩、2012年目标任务14500亩),建设经济林100亩,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三、2012年农业重点工作安排
(一)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安全。
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完成市下达的6亿斤粮食的指标任务。一是扩大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全县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由9万亩增加到11万亩。二是以粮食高产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粮食高产示范方创建工作,全年创建面积10万亩以上,着力提升粮食单产水平。三是以现代种业发展为抓手,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提高技术到位率。四是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抓手,切实抓好稻麦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有效减轻危害损失。
(二)落实蔬菜生产签约任务,确保市场供应。
一是确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崇明县14.5万亩蔬菜生产、3.4万亩绿叶菜生产、22.1万吨绿叶菜生产供应任务。二是加大蔬菜安全监管的力度。规范全县蔬菜农残检测网络体系和工作程序,加强分类指导、督促检查、制度建设、宣传培训等;做好农贸市场抽检和基地大户的田间档案管理,完成农业部、市、县农残检测样品10万只,全面杜绝安全隐患,确保地产蔬菜质量安全。三是完善蔬菜配套设施建设。2012年计划建设蔬菜便民交易点5个,继续建设蔬菜保鲜冷库1.3-1.5万立方米。
(三)围绕生态岛建设纲要,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1、继续做好化肥农药减量工作。通过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商品有机肥和专用配方肥(BB肥)、种植绿肥等措施减少化肥使用强度;通过建立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体系,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和绿色防控技术等措施进一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强度。2012年化肥使用强度计划控制在350公斤/公顷,比2011年减少9%;农药使用强度计划控制在10公斤/公顷,比2011年减少20%。
2、扎实推进畜禽粪便治理。建设7个畜牧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项目和5个沼气工程片区处理项目,完成12个种养结合项目。通过生猪粪便发酵、沼气集中供气、沼渣沼液还田,实现畜禽粪便无害化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逐步实施农村生猪散养户综合治理,力争2012年全县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1.4%,比上年上升9个百分点。
3、有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强大型农机配置,推进秸秆深耕还田;继续探索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力争2012年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四)加强示范引导,推进亮点工程建设。
1、继续推进北部垦区高效生态农业实验区建设。进一步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标准化品牌建设,积极推进低碳农业园区建设,使实验区实现农产品“三品”认证、化肥农药减量、秸秆还田、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等目标。
2、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创建。通过完善标准体系、加大标准实施力度、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拓展农业标准化服务领域、提升农业标准化综合效应等措施,对26个项目进行任务分解和落实。
3、优化生产布局,发展规模生产。新建2-3个万头猪场、2个千头牛场,逐步提高规模化率。发展特种养殖,新建3-5个白山羊规模扩繁场,提高供种能力,推动白山羊生产。发展稻蟹种养面积,适度扩大县内商品蟹养殖面积,县外商品蟹养殖面积保持稳定。
(五)推进项目建设,促进农业增效。
推进庙镇鲜切花、堡镇丰艺翠冠梨、长兴镇长丰葡萄3个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新建37个村级为农综合服务站;做好“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申报工作;申报上海立明粮油有限公司、中鸽实业、上海壹亩田果蔬专业合作社、上海明珠湖生猪专业合作社、上海净达蔬菜专业合作社等5个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建设高标准设施菜田1600亩,将北部垦区列为重点区域;创建市、县级蔬菜标准园各3-5家,并做好已建蔬菜标准园的后期监管工作;完成上海申烨奶牛专业合作社奶牛场改扩建和上海崇明鳌山奶牛场整合搬迁2个现代奶牛产业的主导项目;实施绿华镇徐章合作社2160亩、三星镇中鸽合作社304亩标准化Ⅰ型水产养殖场改造;推进陈家镇崇东合作社538亩、新河镇福岛合作社530亩等5个共1804亩标准化Ⅱ型水产养殖场改造;做好陈家镇奚家港渔业村5艘海洋捕捞渔船标准化更新改造;实施3个科技兴农项目、15个农家乐建设项目、20家专业合作社项目。
(六)加强特色农产品营销,扩大崇明农业影响力。
在上海市区标准化菜场新增30家崇明农产品专卖店(柜),加强农超对接,继续提高崇明特色农产品在市区中高端市场的份额。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等媒介全方位宣传展示崇明农业,举办2次以上崇明农产品展示展销会,扩大崇明农业影响力。充分发挥绿联会的统筹协调功能,在绿联会成员单位产品上印制绿联会的统一标识。建立农产品网络展示平台,提高崇明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七)积极推进林业建设,切实保护森林资源。
按照林业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要求,围绕林业建设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和野生动物保护等工作,签订好县镇两级工作责任书。制定符合崇明实际的新一轮林业发展计划(2013-2015年)。配合市林业局做好林地保护规划编制和第二次全国湿地调查工作。按照县政府提出的“同步发展,共同推进”的工作要求,积极争取市林业局支持,协调推动光明集团和上实公司同比例开展生态公益林建设。
(八)完善土地延包工作,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继续做好稳定完善农村二轮延包工作。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发挥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的作用,积极调处相关的矛盾纠纷。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启动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开展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与农龄统计工作,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建设,加强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
(九)发挥职能作用,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一是继续抓好农民培训工作。全年完成2100名“阳光工程”培训和8000人次的单项技术培训;创新培训模式,对2-3个培训专业实行田间学校模式的试点。二是做好农机服务工作。针对三夏三秋期间短时联合收割机紧张的情况,增加联合收割机配备,积极联系跨区作业,并加强各类农业机械的维修保养。三是加大内陆河道渔业执法力度。重点查处“电、毒、炸”鱼等违法捕捞行为,认真排摸、严格执法,遏制电捕鱼现象。四是切实履行职责,抓好农产品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工作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做好调研规划。
认真贯彻中央、市、县促进农业发展的各项文件精神,努力实现“十二五”规划和生态岛建设纲要中的各项指标。进一步统一思想,厘清思路,开展深入调研,把2011年秋播和2012年农业生产预安排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科学细致地制定好各乡镇的秋播规划和明年农业生产的指导性意见。
(二)健全服务体系,提高科技水平。
继续做好各类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科技服务质量。继续实施主要农作物统一供种、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农作物病虫害和森林病虫害预测防治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指导服务工作。加强农民培训,实施农业科技兴农项目,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三)加强政策落实,完善支农惠农政策。
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县各级政府出台的支农惠农政策的同时,结合崇明实际,开展相关政策的后评估,进一步制定完善我县的支农惠农政策,加强支农资金监管和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政策扶持,进一步优化我县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做好当前工作,确保农业生产。
抓好水稻收割,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做好农机保养维修等各项工作。做好在田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做好蔬菜、水果、畜禽产品为主的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围绕秋播,确保种子数量和质量,积极扩大绿肥连片种植面积。
崇明县农业委员会
二○一一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