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4年崇明区文化和旅游工作要点》的通知

信息来源:平台发布

发布时间:2024-03-11 16:40

【字体:标准加大特大
  • 索引号:

    SYMB2F311701202400006

  • 主题分类:

    商贸、海关、旅游-旅游

  • 公开主体:

    上海市崇明区文化和旅游局

  • 发文字号:

    沪崇文旅〔2024〕5号

  • 成文日期:

    2024-03-01

  • 发布日期:

    2024-03-11

各乡镇、各有关单位:

现将《2024年崇明区文化和旅游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工作落实。


上海市崇明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3月1日

  

2024年崇明区文化和旅游工作要点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高标准推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重要一年。区文化旅游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积极践行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强化文旅深度融合,促进文旅消费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旅游需求,为加快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提供有力文旅支撑,助力开创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新局面。

一、以学铸魂、以学促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持续深化理论武装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健全贯彻落实长效机制,增强推动文旅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责任感使命感。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重要读本,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崇明文旅领域彰显出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2.切实推动落地落实

坚持以重大文化战略为牵引,从崇明最有资源、最具优势的地方出发,增强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推动生态新文旅发展,持续扩大文旅消费能级,着力提升文旅业发展活跃度、综合贡献度。用好文旅特色资源载体,依托文艺演出、文博展览、群众文艺等宣传阵地,深入开展主题文艺创作和展览展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四季节庆活动等,形成宣传推广崇明文化传播度、旅游影响力、地区美誉度的生动案例,奋力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持之以恒细化为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

二、文化铸魂、文化赋能,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繁荣文艺创作生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崇明精神品格等重大主题,繁荣新时代文艺创作,推出更多“崇明原创”文艺新品。立足文化和旅游工作特色,组织开展特色主题展演展播展示活动,动员群众开展歌舞、曲艺、美术、书法等文化文艺活动,用高质量的文艺成果增强全区人民精神力量。遴选打造崇明优秀文艺资源库,推荐参与“新人新作展评展演”“江南之春”等各级各类文化活动和比赛。

4.做好文艺资源配送

聚焦群众文化需求,做优公共文化配送,加大精品文艺演出扶持倾斜力度。制定公共文化项目采购公告,面向全社会采购优质文艺资源,提供多层次、差异化的文艺资源配送体系。扎实做好文化下乡工程,全年配送文艺演出180场,文化讲座35场,艺术导赏40场,展览展示20场,特色活动25场,文化微游10场。继续做好生态岛暑期演出季活动,组织开展“海岛十佳歌手”乡镇巡演,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扶持壮大本土特色文艺团队,鼓励开展主题文艺创作,提升居村“最后一公里”文艺资源配送能力。

5.推进非遗活化传承

推荐崇明麦秸杆画、崇明香囊制作技艺等申报新一批区级非遗项目,做好第七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新增工作。策划举办2024年崇明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非遗文创设计征集大赛、老白酒酿造技艺非遗大师赛等,推动非遗活化传承。持续做好“非遗在社区”“非遗进校园”工作,扶持濒危剧种“崇明山歌”,扩大本土文化影响力。用好非遗保护政策,支持社会主体打造非遗体验品牌项目,推出非遗相关衍生文创产品。

6.加强文物保护利用

进一步加强与规范本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扎实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依法加强对不可移动文物的日常巡查和监督,着重加强对宗教类文物场所的执法检查。推进文博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建筑可阅读”工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创新举办国际博物馆日、孔子文化节等主题活动,推动“博物馆+巡展+研学+旅游”融合发展。做好1929年崇明县委机关旧址文物保护单位认定,适时启动演武厅修复迁建前期准备。

7.做好文化惠民工程

全力落实公共文化惠民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做优“城市美育”大文章,做好“市民夜校”等市政府实事项目,建设“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10个。深入实施“社会大美育计划”,组织参与上海市民文化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上海春晚活动等。指导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更新提升,依托商业综合体、景区、民宿、工业遗存等场所,实施“道路+”“公园+”“生活+”,打造推广20处家门口“小而美”的文旅新空间,夯实“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发挥“崇明文化云”服务平台作用,发布文化信息导航,为群众提供优质及时的信息和服务。组织开展“文化服务日”系列活动,做好农村电影放映等。

三、旅游为民、旅游带动,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8.推动景区提质升级

进一步梳理排摸本区优质文旅资源,择优推荐符合条件的成熟旅游点位开展3A级景区创建,全年新创建3A级景区1-2家。推进博物馆3A级景区提升改造项目建设,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景区提质升级,争创4A级景区,持续做好西沙明珠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功能提升。组织开展“我最喜爱的崇明景区”评选活动,鼓励景区推出门票降价或免票、景区住宿打包优惠等措施,引导景区积极引入新型业态,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高游客引流力度。

9.推进民宿高质量发展

加快民宿品牌化发展进程,建立健全星级民宿评定、复核和退出机制,全面考评民宿服务质量、特色服务、配套设施等,重塑高品质民宿新标杆。深入推进民宿集群村建设,完善周边配套,加大资源整合,做好第二轮集群村验收工作,打造民宿产业发展新格局。指导开展崇明民宿协会换届,持续激发乡镇民宿协会内生动力,打好民宿联动发展组合拳。

10.加大旅游资源开发

深化多旅融合发展路径,巩固提升现有房车营地、工业旅游、水上旅游、研学旅游、帐篷露营地等新型业态。广泛开展基层调研,聚焦农旅融合、体旅融合、工旅融合、红色旅游、水上资源、低空飞行等,培育更多新型旅游业态点位,绘制崇明旅游新业态地图。对全区首批旅游新业态项目进行正式授牌,持续做好日常监督管理,帮助提升市场认可度。推动建立文旅项目建设工作协调机制,推出“崇明多旅融合招商资源库”,全力做好文旅招商引资。加大生态内涵提炼、自行车文化演绎,努力将崇明打造成为生态休闲骑游岛,助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

11.做好旅游线路打造

结合市场需求和社会热点,细分游客市场群体,推陈出新打造一批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乡村休闲旅游“网红”打卡地。更新旅游产品形式和内容,设计推出自驾游、骑行游、团队游、亲子游等高流量精品旅游线路,培育“Countrywalk”“Countryride”等新型旅行方式,常态化开展“我最喜欢的崇明游玩线路”评选活动。积极推荐崇明纳入工会和疗休养活动目的地,打造中小学劳动教育研学实践和春秋游活动菜单。

12.加强旅游服务配套

优化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功能,动态调整点位,加强重要时段服务保障,推进能级提升。深入推进旅游厕所质量提升,加大旅游厕所常态化巡查,做好验收评级,积极申报市级最美旅游厕所。持续开展市、区和景区三级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建设管理,提升崇明旅游形象。做好文旅行业服务质量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市民游客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

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着力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13.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发布实施《崇明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各专项行动及重点项目落实,努力构建“五区三带一环”文旅发展新格局。开展“十五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积极推动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建设。结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上海段建设,努力争取长江文明生态展示馆项目落地。积极谋划高铁小镇、地铁小镇等文旅特色产业小镇建设布局,合作推进上棉三十五厂功能性开发、东滩房车小镇引进等文旅项目落地事宜。

14.完善文旅政策供给

扎实做好2023年度生态新文旅产业扶持奖励工作,联合有关部门做好材料初审、现场评审、补贴发放等。结合本区文旅发展实际,对现行政策开展科学评估,修订完善新一轮文旅扶持政策。围绕“高精尖”文旅项目引进、民宿集群村建设、游客引流回流等,优化扶持范围,合理调整项目类别,增强扶持政策的适配性和精准性,进一步用好政策“指挥棒”,提升激励导向作用。调研和监督文旅扶持政策落实情况,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15.创新节庆活动品牌

大胆创新办节方式,用好奖励扶持政策,充分激发社会主体举办和参与各类文旅节庆活动的积极性。迭代升级崇明花朝节、乡村文化旅游节、环岛骑游大会、自行车嘉年华等品牌活动,以4.23世界读书日、上海书展崇明分会场等品牌引导全民阅读。创新谋划文旅春节系列活动、崇明油菜花节、崇明首届咖啡文化节等活动,联合举办崇明少儿围棋大赛系列活动、“瀛洲杯”千人书法大赛,探索引入大型现代音乐节、乡村美食节等,积极对接国际儿童时装周、春推会相关落地事宜,更好发挥重要节展赛事聚人气、促经济、展形象作用,不断提升文旅节庆活动效能。

16.加大文旅宣传推广

广泛引进头部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文旅宣传推广,打造崇明文旅标识体系,持续推出“玩转崇明”系列精品内容,多渠道多途径创新开展文旅宣传。提升“悠哉崇明”新媒体矩阵内容质量,启动网红达人孵化协作计划,发掘和培养外部新媒体运营团队,以内容共创、协调支持等方式深入开展合作。广泛借助媒体平台宣传推广崇明美食、美宿、美景,积极争取助旅助农等公益营销资源,聚焦抖音、小红书等消费热点和关注焦点,推动崇明重大节展赛会、优质文旅产品等纳入流量平台精选内容。

17.拓宽文旅发展联盟

结合五大文旅片区规划,积极推进五大文旅联盟建设,发挥联盟职能作用,完善区域协作机制,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推动发展共谋、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持续推进文化旅游市场开发,加强与文旅企业沟通联系,深化长三角区域合作、联动发展,积极参加第三届上海旅游投资促进大会、文旅资源推介会等,组织举办崇明旅游招商大会,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论坛等活动,推动崇明文旅“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建好文化旅游发展“朋友圈”。

五、严守底线、筑牢防线,高效推动文化旅游市场安全规范

18.筑牢意识形态底线

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健全责任传导、分析研判、情况通报、风险防控、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巩固发展文旅领域意识形态良好态势,重点引导年轻群体坚持传统文化主体性,增强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敏感性以及“密室剧本杀”等新型文化业态的监管,深化文娱领域综合治理,提升突发事件应对和舆情处置能力,严守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底线,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19.提升文旅治理水平

加大数字技术赋能,推进元宇宙融合技术、智慧文旅建设等,激发文旅经济发展活力。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做优“一码畅游”数字文旅服务平台,推广做实“一码乡宿”场景应用,有序推进“城市码”拓展应用。优化完善旅游统计工作,加大旅游大数据分析利用,做好崇明旅游经济运行情况预测,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做好旅游投诉咨询,提升游客满意度。提升广电安全播出保障能力水平,落实主体责任,推动安全播出体系化、规范化。

20.推进行业依法行政

组织开展文化市场专项保障行动,定期开展旅游市场日常巡查和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全面推进文化旅游行业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着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履行“扫黄打非”职责,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推广“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新型监管。推动行业信用承诺,加强价格诚信自律。

21.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持续做好安全生产和应急处置体制机制建设,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安全工作,提升安全生产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安全检查、安全培训、安全演练,保持安全生产高压态势。开展行业安全生产大演练、消防安全专项检查等,提升文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做好假日市场工作,抓好民宿、酒店等重点行业领域、消防娱乐设施等的隐患排查整治,全面守好文旅行业安全底线,保障市民游客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六、党建引领、凝心聚力,全面打造文旅坚强战斗堡垒

22.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

坚定不移加强党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全面领导,建强文旅基层战斗堡垒,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完善“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各级党组织具体抓”的工作体系,优化结构,组合形成科学富有活力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推进文旅党建创新,聚焦核心任务,找准开展载体,细化工作措施,坚持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努力建设成为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的模范机关。组织开展新一轮党员轮训工作,增强基层党建工作能力。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做好职工、青年和离退休干部等工作。

23.加强文旅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党管人才方针,将人才作为文旅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支撑,持续加强文旅人才队伍能力建设。举办公共文旅服务高质量发展培训,安排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的培训课程和现场教学,提升基层文旅干部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持续做好文旅行业从业人员服务培训,强化人才管理、活动策划、管家培育等,提升行业对外服务水准。用好人才政策指挥棒,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和行业协会桥梁作用,探索打造文旅行业人才招聘小程序,畅通专业人才发展渠道,提升行业人才支撑保障。

24.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四责协同”机制,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制定岗位权力责任和问题清单,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任务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严格执行党的纪律规矩和规章制度,重视年轻干部纪律教育,大力推进廉政教育,增强党员纪律意识。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区文化旅游局各项规章制度,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公众评价

0位公众参与评价,0位公众认为信息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