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主题分类:
其他-
公开主体:
崇明县统计局
发文字号:
成文日期:
发布日期:
2014-02-24
生效日期:
失效日期:
崇明县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崇明调查队
2013年是实施崇明县“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也是《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新三年阶段性行动计划的起始之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年初人代会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全力以赴稳增长,坚定不移调结构,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全县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基本达到年初预定的目标和任务。
一、综 合
全县经济平稳持续发展,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经初步核算,2013年全县实现增加值252.4亿元,比上年增长6.8%,高于年度计划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3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24.6亿元,下降0.8%,其中工业增加值91.9亿元,下降5.1%;第三产业增加值104.5亿元,增长17.9%。在增加值的三次产业构成中,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9.4∶53.1∶37.5调整为9.2∶49.4∶41.4,第三产业对全县经济总量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民生保障方面支出力度较大。2013年,全县实现县级财政收入40.6亿元,增长9.7%,高于年度计划2.7个百分点。在县级财政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都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13年,县级财政支出94.3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占据前三位。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13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60.6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种植业产值31.0亿元,增长2.0%;畜牧业产值10.4亿元,增长7.2%;林业产值1.2亿元,增长33.3%;渔业产值16.2亿元,增长1.9%。全县粮食总播种面积56.9万亩,供应优质水稻种子1371吨,秋播二麦种子供应总量达1844吨,绿肥种子供应量为1800吨。全年粮食总产26.2万吨,其中,夏粮总产3.4万吨,秋粮总产22.8万吨。蔬菜及特色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6.3万亩次,总产量113.5万吨。全年生猪出栏29万头,家禽出栏275万羽,鲜蛋产量7800吨,鲜奶总产量2.7万吨,白山羊出栏26.5万头。水产品总产量6.1万吨。全年建设公益林4300亩。
农业标准化建设取得新进展。2013年,做好10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的监管。崇明国家生态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全县累计已有221只农产品取得有机认证,84只农产品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442只农产品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有序推进。2013年,全县推广商品有机肥3.1万吨、新农药约146吨、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2万亩,实现化肥使用强度控制在330公斤/公顷,农药使用强度控制在9公斤/公顷,秋播种植绿肥23.2万亩。夏收二麦秸秆机械化还田4.9万亩,秋收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22万亩。5个沼气片区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对纳入5个沼气片区的45户中小型养猪场开展生猪两分离两配套设施改造治理。
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2013年,纳入农联会管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618家,其中市级示范合作社46家,县级以上重点合作社150家,合作联社6家。2013年5月,上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确立了崇明生态农产品在上海市场的品牌效应。全年在市区新开设门店205家,带动崇明农产品在上海市区销售额7亿元。
三、工 业
工业生产形势严峻。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经济形势的影响下,全县工业生产持续下降,海洋装备业态势低迷。2013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348亿元,比上年下降16.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32.5亿元,下降12.3%,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5.5%。全县六大主导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8.9亿元,比上年下降15.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7.3%。海洋装备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4.1亿元,比上年下降17.3%。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回落。在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上涨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下,全县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持续放缓,全年实现工业利润2.5亿元,比上年下降7.0%。
工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持续开展。全年淘汰落后产能项目8个(市重点推进5个,县推进3个),超额完成市下达5个的目标,拨付专项补助资金770万元,降耗折合标煤约为1万吨,腾出土地约128亩,减少产值4.3亿元。启动我县3家强制淘汰砖瓦企业的调整工作。工业节能降耗有序推进。向50多家企业印发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告知书,5家企业通过市验收,总投资421万元,年减少燃煤2131吨;5家企业完成替代待验收,3家企业正在实施。上报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企业8家。完成17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举办节能宣传周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环保袋1.5万份、节能小电器700只。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房地产投资比重明显下降。2013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0亿元,比上年增长0.9%,完成年计划的98.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90.8亿元,增长10.6%,占全县投资总额的68.3%;更新改造投资5.0亿元,下降17.7%;农村集体投资2.2亿元,下降60.3%。从产业构成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5亿元,下降10.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5.0亿元,下降18.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5.5亿元,增长 11.1%,其中房地产业完成投资35.0亿元,占全县投资总量的26.3%,所占比重比上年减少了2.6个百分点。
重点地区在完成一轮基础设施投资后,今年投资总量明显减少。长兴镇、陈家镇和城桥新城三大重点地区全年共完成投资50.0亿元,下降48.8%,占全县投资总额的37.6%,低于上年36.4个百分点。其中长兴地区完成投资16.0亿元,新城地区完成14.0亿元,陈家镇地区完成20.0亿元。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总投资28亿元的崇明燃气电厂一期工程,本年完成投资15.2亿元;总投资12.3亿元的崇明岛原水输水一期工程,本年完成投资9.2亿元;总投资16.7亿元的崇明东滩启动区市政配套道路工程(一期)工程,本年完成投资7.8亿元;总投资14.4亿元的上海横沙渔港核心功能区建设项目,本年完成投资4.8亿元;总投资8.9亿元的崇明新城商务中心,本年完成投资2.2亿元;总投资3.9亿元的中滨路二期,本年完成投资2.7亿元;北陈公路中段及南段Ⅱ标分别建成通车,南段Ⅰ标陈彷公路至江韵路段道路施工已完成。市政道路建设有序推进。大陈路新建工程、东引路新建工程已建成通车。堡镇工农路和石岛路前期工作已展开,准备实施协议拆迁。县政府事实工程顺利推进。211座农村危桥改造和521公里农村道路建设按计划顺利完成。惠农工程大力推进。2500户农村低收入户危旧房改造工作基本完成。16个公路大中修项目和2个桥梁大修项目全部竣工,利民路西半幅市政道路整治工程按时完成。完成23家改造单位共计5万平方米的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工作。
五、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6亿元,比上年增长16.8%,高于年度计划1.8个百分点。从分行业看,零售业实现零售总额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6.1%;批发业、住宿业和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总额3.5亿元、2.8亿元和4.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7%、15.2%和15.3%。集贸市场持续发展,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19.7亿元,增长19.9%。
招商环境进一步好转。2013年,全县累计引进各类企业6554户,比上年增长23.9%,其中长兴、横沙成招商引企大户,引进企业占全县总数的37.4%;全年累计实现税收额7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工业园区、富盛开发区实现税收额占全县总数的34.5%。
利用外资继续向好。2013年,全县审核批准外资项目46个,外资企业累计投资总额8348万美元,注册资本4209万美元,合同外资3375万美元。实到外资2136万美元,同比增长55.7%。联合年检外资企业234家。
六、旅 游
生态休闲旅游业稳步发展。2013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0%;实现营业收入6.4亿元,比上年增长2.0%。
旅游品牌创建得到加强。2013年,成功创建西沙湿地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三民文化村4A级景区,生惠、东泰、盛源、安臣4家A级旅行社,新崇大酒店4星级旅游饭店,聚银庄园、嘉禾苑度假村2家绿色饭店;森林公园、明珠湖、高家庄园3家市级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通过验收。旅游市场拓展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制作数码海报、平面海报、投放LCD视频等方式对崇明旅游进行宣传,与东方城乡报、新闻晨报社区报、旅游时报等媒体合作,制作崇明旅游专版,组织参加多个旅游博览会。旅游节庆活动精彩依旧。2013年,江南三民文化村举办了第二届“二月二龙抬头”文化旅游节,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举办了崇明野菜节等节庆活动;成功举办了2013自行车嘉年华活动,崇明端午季活动以及崇明森林旅游节系列活动。东滩科旅一体化进程积极推进。成立了东滩生态旅游资源管理委员会。
七、金 融
金融业务保持平稳增长。2013年末,全县有各类金融机构10家。存贷款规模持续扩大,年末各项银行存款余额698.7亿元,比年初新增70.0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18.2亿元,新增29.0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336.7亿元,比年初新增23.1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校舍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堡镇青少年活动中心项目室外工程已完工。3所学校校舍更新改造工程项目均已开工。裕安社区配四地块幼儿园已交付使用,长丰幼儿园目前已开工建设。20所中小学校直饮水工程建设项目完成施工。瀛通老年大学标准化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上海工程技术管理学校长兴校区项目顺利推进,新建平安小学项目四层教学楼主体结构已封顶。新一轮校舍加固和更新工程开始启动。陈家镇小学、横沙中学、长兴中学、裕安中学等四个抗震加固项目均已进入施工阶段。城乡教育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继续探索“集团式办学”模式,新增了实验小学、西门小学、新海学校3个教育集团,全县集团式办学学校达到了8个。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有5所市区优质学校和机构参与第四轮委托管理项目。全面启动了黄浦、静安两区与崇明教育的合作项目,两区优质学校与崇明30所中小幼、职学校开展结对交流活动。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小学五年级毕业考试合格率为98.1%;中考合格率为95.0%;高考本科录取率为75.2%,本专科录取率95.4%。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全面推进张江高新区崇明园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五大科技示范工程示范效应较为明显,在67个重点项目中,已经完成33个项目。企业研发能力不断提高。“新型三维可变化防堵孔筛网”等9项课题列入2013度崇明县低碳工业及节能减排科技计划项目,“双列滚柱单列钢球连轴组合轴承”申报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断加快。引导市级科研院所研究近自然、低成本护岸材料及崇明河道生态护坡技术、河道生态水文调控与生态完整性维护关键技术,构建崇明岛生态河道综合整治技术体系和规范。推进崇明河蟹种源产业提升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水稻新品种选育、筛选及集成技术研究、崇明水仙花期调控技术集成及种质创新等一系项目,提升崇明农业科技含量。科技攻关及成果丰硕。完成了28个(其中11个医疗卫生)科技攻关和成果推广项目的验收工作。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完成了2013年县政府实事项目确定的13处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WLAN)覆盖工作。加快协同办公平台应用建设。有关委局和18个乡镇共75个单位正在进行推广应用。稳步推进陈家镇、崇明新城等区域信息通信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举办2013年崇明科技节、科普日系列活动,开展科普活动252场次,观众人数达5.1万人次。全县共有市级(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8家,已建成科普体验室5家。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新城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服务能级不断提升。县图书馆在开展常规读书借阅服务的同时,每两周引进一次讲座,举办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征与文化精神》、《纪事摄影》、《崇明方言讨论》等涉及多方面文化知识的“瀛洲大讲坛”近25场次。县文化馆开办舞蹈、书法、绘画等10多场专业培训班,组织《“金音杯”戏曲演唱赛》、《刘德海音乐会》等精彩的演出活动。崇明美术馆举办《海派花鸟名家钱行健师生作品展》、《北大荒——中华艺术宫收藏版画展》、《沙漠藏珍——崇明中国书法绘画收藏作品展》等涉及油画、国画、雕塑、书法、版画、摄影等多项美术类别的展览20多场次。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成功举办第十六届崇明文化艺术节。全面推进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崇明县文化活动,积极参与市民舞蹈大赛、戏剧大赛、少儿书画大赛等九大赛事以及“崇明周”等活动,共开展各类活动项目60多个,活动场次90多场,受益人数近20万人次。积极推进文化下乡工程。在18个乡镇开展“中国梦 美丽瀛洲”优秀节目乡镇巡演;做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在全县农村放映近千场公益电影;完成万册书下乡工作;将崇明籍画家作品巡回展、崇明方言专题讲座办到乡镇。积极实施传统节日、重大节庆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召开2013崇明县各界人士新春团拜会、老干部迎春团拜会、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2周年庆典;组织2013年环崇明岛女子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文化嘉年华、建军86周年文艺专场演出、黄金周“天天演”等系列文化活动。
体育事业成绩斐然。体育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完成40个健身点、12片百姓灯光篮球场、3个百姓健身房、5条百姓健身步道和陈家镇百姓游泳池的建设工作,新增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面积17376平方米。更新70个健身苑(点)的健身器材1114件。配送健身器材零配件3500余件。群众性体育活动生机勃勃。举办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节、“三大赛一展示”、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展示活动等群众体育活动,全年县级群体展示与活动达到27次,各乡镇开展群体活动20多次。竞技体育扎扎实实。开展中小学乒乓球、足球、篮球等县级赛事17项次。全年在市级比赛中,共取得31金40银33铜的好成绩。在今年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上,我县培养输送的运动员收获三金一银一铜的优异成绩。成功举办了2013年国际自行车联盟女子公路世界杯赛(上海崇明站)和环崇明岛女子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新一轮医改工作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正式启动,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实施办法和实施方案。逐步推进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开展社区预约诊疗,推进双向转诊工作。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率逐步提高,全县居民电子建档人数为50.9万人,建档率为72.3%。开展组织专家下基层工作,赴绿华、新村开展活动2次,组织专家55人次,举行义诊600余人次。提高医联体签约率,结合新农合工作完成签约26.3万余人次。新一轮三级医院建设稳步推进,县人民政府和新华医院签订了我县三级医院建设合作协议书,明确了2013年至2016年医院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全面推进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推进家庭医生制试点服务,目前试点的村(居委)会达329个,覆盖率99.4%,全县签约23.6万人。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2013年度已引进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7人。2013年度新招录各类人员166人,其中临床类医生17人,预防医学专业17人,药剂、检验、康复等医技类专业40人,护理专业54人,乡村医生26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3年末,全县共有户籍人口68.2万人,比上年减少0.3万人,其中非农人口29.4万人,增长2.8%。全年户籍人口出生数3890人,出生率5.7‰,死亡人口6700人,死亡率9.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4.1‰。
就业目标全面实现。2013年,全县新增就业9553人,完成了全年目标9000人的106.1%,其中岛外就业2687人,岛内就业6866人。本县城镇失业登记人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范围内。帮助成功创业228家,完成了全年目标200家的114.0%,创业组织带动就业882人。全年开展职业培训10046人次,完成了全年目标5000人的200.9%。积极贯彻落实就业政策,规范发放补贴资金。全年共计发放各项就业补贴资金1.3亿元。组织开展春季人才招聘、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大学生招聘专场等28场次专项活动,提供就业岗位5020个,近1.5万人次参加各类招聘活动,收到简历6052份,达成意向录用1738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3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685元,比上年增长9.5%;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409元,比上年增长10.6%。
居民居住质量不断提高。2013年,新增公共租赁住房759间、新建动迁安置房3371套;旧住房综合改造330户,提供公共租赁住房204套。坚持“应保尽保”,全年新增租金配租家庭25户,发放租金补贴96万元。组织29户2012年度实物配租申请家庭参加摇号选房活动,12户办理入住手续。在文宸花苑回购35套共有产权保障房,调整为廉租住房。完成2012年度共有产权保障房申请家庭签约工作,12户家庭签订购房合同,签约率达85.7%。完成10幅基地、108.2万平方米的动迁安置房房源搭桥工作。有序推进旧住房修缮改造工程。2011年旧住房综合改造结转工程共3个项目、16.5万平方米,总投资3412万元;2012年旧住房综合改造结转工程共2个项目、20.8万平方米,总投资4616万元,目前5个项目都已竣工验收。2013年住宅修缮工程共8个项目、63.0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标准全面提高。2013年,农保对象基础养老金由上年的410元增加至480元,老年农民养老金补贴对象的基础养老金由240元增加至360元。全年有12.7万人领取养老保险金,新农保月养老金平均水平为473.2元,比上年增长24.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2013年,我县参加合作医疗人数为25.8万人,农民参合率为99.9%,人均筹资达到1550元,其中,个人缴费为每人240元,县财政补助每人590元,乡镇财政扶持每人400元,村集体扶持每人20元,市财政补助300元。落实工伤保险等其他社会保障。全年共受理工伤认定案件1484件,作出认定1297件。
社会福利事业扎实推进,实施市、县养老实事项目。有序推进为5000名高龄老人提供家庭互助服务、新增500名居家养老服务老人,新建1个老年助餐点,新增100张养老床位的市政府养老实事项目。推进达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7家政府办养老机构的达标建设,新建、改建48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实施“冬季为老助浴”活动,为全县2500名困难老人提供免费助浴服务。落实百岁老人长寿政策,为1617人次周、虚百岁老人发放营养费、慰问金、助医补贴49.4万元。实施“银发无忧”保障工作,累计投保83260份,投保资金179.9万元,为低保、困难老人赠送保险9000份。全年安置残疾职工3741人。
社会救助力度不断加大。优待抚恤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全年累计救助各类民政对象28.6万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0362万元。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助学券3410张。2013年,发放优待抚恤和医疗补助资金8.9万人次、4495万元。向5841名优抚对象发放防暑降温补贴116.2万元,并赠送清凉用品
十一、生态岛建设和环境保护
生态岛建设稳步推进。生态岛建设项目基本按照计划节点完成或启动。在市县共同投入的63个项目中,已完成项目36个;启动项目(不含已完成项目,下同)26个;未启动项目1个(南横引河西段综合整治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9.0亿元,占三年计划投资的83.1%。崇明自行建设的32个项目中,已完成项目23个;启动项目8个;未启动1个(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体系)。累计完成投资17.1亿元,占三年计划投资的97.4%。编制2013-2015年崇明生态岛建设行动计划,新增项目113个,计划总投资152亿元。
环境建设和保护成效日益显著。2013年10月14日,崇明县国家生态县建设工作正式通过了国家环保部的考核验收。有序推进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本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共80个项目,已完成21项,开工启动54项,完成率为90%,为明年全面完成本轮三年环保行动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协调推进年度国家重点减排项目。上海富宏纸业包装有限公司已完成污染减排任务,并经环保部年中现场核查确认;陈家镇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基本建成;3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减排实施方案正在推进过程中。继续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工作,首批21家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企业和9家节能产品及技术服务推荐企业落实推进。完成6家重点企业燃煤锅炉替代项目,总投资511万元,年减少燃煤2650吨。进一步加强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工作,对我县重点行业18家企业开展了培训工作,并对VOCs排放进行了调查与数据更新。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梳理上报饮用水水源地风险企业名单,推进崇明县饮用水水源地整治项目,建设完成了城桥、堡镇、陈家镇、崇西四个保留水厂取水口警示标志建设工程。全面完成环保类项目建设任务。生态环境预警监测平台已经进入实际建设阶段,完成了中期汇报演示。全年推进了862个企事业单位、99个居住区(涉及90158户)、13个菜场、24所学校、43个机关和3座公园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对城堡两镇170家产生餐厨垃圾垃圾进行日常收集,日均收集量为9.8吨。对废弃油脂做到了应收尽收,生活垃圾减量指标领先全市其它区县。
十二、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
社会运行安全有序。2013年,全县共发生各类交通事故6807起,造成财产损失938.7万元,比上年分别上升了5.9%和22.4%。全县共发生各类火灾事故377起,造成财产损失382.8万元,比上年分别上升31.4%和283.6%。全县共立各类刑事案件2172起,比上年下降19%;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632起,比上年上升了12%。2013年,共受理各类治安案件9644起,打击处理各类违法人员1195名,比上年分别下降了4.5%和7.2%。
安全生产工作基本保持稳定。2013年,全县发生生产性死亡事故9起、死亡13人,其中较大事故一起,死亡5人,特种设备事故为3起,死亡3人。深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全年共督查、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342家(次),排查出一般隐患5011个,已整改4990个,整改率为99.5%。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共计出动检查人员2498人次,检查企事业单位和场所1494家次,责令改正、限期改正、停止违法行为474起,责令停产2家。
注:本文数据为预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