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县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崇明调查队
2012年是国内外经济形势最为复杂多变的一年,也是《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阶段性目标的收官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人民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主线,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全县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各项社会事业有序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一、综 合
全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经初步测算,2012年全县实现增加值236.3亿元,比上年增长5.5%,较年度计划低6.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3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126.1亿元,下降0.4%,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96.9亿元,下降4.3%;第三产业增加值88.9亿元,增长15.8%。从产业构成看,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9.2∶56.5∶34.3调整为9.0∶53.4∶37.6。受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第三产业增幅领先于经济总量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增加值比重进一步提高。
财政支出增长速度高于财政收入增长。2012年,实现县级财政收入37.0亿元,比上年增长6.1%,较年度计划低3.8个百分点。在县级财政收入中,实现增值税10.6亿元,增长312.8%;营业税14.6亿元,下降28.6%;企业所得税3.9亿元,下降8.1%。2012年,全县财政支出89.6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3亿元;教育支出17.3亿元;医疗卫生支出8.9亿元;农林水利事务支出8.0亿元。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12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58.2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种植业实现产值29.9亿元,增长3.1%;林业实现产值1亿元,增长168.6%;畜牧业实现产值9.8亿元,增长7.7%;渔业实现产值15.9亿元,增长2.6%。全年全县粮食总播种面积73.2万亩,粮食生产30.1万吨,供应优质水稻种子144.1万公斤,秋播二麦种子供应总量达146.7万公斤,绿肥种子供应量为207万公斤,良种率达100%。全年生猪出栏29万头;家禽出栏350万羽,鲜奶产量达到2.2万吨;白山羊出栏26万头。全年实现水产品产量5.8万吨。
高效生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国家生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建成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95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区8个,市级示范区17个,县级示范区70个。推广机插稻面积11.8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34.3%。切实加强设施菜田建设,建成3个千亩绿叶菜生产基地,完成5个市级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完成22万吨绿叶菜供应任务。推进堡镇丰艺翠冠梨、庙镇鲜切花和长兴镇长丰葡萄等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申烨奶牛场和鳌山奶牛场等规模化畜牧场以及上海裕安水产养殖场等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建设。推广商品有机肥2.5万吨,秋播种植绿肥26万亩,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13.7万亩次。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夏收二麦秸秆机械化还田10.6万亩,秋收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22万亩。继续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获得绿色食品证书12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4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1个。
农业组织化进一步加强。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超过1000家,其中市级示范合作社43家,县级重点合作社150家,合作联社5家,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30家以上。培育了凯农、宝瀛等一批营销企业,实现崇明农产品在上海市区销售额达6亿元,完成市区100家直销专柜的建设。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形势严峻。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经济形势的影响下,全县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2012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414.8亿元,比上年下降9.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81.1亿元,比上年下降7.5%,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1.9%。全县六大主导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4.5亿元,比上年下降9.4%,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8.2%。由于国际航运贸易环境仍然不景气,海洋装备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66.0亿元,比上年下降10.1%,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4.1%,对全县经济增长影响十分明显。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回落。在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上涨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下,全县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开始放缓,全年实现工业利润7.5亿元,比上年下降37.5%。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6家,其中亏损企业37家,比上年增加7家;亏损企业共发生亏损额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6%。
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持续淘汰落后产能,全年完成对10家“二高一低”重点调整企业的能耗核定工作,第一批5家基本停产;完成新增的4家钢铁、印染企业的初审和上报。持续开展节能降耗,对18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完成市级审核6家,完成7家重点能耗企业电能平衡测试工作,对2家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
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出台新一轮《崇明县促进工业企业发展暂行办法》,完成第一批共127个扶持工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审核,涉及补贴资金1407.4万元,15家企业被市认定“专精特新培育企业”。推进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建设,推荐基地内3大央企申报市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资金项目5个,总投资1048.9万元,申请扶持资金524.4万元。积极推进中船二期、振华长兴基地及中海工业长兴基地建设。
建筑业保持平稳发展。2012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建筑施工面积3952万平方米;建筑竣工面积39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
房地产调控力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回落。2012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1.9亿元,比上年增长0.9%,增幅低于年度目标任务19.1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82.1亿元,增长39.5%,占全县投资总额的62.3%;更新改造投资6.1亿元,增长26.9%;房地产投资38.2亿元,下降40.5%;农村集体投资5.5亿元,增长85.6%。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8亿元,增长48.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3.1亿元,增长225.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6.0亿元,下降25.6%,其中房地产业完成投资38.2亿元,占全县投资总量的28.9%,所占比重比上年减少了20.1个百分点。
长兴镇、陈家镇和城桥新城三大集中发展区建设着力推进,全年共完成投资97.6亿元,占全县投资总额的74.0%。其中长兴地区完成投资58.9亿元,新城开发公司完成10.5亿元,陈家镇开发公司完成28.3亿元。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沪崇苏通道工程配套设施工程扎实推进,崇启大桥顺利通车。继续推进北陈公路南、中段改建工程。启动蟠龙公路南段新建工程。长岛路一期、二期以及三沙洪路南段拓宽改造工程、南引河路建设基本完成。完成11条县管公路、4条市政道路大中修。南门水陆换乘中心申崇公交场站正式启动。建成50座公交候车亭。继续调整优化公交线网,开通堡镇环城公交路线和城桥2路。加快推进电力建设,上海申能崇明燃气电厂主厂房、集控楼结构封顶,220千伏堡北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基本完成北部垦区低压电网改造。全面实施农村电网,完成204个地区低压电网改造,农村居民每户供电容量由0.9千瓦提升至4千瓦。上海天然气主干管道网崇明岛管道工程如期推进。
五、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7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增幅也高于年度目标任务2.3个百分点。从分用途看,吃的商品零售额26.6亿元,增长18.2%;穿的商品零售额7.7亿元,增长19.3%;用的商品零售额27.1亿元,增长18.3%;烧的商品零售额3.2亿元,增长17.6%。从分行业看,零售业在总量上领先其他行业,实现零售总额55.6亿元,增长18.8%,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5.8%;批发业、住宿业和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总额2.9亿元、2.5亿元和3.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2%、23.9%和18.5%。集贸市场持续发展,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13.5亿元,增长33.9%。
外贸出口受造船价格影响,拨交额出现下降。2012年完成外贸出口拨交额117.1亿元,比上年下降19.5%。其中以造船为主的工业品出口拨交额116.9亿元,比上年下降19.4%;农副产品出口拨交额0.3亿元,比上年下降27.4%。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12年,全县累计引进注册型企业5290户,比上年增长23.1%;实现税收6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利用外资快速增长。2012年,主要引进了投资总额8000万美元的森通科技大项目,直接推动利用外资大幅度上升。全县外商投资企业累计投资总额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6.1%;注册资本7016万美元,增长170.5%;合同外资6554万美元,增长177.7%;实到外资1373万美元,增长34.5%。
六、旅 游
生态休闲旅游业稳步发展。2012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70.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6.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5%和12.9%。
旅游设施逐步完善。积极推进世界河口沙洲水文化展示馆、奶牛科普馆、紫海鹭缘熏衣草园、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等相关项目建设和旅游道路指示标识系统的完善。旅游节庆活动本土化特色更加明显。2012年成功举办了“二月二龙抬头”文化旅游节、崇明森林野菜节、瑞华果园桃花节、第二届崇明端午季等精彩活动。结合每年一度的世界女子公路自行车赛,策划并成功举办了第二届自行车嘉年华活动,吸引了约十二万人次的岛内外游客积极参与。森林旅游节期间,全县举办了“南江风韵杯”崇明县灶花艺术节,中国上海绿华蟋蟀团体争霸赛、上海崇明柑桔节,牛棚港艺术涂牛节,横沙岛自行车骑游大会暨“秋之韵”系列活动,上海(崇明)芦穄节,上海(崇明)明珠湖鱼鲜节,崇明森林烧烤露营嘉年华活动等25个子活动,进一步弘扬了崇明传统文化,彰显了生态崇明的魅力,全县旅游节期间共接待游客80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88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3%和17.1%。
七、金 融
金融业务保持平稳增长。2012年末,全县有各类金融机构10家。存贷款规模持续扩大,年末各项银行存款余额624.6亿元,比年初新增32.2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89.2亿元,新增48.5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313.6亿元,比年初减少4.9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12年,实验幼儿园新城园区正式启动,裕安社区配套商品房四期地块幼儿园基本建成。新城江帆小学、陈家镇裕安社区小学建设稳步推进。第一轮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完成。全面完成县学生健康监测中心建设工作。建立了崇明县心理辅导中心,投资330万元对10所中小学进行了标准化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建立了近1万人的特殊家庭学生基本信息库。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验幼儿园与市名园的合作办学项目。社区教育工作有序推进。全县接受教育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40%左右,县老年大学的体制建设工作有力推进,全年培训达8万人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幼儿学前教育入园率达99.0%,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继续保持100.0%,小学五年级毕业考试合格率为96.3%,中考合格率为95.2%,高考本科录取率为67.9%,本专科录取率95.4%。
科技事业取得新突破。顺利通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中期评估验收。有序实施实验区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市政工程、农林设施、生态工程和社会事业四大类67个重点建设项目,已完成项目20个。积极争取和配合市科委推进崇明生态岛科技专项建设,确立崇明岛东风西沙水源地水质预警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崇明城乡废弃物再生资源化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等12个项目、9个子课题。积极推进城桥1路新能源汽车的示范与应用工作。组织申报市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企业等各类科技项目共49项。完成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开发区崇明分区申报,涉及崇明工业园区、富盛经济开发区、智慧岛数据产业园区等8个工业区块,总面积约2215公顷。启动崇明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在瀛东村先行试点“智慧社区”建设。积极拓展科普教育资源。完成新海镇、陈家镇2个乡镇新建科普智慧墙项目;新增瑞华果园、县规划展示馆、上海中新泰生循环农业教育基地等3家市级科普教育基地;三星镇、向化镇两个乡镇顺利申报成为市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示范社区;开展横沙、庙镇2个乡镇新建科普体验室创建工作,开展50家崇明县科普村(居)创建工作。成功举办了崇明科技节、全国科普日活动等专项活动。组织开展科普早市90场次,直接受益民众2.7万多人次。组织科普讲师团到18个乡镇举办“走百村,讲百课”科普讲座110场。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取得新进展。2012年,新城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交付使用,科技馆建设如期推进。黄家花园修缮工作基本完成。完成崇明学宫学海堂修复工程主体建设,启动西轴线瀛洲书院修复工程。成功申请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人。积极推进文化下乡惠民工程,完成表演唱、韵白书、小品等31个文艺节目的创作工作,完成“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配片工作,对全县200多名村级数字电影放映员的培训及复训工作。积极实施节庆文化活动。开展“新春乐”送文化下乡文艺巡演,举办“龙腾盛世福佑瀛洲”首届崇明县“二月二龙抬头”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崇明县第15届文化艺术节。积极为各文艺团队开展各类文艺辅导,全年外出辅导600多人次,全县覆盖面达80%。全年图书馆采编新书3.6万多册,订阅期刊1200种,办理借书证1300多张,流通图书80多万册次,接待读者30万人次。全年博物馆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免费接待青少年团体、老年人、军人等6300多人次,金鳌山公园接待游客2500多人次。全年共放映国内、外电影近1400场次,观众超过8万人次。开展儿童展演活动50场次,观看人数约3.7万人次。县广播电视台共制作播出电视新闻3000多条,广播新闻2000多篇,电视专题80多部,《崇明报》记者自采新闻900多篇。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成功举办2012年环崇明岛女子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和2012年国际自行车联盟女子公路世界杯赛,吸引了12个国家和地区的17支世界排名前列的国家队和职业队共92名运动员参加。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积极组队参加第一届上海市市民运动会40个大项的市级赛事,指导乡镇、委、办、局开展赛事和活动共135大项次数、200多个小项次数,全县有近19万人次参与了各级各类竞赛、展示、培训活动。成功举办了第五十一届“烈士杯”篮球赛、第六届农民自行车赛、第六届机关干部乒乓球赛、群众文体展示活动、首届军民运动会、端午季龙舟赛、金秋龙舟赛、明珠湖骑游活动、横沙岛自行车骑游、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系列活动、冬季长跑赛等活动。社区体育健身工程有序推进。建成15片灯光篮球场、4条健身步道、2家健身房、1个百姓游泳池和1个门球场等一批百姓体育设施。竞技体育成绩显著。2012年共向市二线运动队输送运动员20名,向一线队输送运动员3名。2名运动员被评为一级运动员。在市级比赛中,共取得54金26银36铜的好成绩;在全国比赛中,共获得1金1银、2个第5名、1个第7名、1个第8名的优异成绩。
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成效。2012年,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创建三级综合性医院工作稳步推进,医院扩建工程即将完工。县第二人民医院交付使用,启动二级甲等医院创建工作。县第三人民医院迁建前期工作逐步推进。江南船厂职工医院新建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继续推进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组织160余名医联体专家为1600余名社区居民开展了免费义诊、健康教育和专家门诊治疗。推进社区医生三年轮训计划,已完成了6期149名医务人员的轮训工作。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完成了应急指挥中心的设备安装与调试及信息中心软件平台的基础搭建。加强医疗学科建设与卫生人才引进与培养。重点建设15个临床、医技学科,引进4名副高以上职称医技人员,医院新进人员160名,其中医生39名,护士84名。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2年末,全县共有户籍人口68.7万人,比上年减少0.1万人;人口出生数3580人,出生率5.21‰;死亡人口6610人,死亡率9.6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1‰。
就业促进力度不断加大。制定发布《崇明2012-2014年促进就业扶持政策》,全年新增就业岗位9118个,完成预定9000人的新增就业指标。实施各类职业培训8373人,实现了培训5000人的目标。扶持成功创业229人,完成市下达的200人的指标任务。全县城镇失业人数7269人,控制在市下达指标7740人范围内。组织开展春季人才招聘、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大学生招聘专场等31场次专项活动,提供就业岗位4060多个,近1.2万人次参加各类招聘活动。利用网络和服务平台帮助989家企业发布招聘信息7744条。市区工作站和长兴工作站加大力度推进出岛就业,录用365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2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235元,比上年增长11.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150元,比上年增长11.9%。居民储蓄总量不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9.2亿元,比年初新增48.5亿元,人均储蓄达5.6万元,比上年增加0.9万元。
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新增廉租住房租金配租家庭32户,实物配租家庭3户,新海、东平廉租住房共4幢140套(建筑面积共8400平方米)交付使用。全县首轮经济适用住房申请供应工作基本完成,55户家庭完成签约,签约率为88.7%;第二轮经济适用住房申请供应工作正式启动,前期工作逐步展开。公共租赁房工作稳步推进。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488套)的长兴海洋装备配套生活区一期单位租赁房项目接近完工;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1244套)长兴海洋装备配套生活区二期单位租赁房项目有序推进。动迁安置房工作有力推进。2012年开工动迁安置房项目有5个,住宅建筑面积59.9万平方米,总套数5917套。启动新海、东平两镇约20万平方米旧小区综合改造项目。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今年1月1日起,给予新农保养老对象增加养老金,其中缴费养老对象每人每月增加70元,未缴费养老对象每人每月增加45元。农保养老金标准从每人每月34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410元,老年农民养老金补贴从每人每月195元增加到每人每月240元。新农保、城居保覆盖全县18个乡镇271个行政村,参保覆盖率97.4%;有12.3万人领取了养老保险金,月平均领取水平为379元;有519人参加城居保缴费,781人领取城居保待遇。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达到1380元(2011年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为785元)。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快,我县老年福利事业扎实推进。2012年,为5000名高龄老人提供家庭互助服务,为60户低保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室进行改造,完成新增100张养老床位的市政府养老实事项目。实施第二批9个乡镇的10家政府办养老机构达标建设,新建、改建15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开展为老保障服务工作。实施“冬季为老助浴”、“银发无忧”保障和百岁老人长寿政策,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的关爱行动,全县1587名农村五保老人的生活得到保障和提高,1.1万名老年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组织部分老年人参加“申城万名老人看发展”、“申城老人科技游”、短期疗休养、上海市老年艺术节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社会救助力度不断加大。全面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从今年4月起,及时调整提高各类救助对象的保障标准。全年对各类救助人员实施生活救助48.2万人次、9501万元,医疗救助、医保补助1.5万人次、2589万元,发放助学券4844人次、360万元。对特殊困难人员实施慈善助医、助困、助学2328人次、206万元,实施综合帮扶948人次、189万元。落实优抚对象待遇。全年发放各类优待抚恤金9.4万人次、4051万元;审核发放医疗补助金1554人次、151万元。
十一、生态岛建设和环境保护
崇明生态岛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以“水土林”和陈家镇为战略重点,着力加强生态岛环境基础建设,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生态岛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崇明生态岛建设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项目95个,计划投资76亿元。实际开工建设93项,其中竣工完成33项;2项处于前期论证阶段;累计完成投资约50亿元。项目计划总体推进有力,执行率达98%。《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7项主要指标中阶段性目标预计完成26项,至2012年生态岛指标完成率达96.3%。其中,单位GDP综合能耗、骨干河道水质达标率、实绩考核环保绩效权重、公众对环境满意率4项已提前完成2020年终期目标。
环境建设和保护成效日益显著。全面启动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推进项目80个,开工(启动)59项,开工(启动)率为73.8%,80%以上启动项目顺利完成。推进供水集约化,开工建设原水陆域输水管线工程、堡镇水厂,崇西水厂前期准备工作逐步展开,基本完成城桥、堡镇、新河、陈家镇建成区直排污染源的截污纳管。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关闭5台燃煤(重油)锅炉;开展造船喷涂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试点示范工程;强化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控制,建筑工地文明施工达标率达85.5%。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处置、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和处置、危险废物监管和噪声污染防治等工作。完善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建设,崇明工业园区、长兴工业园区、富盛经济开发区已全部完成污水纳管。新建6个标准化畜禽场,推广商品有机肥2.5万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13.7万亩次、农业节水节肥工程2000亩。建成港沿合兴园艺场芦笋废弃物处理中心,基本实现1000亩芦笋秸秆的商品化处理。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全年秸秆机械化还田32.6万亩。完成北门路、西门路(中津桥路—北门路)林荫道创建工作;完成19940平方米的立体绿化建设;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全年完成5705亩;有序推进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二期改造工程、15个优美乡镇的国家级生态镇更名工作和1个国家级生态村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年度污染减排任务。上报结构减排企业20家,分别削减COD(化学需氧量)、NH3-N(氨氮)、SO2(二氧化硫)、NOX(氮氧化物)排放量33.19吨、0.44吨、81.45吨、5.34吨;上报工程减排项目2个,计划削减COD排放量99.7吨,削减NH3-N排放量3.07吨。
十二、社会治安和生产安全
强化治安防控,整治社会管理问题。2012年,全县共排查出治安复杂地区(问题)89处、整改65处;共排查出突出矛盾104件、化解89件。全县共立各类刑事案件2681起,比上年下降4.3%,万人发案率为31.8,比上年下降3.6%,处于全市较低水平;共侦破各类刑事案件1223起,打击处理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161名,分别上升0.4%和6.8%。全县共发生火灾253起,下降24.5%,致1人死亡,比上年减少4人。全县共有14个乡镇、125个村居、79个单位分别申报开展平安示范创建,努力推动平安创建向纵深发展。
安全生产工作基本保持稳定。2012年,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死亡事故9起、死亡9人,比上年下降了25%,死亡人数下降了30.7%。深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全年共督查、检查生产经营单位4833家(次),排查出一般隐患5523个,已整改5388个,整改率为96%,排查出县级较大隐患5个,已整改4个。深入开展打非治违活动,纠正打非治违各项规章行为2356条,组织检查人员6799次,受检企业6396家,责令改正、期限整改、停止违法行为39753起。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济增长动力明显不足,转型发展进入调整期;工业生产持续低迷,海洋装备业尚未走出低谷;房地产投资明显萎缩,重点地区投资的拉动作用不凸显;企业经济效益下降,财政收入增长困难;在生态岛建设推进过程中群体性矛盾仍时有发生。
说明:
1、本情况主要经济指标数据为预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