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民政局2020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信息来源:平台发布

发布时间:2020-07-01 00:00

【字体:标准加大特大
  • 索引号:

  • 主题分类:

    其他-

  • 公开主体:

    上海市崇明区民政局

  • 发文字号: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2020-07-01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年初以来,区民政局全力抓好社区疫情防控,有序推进各项目标任务,民政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疫情防控

1.落实社区口罩供给任务。优化设置村居民进出线路,严格落实各项防护措施,组织村居民“只排一次队”,全区350个村居委会按时启动预约登记,共完成村居民家庭预约登记29.5万户,占全区常住人口总户数的77.73%及时优化调整购买流程,取消村居民到药店“二次排队”,实行乡镇村居“集中代购买”。对“先到先登”的预约名单、各村居对应药店的到货数量、村居民实际购买的情况,通过“阳光村居务平台”、村居公开栏、微信公众号、社区居民微信群等第一时间公开。疫情发生以来,共完成六轮共108.5万户511.5万只社区口罩预约登记、购买发放工作,并做好孕产妇、肿瘤患者等重点人群和复工中小企业员工口罩供给保障工作。

2.做实社区群防群控工作。以社区为基本单位,认真落实分片包干责任制,采取上门核查方式逐户对人员往来情况开展“清单式、网格化、全覆盖”排查,逐一登记信息,确保不漏一人、不漏一项加强住宅小区封闭式管理,进出仅限“一个口子”,加强人员进出检查。严密排查1317名出租车驾驶员和“两无人员”,把牢各道防线,将社区感染风险降至最低。做好居家隔离观察人员生活保障服务,广泛开展社区宣传,营造社区守望相助氛围,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全力营造人心安定、人人尽责、同舟共济的社会氛围。

3.加强境外来崇人员管控。守好入境第一道关,组织四批志愿者赴虹桥、浦东两大机场开展入境人员转运志愿服务。共对162名境外来(返)崇人员和688名入境中转人员开展登记、排查、转运工作,阻断输入性病例传播

4.民政行业疫情防控方面。强化民生兜底风险防范对城乡低保、低收入、特困供养人员等各类社会救助对象和特殊儿童实施确诊、疑似及隔离情况日排查日报送第一时间掌握动态重点关怀居家观察的社会救助对象家庭,指导村居落实基本生活保障1013名散居特困供养人员发放23.3万元生活物资。简化新申请社会救助对象的审批流程,推行全流程网上办理和材料传真寄件等不见面办事服务,确保困难对象应保尽保。及时暂停全区殡仪服务站(中心)对外服务,制定落实区殡仪馆防控措施,加强五大公墓防控宣传。稳妥有序做好清明祭扫接待工作,实施清明期间预约祭扫、网上祭扫、代客祭扫和公墓集中祭扫,清明期间5家经营性公墓预约77327人,现场接待祭扫市民67945人,车辆12769辆,预约落葬147穴。市民通过网络祭扫总数11263次,各公墓提供代客祭扫服务262次。实施疫情期间养老机构全封闭管理,关闭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睦邻点等集中活动场所,暂停居家养老服务和助餐服务场所集中就餐,制定落实防疫指南、防控措施及工作预案,协助开展防疫物资采购工作。贯彻社会组织参照企业享受“沪28条”有关政策,加强慈善捐赠规范管理,鼓励和引导社会捐赠,促使全社会爱心力量汇聚成合力。

(二)社区治理

1.农村“五美社区”建设方面。按照农村社区试点建设要求,有序推进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完成87个2019年度区级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示范村建设单位验收工作。根据各涉农乡镇申报创建情况,有序推进2020年度市级、区级试点示范村建设。5月30日,在港沿镇举办第三届“五美社区节”开幕式,展示和分享农村“五美社区”建设成果。

2.村居治理工作方面。深入推进村居委会规范化建设,梳理村居实际工作台账,推进电子台账信息系统优化,推动村居减负增能。深化村居信息公开“阳光工程”在实现村(居)民家庭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界面,加强公开信息录入的及时性与完整性。

3.基层工作队伍建设方面。对本年度各乡镇社区工作者招录需求进行统计,制定本年度社区工作者招录方案,指导各乡镇梳理报送招聘计划和岗位简章,推进报名工作,2020计划招录99个岗位共119人制定年度基层工作队伍培训方案,对村居委会主任、村监委主任、社区工作者骨干、社区事务受理中心骨干等基层工作者开展普遍轮训和示范培训。

4.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方面。深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一网通办”,优化受理、审批工作流程,疫情期间实施“不见面办理”,5月底共受理“一网通办”业务172件组织社会组织年检,加大财务审计力度和实地检查指导,社团年检率100%,民办非企业单位年检率98.1%,位列全市第一加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平台建设,推进2家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会同区教育局对33家非营利性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实地检查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花开新海 健康助老”综合为老服务等9个项目为农村地区困难老人、困难儿童、残障人士等对象提供价值186.49万元服务,全区18个乡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79项2亿余元。对口云南省临沧市开展乡村医生健康扶贫项目,助力脱贫攻坚。启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推荐目录编制,以“正面清单”方式促进供需精准对接。

(三)社会救助

深化“生态惠民保险”,1至5月共赔付67人次16.7万元。组织开展元旦、春节期间帮困送温暖活动,共投入救助资金4548.3万元,受益群众达8.3万人次。落实社会救助政策,1至4月,共对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重残无业等各类民政保障对象实施生活救助、临时救助、综合帮扶等各类救助136450人次,发放救助金6898.01万元。启动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疫情期间自3月起标准提高100%,及时足额发放困难群众价格临时补助114090人次594.42万元加强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出具核对报告9908份。加强救助资金监控,对全区救助对象进行全面数据核查比对实现救助资金区级统发。

(四)社会福利

1.养老服务方面。有序推进新增800张养老床位(已完成69张),新增3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已完成2家),10家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已竣工3家),改建100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正在推进),5家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已完成新建20家、改建11家社区老年人活动室已完成10家),建设86个示范睦邻点(正在推进)等实事项目。开展低龄老年志愿者为高龄老人提供家庭互助服务项目,目前有2300名低龄老人志愿者和11500名高龄、独居老人志愿者结对,14月志愿者上门探访高龄、独居老人194678人次。继续做好老年综合津贴的统计、核对、发放工作,1至5月共发放370548人次15368.9万元

2.儿童福利方面。落实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为59名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和3名散居孤儿发放生活费每月1900元。加强特殊儿童关心关爱,为全区400名困境儿童发放价值120万元的网课学习用品,为全区843名留守儿童发放价值33.7万元的健康包。做好2名成年孤儿安置工作。指导乡镇、村居开展动态数据排查与上报4月底,我区农村留守儿童831

3.残疾人福利方面。继续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工作,1至5月,共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87626人次2237.6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4608人次1060.9万元。对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开展残疾职工社会保险费补贴审核,推进康复辅具租赁试点工作。

(五)社会服务

1.婚姻收养管理方面。规范开展婚姻、收养登记服务,积极应对婚姻登记高峰,至4月底,共办理结婚登记919对,离婚登记565对,收养登记1例,登记合格率保持100%。以“白玉兰开心家园”为载体,婚姻当事人心理疏导服务和调解服务工作深入开展,离婚劝和机制进一步完善,劝和离婚当事人30对。举办结婚证集体颁证仪式,倡导婚事新办的社会文明新风。

2.殡葬管理服务方面。继续利用大寒、清明等传统节日开展骨灰乱埋乱葬集中整治,全区累计整治乱埋乱葬41994个,整治率达99.99%。加强公益性埋葬地(骨灰堂)建设管理,指导 7个公益性埋葬地实施改造。推进婚丧喜庆移风易俗专项行动5月份,全区移风易俗知晓率100%,签约率100%,婚事达到率100%,丧事达到率99.5%。落实困难群体基本殡葬服务补贴节地生态安葬补贴,至5月底共发放416人次32.9万元

3.社区事务受理服务方面。优化社区事务受理服务190项社区事务中189项实现“全市通办”“一网通办”。推进受理中心满意度评价与“好差评”评价系统对接,已完成6个受理中心对接部署。创新学习培训方式,通过网上在线培训平台开展工会、残联等业务培训。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本区民政工作将按照区委、区政府年度工作安排,切实把相关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一是推进农村“五美社区”建设。对申报2020年度市、区级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示范村的建设单位开展跟踪督导,组织开展评估验收工作。广泛开展第三届“五美社区节”系列活动,挖掘农村“五美社区”建设中的先进经验、先进典型和建设成效,做大叫响农村“五美社区”建设品牌,形成典型引路、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五美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村居规范化建设。深化村居务信息公开“阳光工程”,在实现可视化系统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强对村居信息录入、村居民民主监督等工作的指导和培训。按照村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开展工作指导和监督,定期对各村居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巡查,对推进过程中村居先进工作经验和创新做法及时加以总结和推广。全面推进村居电子台账系统优化升级工作,提升电子台账信息员工作水平。三是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按照年度社区工作者招录方案,有序开展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和考核管理工作。加强基层工作队伍培训开展居委会主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社区工作者骨干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窗口服务人员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和专题培训。继续开展村居大讲堂活动,着眼于提高基层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培训工作方案,提升培训工作实效,组织集中培训、分片授课、主题论坛和实地学习等各项培训活动四是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重点培育扶持社区服务类和生态建设类社会组织发展,持续推进社会组织网上办事平台建设,进一步规范区级及乡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服务及考核,开展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规划研究,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社区服务和脱贫攻坚。

)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深化“惠民生态保险”工作,广泛组织保险内容和理赔程序宣传活动,及时梳理总结保险理赔情况。继续做好社区综合帮扶工作,推进“关爱进社区、普瑞送光明”“天伦安康”等公益项目,开展实物帮困、助学帮困等个案帮扶。继续推进经济状况认定可视化审核和数字档案工作,及时完成各类核对项目可视化材料上传。开展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员上岗考核专题培训加强点对点业务指导,组织核对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着力加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

一是继续推进为老实事项目。跟踪指导有关乡镇和单位,抓紧组织施工,确保年底前完成养老床位、长者照护之家、农村薄弱养老机构改造、认知症老人照护床位改建、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老年助餐场所、社区老年活动室、示范睦邻点等实事项目建设二是加强养老服务。开展老年助餐服务专题调研,研究老年助餐服务补贴政策和具体措施,适时加大补贴力度。做好老年综合津贴统计、核对、发放和养老服务补贴、长护险个人自付费补贴审核、发放工作。三是加强养老机构管理。加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委托第三方对养老机构开展现场指导,抓好养老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推行养老服务行业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

(四)稳步提升民政专项服务

是深化殡葬改革。全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殡葬用品场所集中整治和婚丧事简办专项行动。继续推进骨灰乱埋乱葬集中整治,指导乡镇对剩余乱埋乱葬点制定一墓一方案,利用冬至、大寒等传统节气完成整治工作,实现整治率达100%。贯彻落实惠民殡葬政策,做好基本殡葬服 务补贴审核发放工作,开展节地葬式、生态葬式补贴受理审查工作。指导有关乡镇加快推进公益性埋葬地建设,合理布局,有效选点,解决困难群体骨灰安葬问题二是持续加强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标准化建设深化社区事务受理“全市通办”“一网通办”,推进社区事务受理线上线下深度整合。推进完成乡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好差评”系统改造工作,全面实施“好差评”制度,不断提升为民服务工作质量。规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标准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受理事项准入、变更、退出机制。三是加强行政区划管理。加强“沪苏线”界碑界桩巡查管理,科学设置和调整村居委会,开展撤村撤队政策研究。完善基本管理单元运行管理机制,有序推进“两委一中心”(社区党委、社区委员会和社区中心)建设,充实管理服务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