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崇明区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方案》的通知

信息来源:平台发布

发布时间:2020-10-10 00:00

【字体:标准加大特大
  • 索引号:

    SY0024784890202000120

  •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教育

  • 公开主体:

    上海市崇明区教育局

  • 发文字号:

    沪崇教基〔2020〕29号

  • 成文日期:

    2020-09-27

  • 发布日期:

    2020-10-10

高中、教育学院

现将《崇明区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照执行。

附件:崇明区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方案

上海市崇明区教育局

2020927

附件

崇明区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上海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提高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质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办〔2019〕29号)、《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18〕15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基〔2020〕37号)有关要求以及工作部署,结合崇明实际,现制定崇明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稳慎有序地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和高考综合改革,结合区域实际,突破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二、工作目标

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劳动教育各环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突出德育时代性;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聚焦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建立健全区域教育资源开发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打造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至2022年基本形成本区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格局。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育人导向。科学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

(二)坚持循序渐进。积极鼓励区域内的普通高中走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道路,结合区情、校情,积极创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实验校”或“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分步、分类、分层循序渐进地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推进区域高中学校建设品质。

(三)坚持协同推进。区域整体统筹,完善各项保障机制,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大中小教育一体化建设,坚持学校、家庭、社会共育,注重拓展各种社会资源,构建家、校、社协同发展机制。

四、重点任务

(一)扎实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区、校两级培训

根据实施具体安排,培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培训者培训,区教育局、区教育学院进行课程方案解读、课程标准等内容的统一培训。第二阶段为任课教师全员区级培训,9月前完成数学、英语学科培训、高一、高二年级统编三科培训,学习新教材编写理念、特点,参考教学建议和单元教学样例。第三阶段为任课教师全员校级培训,重点围绕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根据校情加强教学指导培训和学科本体性知识培训,帮助教师提升教材驾驭能力。

(二)按需做好教学管理及实施的全程指导。一是依照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科学安排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严格按照科目设置和学分要求安排教学,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不得增减科目教学时间总量和周课时总量,有效控制学生负担;二是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开设好选修课程,逐步建立多样化的校本课程群,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三是通过持续开展教研活动,指导各校制订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四是聚焦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主动·有效”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育人作用;五是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独特作用,统筹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重视劳动教育,加强美育工作。

(三)探索区域新课程新教材的资源建设。区域层面进一步拓宽综合实践渠道与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新课程新教材资源库建设,做好资源库框架的规划与设计,制定资源使用与优化方案,坚持边“建”边“用”,边“用”边“完善”的原则,不断满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需要,鼓励各校积极参与区级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聚焦育人关键环节与难点问题的突破,指导各校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找准重难点与关键点,通过教师座谈、学生问卷、学业质量监测等方式,形成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问题清单,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最终形成可借鉴的典型案例。

(四)构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质量评价体系。根据教育“四个评价”(即“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研制测评框架、测评标准以及测评内容,探索区、校两级基于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体系;指导各校加强对学校学分认定的指导与管理,扎实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指导学校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建立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加强课程实施监管,严格学分认定管理,落实校长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以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继续做好“教考一致”的评价命题研究指导,坚持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继续深化面向核心素养命题研究工作,优化调整学业水平考试方案,开展命题质量评估,加强命题人员培养和培训,确保考试命题方向和课程标准要求一致,体现“教考一致”导向。

(五)分批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创建。本区积极投入市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创建行动。计划在3年建设周期内,区内50%的普通高中进入市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创建行列,50%的普通高中进入市新课程新教材实施项目校创建行列,激发农村各类普通高中办学活力,破解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中的重大问题,转变农村学校教育思想,提高各高中教育教学质量。

五、实施步骤

(一)方案制定。认真制定区域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和考核评价方案,指导各校新课程新教材方案制定,研讨各校新课程新教材工作推进思路;区教育学院教研室落实相关学科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工作计划,构建区域教育教学资源库框架,形成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方案。

(二)问题调研。组建区域学科团队与实践教师队伍,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问、学业质量监测等方式调研,形成区域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难点清单;指导各校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制定学校课程计划,合理配置课程、课时与师资;根据《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教育装备指南(高中分册)》进行区域装备配置情况现状调研,形成各学科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区教育学院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根据新课程新教材工作要求,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单元教学实践;每季度召开工作例会,各校汇报新课程新教材工作思路与做法;每学期组织一次新课程新教材工作交流反思,进行汇报小结并开展评估与检查,针对问题清单,逐步调整完善。

(三)推进实施。在滚动推进高中统编三科教材基础上,2020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数学、英语学科先行实施新课程新教材;2021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教育局成立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小组,建立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对实践进展和绩效达成情况进行过程管理,加强区域内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整体设计与统筹推进;区教育学院教研室组建区级专家指导团队,加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跟踪指导与专业服务,指导学科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师资培训,整合教研、科研等力量,提供优秀案例及优质教学资源;各高中学校分别制定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落细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考试评价等领域积极探索,以课堂教学实践为主,在开发选修课程、推进选课走班、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健全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和完善学业质量评价等重点环节实现突破,创新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的方式方法,并在实践中梳理与解决问题、总结与提炼经验,形成区域内可借鉴、可推广的有效经验与做法成果。依托崇明区“主动·有效”第三轮课堂实施工程,逐步形成区域内优秀实践案例,打造一批新课程新教材实践优质基地学校、优秀学科中心组,展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专业资源、展示活动动态、和先进典型经验,积极发挥区域内引领带动与经验辐射效应,激发一线高中教师新课程新教材实践探索的积极性与创新教与学方式的活力。

(二)完善经费投入。区域统筹实验校建设,区教育局在课程与教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考试评价、人员培训、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加大经费投入与保障力度,及时总结并推广区域典型经验与改革成果,重点在提升教师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能力、学生发展指导以及学校走班教学管理能力等方面,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强化师资和条件保障。

(三)强化资源配置。围绕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组建由学科、课程等专家组成的研究、指导团队,形成有力的专业与技术支撑;组织开展新课程新教材研究、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学法教法研究,加强日常教学的有效指导,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月”展示与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广大教师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所必备的理论素养与专业技能,强化师资队伍;区域内积极统筹开发一批社会教育资源,因地制宜打造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一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拓宽学生综合实践渠道,加强对学生理想、学习、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有序推进新课程新教材的实践落地。

(四)加强正面引导。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广大师生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营造社会各界广泛理解、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公众评价

0位公众参与评价,0位公众认为信息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