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崇明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信息来源:平台发布

发布时间:2011-01-25 00:00

【字体:标准加大特大
  • 索引号:

  • 主题分类:

    其他-

  • 公开主体:

    崇明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发文字号:

  • 成文日期:

  • 发布日期:

    2011-01-25

——2011年1月25日在崇明县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崇明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崇明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崇明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崇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是崇明“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是落实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的第一年,也是全县由“十一五”规划向“十二五”规划过渡的重要一年。上海长江隧桥建成通车后,崇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年来,崇明积极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一手抓生态岛建设,一手抓“十二五”规划编制,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较好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见表一),并不断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崇明特色的生态发展之路。
 
表一 2010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 标 名 称
计划目标
全年完成
指标数
增幅(%)
全县增加值
增长12%左右
194.2亿元
13.8
县级财政收入
增长8%以上
28.0亿元
19.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增长25%以上
105.8亿元
38.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16%左右
46.2亿元
16.9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10%以上
9527元
11.3
环保投入占全县增加值比重
5%以上
5.5%
新增就业
9000人以上
9311人
节能
减排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
工业和生活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
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
下降4%左右
下降4%左右
控制在6225吨/年以内
6205吨/年
控制在3675吨/年以内
2250吨/年
    
  (一)结构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
  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全县增加值自2003年以来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总量接近200亿元。工、农业总产值分别达376.4亿元和52.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高出全县增加值增幅0.7个百分点(见图一),县级财政收入增幅高出全县增加值增幅6.0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见图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增加值的比例调整为9.7:55.7:34.6。
 
图二  三次产业主要建设情况和成效

  (二)城乡建设扎实推进
  陈家镇、崇明新城、长兴镇三大重点城镇开发由基础性向功能性转变,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社区建设有序展开,重要交通设施不断完善(见表二)。
 
表二  城乡建设主要情况

领 域
主要建设情况与成效
重点城镇
陈家镇。建成中滨路、东滩大道二期,开工建设东滩大道三期。推进水系、公园绿地等功能景观设施建设,开挖鸿雁河、琵鹭河、黄雀河。推进宅基地二期B块及三期、配套商品房二、三、四、五期项目建设。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一期建成开学。自行车主题公园前期工作有序展开。
崇明新城。建成新城公园、文化活动中心、证照服务中心、规划展示馆和运粮河(瀛洲路-崇明大道)景观工程。推进建设文化科技中心一期工程。金鳌山公寓、江海名都商品房结构封顶。启动建设14号地块综合商业项目。
长兴镇。建成长兴综合受理中心。建设长兴凤凰商城二期工程。凤凰花苑商品房结构封顶。开工建设中船长兴二期动迁安置房基地项目。推进凤滨路综合改造三期工程。潘圆公路、南环路等道路建设全面铺开。
东平、新海镇
● 完成东风等部分区域自来水管网改造。
● 建成东平、新海两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新海菜场。
● 新建东平、新海两镇医疗急救分站。
● 东平、新海两镇小区综合改造20万平方米。
新农村、社区
● 推进路桥、水利设施建设,完成乡村公路建设155公里、乡村公路防坍工程70公里、市县级河道危桥改造36座、村沟宅河整治700公里。
● 实施5000个农户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 在144个行政村种植四旁林17.3万株,庭院绿化50万株。
● 建成为农综合服务站42个。
● 实施申烨奶牛场和富民农场养猪场大型沼气示范工程2个、中小型生猪养殖户沼气工程20个。
● 实现社区居委会达到示范创建数25个。

  重要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崇启通道上海段工程进展顺利。全面完成石洞口、宝杨路码头改扩建工程。开通申崇3、5、6号和3号区间线等多条崇明至市区公交直达线。实施湄洲路(一江山路-鳌山路)拓宽改造工程。新建公交候车亭100座。
  (三)生态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崇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正式启动。《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由市政府发布和实施。崇明创建国家级生态县通过市级考核验收,全县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全面完成市下达指标(见表三)。
 
表三 生态环境主要建设情况

主要领域
主要建设情况与成效
节能减排
● 制定《2010年崇明县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方案》,超额完成调整40家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目标任务,降耗折合标准煤3.5万吨,新腾地1320亩。
● 成功申报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57万平方米居住小区、2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按国家标准实施建筑节能,3万平方米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
● 推广高效节能灯具37万只。
● 在嘉仕久、运良锻造2家企业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试点。
● 华润大东、永利输送等3家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
● 新河、堡镇污水处理厂试运行,推进建设明珠湖污水处理厂,陈家镇污水处理厂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展开。
水环境
● 推进建设城桥水厂,启动建设陈家镇水厂。
● 完成鸽龙港北闸、鸽龙港南闸和界河水闸改建工程。
● 实施堡镇港二期、白港综合整治工程。
绿化市容
● 启动建设堡镇市民公园。
● 乡镇绿化整治14.3公顷。
● 基本建成崇明餐厨垃圾处置厂。
● 在9个居住区、20家单位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户数达8654户。
● 拓展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全县网格化管理覆盖总面积达45平方公里。
电力、清洁能源
● 上海-长兴-崇明220千伏电网联网工程建成投运。
● 出台《崇明北部垦区电网改造实施意见》,启动北部垦区电网改造工作。
● 完成申报居民电表分时计价改造。
● 完成2万千瓦长兴风电场和2万千瓦前卫风电场的土建、风机安装工作。
● 完成2.5兆瓦竖新镇生物质发电项目前期工作。

  (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事业取得新发展。制定《崇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2009—2014)》。开展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制定《陈家镇低碳国际生态实验社区建设导则》,在崇明现代农业园区进行低碳农业科技示范。组织申报各类国家级、市级科技项目72项。配合实施市科委“科技支撑生态岛建设专项”。发挥崇明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功能,受理申报各类科技项目79项。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幼儿学前教育入园率达98.0%,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继续保持100%,中考合格率达96.4%。启用竖河职校旅游实训基地。完成7.5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与重建工程。为3所招收来沪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配备标准图书室和增配体育运动器材。
  文化体育事业取得新进步。实施文化下乡“百千万”工程。维修改造金鳌山公园,启动崇明学宫学海堂修复工程。建成城桥镇、陈家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自行车赛使崇明正逐步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项体育赛事举办地之一(见图三)。崇明县青少年游泳馆结构封顶。建成社区公共运动场3片、农民体育健身点21个。

  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成效。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创建三级综合性医院工作全面推进,启动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改扩建工程。堡镇医院迁建工程基本完成。改造三星镇、新河镇、中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稳步开展区域医疗服务联合体试点工作。
  (五)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就业政策成效显现。制定《关于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的补充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县重点五大园区的就业工作的意见》。全年新增就业9311人。全年职业培训累计6946人。扶持城乡居民自主创业421人。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527元,同比增长11.3%。
  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升。新增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5230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6066人,全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0%。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5%。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农保养老金月人均发放水平、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较快提高(见图四)。来沪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参保人数达74283人。

  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一口上下”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为4.5万名退休和生活困难妇女免费提供妇科普查。为1.08万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其中新增居家养老服务对象2800名。实施农村低收入户危旧房改造2487户。新增廉租房受益家庭50户。为就业困难残疾人提供就业援助,创建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18个。实现市民手机呼叫“120”实时定位。
  2010年,崇明牢牢把握上海长江隧桥通车带来的机遇,充分注重提升生态惠民的能力,积极化解生态岛建设进程中的诸多困难因素,努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民生、生态协调发展。但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一是内外部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对全县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压力。尽管国内外经济形势逐步向好,但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消,希腊、爱尔兰等欧洲主权国家债务危机此起彼伏,国内也面临货币收紧、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等多种压力,县内产业渠道不宽,对海洋装备产业依赖度过高,新兴产业培育过程较慢,这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使全县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压力。二是生态岛建设任务艰巨与财力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显现。为贯彻落实生态岛建设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崇明不断加大经济、社会、民生、生态各领域的财政投入力度。特别是在民生优先的指导思想下,为提高城乡居民就业、收入和保障水平,财政投入力度巨大。由于全县财力资源有限,生态岛建设任务艰巨与财力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显现。三是现代化生态岛建设目标的长期性与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活水平的现实要求之间存在矛盾。现代化生态岛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历经多年生态岛建设,特别是上海长江隧桥通车后,人民群众对尽快缩小崇明与全市整体发展水平的差距,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转化为惠民的能力有了更高的期望,使得现代化生态岛建设目标的长期性与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活水平的现实要求之间的矛盾显现。
  二、2011年崇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是推进三年行动纲要的收尾之年。因此,主要指标的安排与往年相比,更要审慎,更要科学。根据县委明确的总体要求,为确保全县经济、社会、民生、生态各领域协调发展,乘势而上,聚焦突破,建议2011年崇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如下(见表四):
 
表四  2011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指 标 名 称
目 标 值
全县增加值
增长15%左右
县级财政收入
增长10%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增长2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15%以上
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占主要种植业面积比例
(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比例)
62%左右
9.5%左右)
化肥/农药施用强度
控制在385公斤/公顷以内
/控制在12.5公斤/公顷以内
环保投入占全县增加值比重
4%左右
节能
减排
指标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
下降4%左右
工业和生活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
控制在8377吨/年以内
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
控制在2340吨/年以内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10%以上
新增就业
9000人左右

  上述主要预期目标的确定,是在综合分析全县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既考虑了发展的需要,也考虑了发展的条件;既体现了积极进取,也体现了量力而行。综合判断,在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向好的大趋势下,在上海长江隧桥对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逐步显现的大环境下, 2011年全县面临的发展环境整体而言是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通过努力,各主要预期目标可以实现。现对上述主要预期目标作如下说明:
  (一)关于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
  建议目标为:全县增加值增长15%左右;县级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
  关于增加值预期目标的考虑。一是从发展的趋势看,全县增加值连续8年取得两位数增长,增幅一般在12%-14%之间,结合2011年崇明内外部发展环境分析,2011年全县增加值增长将在以往的基础上略有提升。二是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农业将继续侧重夯实基础、调优结构,工业将在海洋装备产业拉动下出现较快发展,建筑业将受益于大量配套商品房建设。第三产业在重点城镇功能逐步完善、旅游业能级逐步提升的诸多有利因素下,将出现一定提速。综合判断,2011年全县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可以继续保持,预期目标通过努力可以完成。
  关于县级财政收入预期目标的考虑。一是根据以往的财税数据分析,招商引资、经济增长是决定财税收入的重要依据。2011年招商引资、经济增长仍将保持稳中有升格局,这决定了财政收入增长的总体力度。二是从对财税影响较大的实体产业看,海洋装备产业虽然在央企生产线不断实行在地化统计的前提下,产值出现快速增长,但行业内在低迷的趋势没有根本性改变。房地产业受最新国家政策调控,发展形势存在不确定性。综合判断,2011年县级财政收入增长亮点较少、不确定因素较多的现象短期内仍将存在,但总体仍会比较平稳,预期目标通过努力可以完成。
  关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预期目标的考虑。一是从指标历史数据看,前几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幅一般在30%上下,年投资总量现已突破100亿元。随着投资的基数不断抬高,投资的绝对额仍将较快上升,但增幅会适度放缓。二是从投资量看,重点城镇建设、落实生态岛建设纲要和长兴海洋装备岛开发等都需要继续保持一定规模的投资量。综合判断,受国家货币收紧、投融资平台清理等因素影响,2011年全县财政性投资继续大幅增长的空间相对有限,社会化投资将逐步发挥引领拉动作用,预期目标通过努力可以完成。
  关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目标的考虑。一是从指标历史数据看,自国家推出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以来,特别是在上海长江隧桥通车后,该指标增幅从过去的12%左右,提升一个台阶,稳定在15%左右。二是从消费增长点看,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重点城镇商业功能逐步完善,外来旅游消费逐步增多,将促进吃、穿、用、烧和农村集市贸易额五块消费量较快上升。总得来看,201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将保持良好增长,预期目标通过努力可以完成。
  (二)关于就业、收入等民生主要目标
  建议目标为:新增就业9000人左右;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关于就增就业预期目标的考虑。一是从指标历史数据看,新增就业已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近三年指标基本稳定在1万人上下。二是从可挖崛的就业资源看,呈逐步减少趋势。农村富余劳动力中有就业意愿的1.2万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0.7万人左右。由于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就业意向与岗位数量、岗位要求之间存在不匹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因此,就业大幅增加难度较大。但通过狠抓重点园区就业、推动岛外就业和鼓励自主创业等措施,预期目标通过努力可以完成。
  关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目标的考虑。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是民生工作的关键,体现的是政府支持“三农”发展的决心和力度。前几年,由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增幅均低于10%,政府通过大幅增加财政对农民的转移性收入,才使指标稳定在10%以上。2011年,将进一步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通过积极发展产业促就业、健全农业补贴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预期目标通过努力可以完成。
  (三)关于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
  建议目标为: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4%左右;工业和生活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控制在8377吨/年以内;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控制在2340吨/年以内。
  关于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预期目标的考虑。为确保完成“十二五”期间市下达的总体节能目标,每年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的下降目标需在4%左右。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节能技术改造等措施,预期目标通过努力可以完成。
  关于工业和生活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预期目标的考虑。依托城桥、堡镇等5座污水处理厂和11个集镇的污水处理站运行,配合产业结构调整、管理减排等措施,可以确保预期目标顺利实现。
  (四)关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主要目标
  建议目标为:环保投入占全县增加值比重达4%左右;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占主要种植业面积比例达到62%(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比例达到9.5%)、化肥和农药施用强度分别控制在385公斤/公顷以内、12.5公斤/公顷以内。
  关于环保投入占全县增加值比重预期目标的考虑。结合启动实施生态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全面完成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等,2011年将有东风西沙水库、上海申能崇明燃气电厂等一大批环保项目推进实施,环保投入总量预计达10亿元,可以确保预期目标顺利实现。
  关于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占主要种植业面积比例(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比例)预期目标的考虑。通过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农产品认证工作将不断加强。2011年完成1只有机农产品、15只绿色农产品、15只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可以确保预期目标顺利实现。
  关于化肥/农药施用强度预期目标的考虑。通过继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商品有机肥和专用配方肥,推广种植绿肥,以及抓好新肥料、新农药的试验应用等措施,根据对粮油、蔬菜、林业上施用化肥和农药的测算,可以确保预期目标顺利实现。
  三、2011年崇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计划
  2011年,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生态岛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围绕经济、社会、民生、生态等领域,一批实事项目、重点工程将重点予以推进(见表五)。
表五 2011年全县实事项目和重点工程安排计划表
序号
实  事  项  目
重  点  工  程
 
1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完成100个低电压台区改造工程
1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推进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改扩建工程
2
完成设施菜田建设9000亩
2
提高供水集约化能力
启动东风西沙水库建设及崇明原水陆域管线工程
3
完成5000个农户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4
完成6个村庄改造
3
建成城桥水厂
5
新建40个健身点和2条健身步道
4
建成陈家镇水厂
5
继续实施河道综合整治
实施南横引河东段综合整治工程
6
完善公交线网
延伸、新辟、调整公交线网12条,新建公交候车亭50座
6
实施横沙创建河整治工程
7
加大污水垃圾治理力度
建设陈家镇污水处理厂工程
7
建设完善南门水陆换乘中心申崇公交场站
8
建成餐厨垃圾处置厂
9
完善体育休闲设施
建设堡镇市民公园
8
推进校园设施建设
完成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与重建工程1.5万平方米
10
加快重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崇州路(翠竹路-崇明大道)
9
继续推进旧住房改造工程
完成东平、新海两镇第二期小区综合改造
11
建成佘山岛路
12
建设宝岛路
10
完成1500户农村低收入户危旧房改造工程
13
建设北陈公路中段(裕鸿路-陈海公路)
14
建设东滩大道三期(中滨路-辐一路)
11
推进就业、培训工作
完成2万名来沪务工人员安全生产培训
15
建设柳兰路二期
16
建设跃进港景观绿化工程
12
完成5000人的职业培训
17
推进潘圆公路改建工程
18
加快功能性项目建设
建设文化科技中心一期工程
13
新增就业9000人
19
推进看守所、拘留所迁建工程
14
提高医疗服务和养老水平
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达到人均785元
20
建设陈家镇配套商品房三、四、五期
15
农保养老金月人均发放水平从264元提高到370元
21
建设陈家镇实验生态社区1号、2号、3号、5号公园
16
老年农民养老补贴从每人每月140元提高到195元
22
建设长兴职工宿舍一期工程
23
建设长兴76万平方米配套商品房
17
为4万名特定对象妇女免费提供妇科普查
24
建成长兴凤凰商城二期工程
25
推进电力设施建设
启动建设上海申能崇明燃气电厂
18
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完成绿肥种植12万亩
26
新建220千伏堡北输变电工程
27
推进沪崇苏高速公路配套工程建设
建设向化公路(沪崇苏高速公路-北沿公路)
19
完成20个农村中小型生猪养殖户沼气工程
28
建设崇启通道工程两侧绿化带
20
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30万亩次
29
提高城市应急救援能力
启动陈家镇消防站迁建工程
30
启动堡镇消防站迁建工程
  注:待市实事项目确定后,再将市实事项目中延伸至我县的项目增列到本计划中
 
  (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继续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以把北部垦区建设成为崇明高效生态农业先行区为目标,推进建设北部垦区高效生态农业实验区,启动建设北六滧低碳农业示范园。建设设施菜田9000亩,种植绿肥12万亩,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30万亩次。完成20个农村中小型生猪养殖户沼气工程。认证有机农产品1只、绿色农产品15只、无公害农产品15只。
  积极提升先进制造业能级。配合中船长兴二期工程建设。提升工业“一体两翼”发展能级。加快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基地发展,推进建设长凯路、兴代路,建设职工宿舍一期工程、跃进港景观绿化工程。稳步推进崇明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园区二期腾地工作,加快自仪七厂、嘉仕久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和投产进程。稳步推进上海富盛经济开发区南扩工程,建成“富景名城”三期配套商品房、新薇路(新河路-崇明大道)。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稳步推进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基地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陈家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筹备建设工作。启动建设崇明工业园区总部经济园项目。编制《崇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启动建设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二期核心区。明珠湖-西沙湿地申报创建国家4A级景区。
  (二)突出重点,点面结合,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
  着力建设陈家镇。建设北陈公路中段、东滩大道三期、柳兰路二期等一批骨架道路和社区干道。开挖黄鹂河、云雀河等一批河道湖泊项目。加大绿地景观系统建设,建设实验生态社区1号、2号、3号、5号公园。建设陈家镇配套商品房三、四、五期。启动建设自行车主题公园、能源管理中心。
  稳步建设崇明新城。完善崇明新城中区交通网络,建成佘山岛路(乔松路-翠竹路)、崇州路(瀛洲路-崇明大道),开工建设宝岛路(瀛洲路-崇明大道)。建设文化科技中心一期工程。推进看守所、拘留所迁建工程和21号地块配套商品房项目建设。
  加快建设长兴镇。建成凤凰商城二期工程。持续改善镇区面貌,完成凤滨路综合改造三期工程。推进潘圆公路改建工程。建设76万平方米配套商品房。配合推进江南技工学校等项目建设。
  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继续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和实施农村道路危桥改造。新建健身点40个、健身步道2条和一批百姓灯光球场。完成5000个农户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和6个村庄改造。推进一批社区居委会实现示范、模范、和谐创建达标。
  推进重要交通设施建设。继续配合推进崇启通道上海段工程建设。推进沪崇苏高速公路配套工程建设,建设向化公路(沪崇苏高速-北沿公路)、崇启通道两侧绿化带。建设完善南门水陆换乘中心申崇公交场站。延伸、新辟、调整公交线网12条,新建公交候车亭50座。
  (三)强化节能减排,努力提升生态建设水平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制定2011年度崇明县产业结构调整方案,调整“二高一低”企业20家,降耗折合标煤1万吨。继续推进工业重点节能工程,实现节能3200吨标煤。改建、扩建的建筑执行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中新建建筑的规定和民用建筑的节能强制性标准。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万平方米。
  加强清洁能源、电力建设。启动建设上海申能崇明燃气电厂及三岛天然气主干网工程,新建220千伏堡北输变电工程。完成100个低电压台区改造工程。建成投运2万千瓦长兴风电场、2万千瓦前卫风电场和4万千瓦前卫风电场扩建工程。做好北沿风电场和青草沙风电场项目开工建设的准备工作。
  加强水环境建设。提高供水集约化能力,启动建设东风西沙水库及崇明原水陆域管线工程,建成城桥水厂、陈家镇水厂,有序推进乡镇小水厂关闭归并工作。实施南横引河东段、横沙创建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陈家镇污水处理厂。
  加强绿化市容建设。建设堡镇市民公园。新增乡镇公共绿地80万平方米。推进长江隧桥、沿江港口和旅游景点等八大重点区域景观工程建设。建成餐厨垃圾处置厂、横沙生活垃圾中转站。拓展覆盖三岛的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
  (四)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推进科技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继续做好国家级、市级科技项目申报工作。进一步拓展提高崇明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服务面和服务水平。继续加强大规格河蟹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研究、秸秆综合利用研究等一批农业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
  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在陈家镇、崇明新城、长兴镇三大重点城镇新建一批中小学、幼儿园。新建堡镇青少年活动中心。启动建设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长兴校区。继续推进中小学校安工程,完成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与重建工程1.5万平方米。对2万名来沪务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
  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继续实施文化下乡“百千万”工程。修复县级文物保护建筑,崇明学宫恢复原有建筑800平方米,启动重建明代演武厅。改造长兴、横沙、东平、新海四个乡镇有线电视网络。举办2011年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杯赛、崇明县第十五届运动会。建成社区公共运动场3片。
  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推进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创建三级综合性医院工作。推进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改扩建工程,堡镇医院迁建工程竣工投用。继续提高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全面实施包括二级医疗机构在内的农村合作医疗实时结报,确保本市规定的国家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达到人均785元。
  进一步关注就业等社会民生问题。新增就业9000人,职业培训5000人。农保养老金月人均发放水平从264元提高到370元,老年农民养老补贴从每人每月140元提高到195元。为4万名特定对象妇女免费提供妇科普查。完成1500户农村低收入户危旧房综合改造和东平、新海两镇第二期小区综合改造。启动陈家镇、堡镇消防站迁建工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