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SY3422030781202400001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公开主体:
上海市崇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发文字号:
沪崇城管执〔2024〕1号
成文日期:
2024-01-31
发布日期:
2024-02-01
生效日期:
失效日期:
202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化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轮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实施之年。区城管执法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二届市委四次全会精神,紧扣市、区两级重点工作部署,对标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高要求,立足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新阶段,坚持党建引领,严格队伍管理,抓实业务淬炼,培育城管特色服务品牌,推进崇明高质量生态发展。
一、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提高依法治理能力水平
(一)推进制度落实,完成执法改革任务。落实执法体制改革要求,找准定位、理顺关系,推动新增执法事项有序衔接,完成综合执法改革任务。贯彻执行“一清单、两意见、三制度”,加大牵头统筹指导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力度。开展乡镇依法行政指数评估,将结果纳入上海市法治建设示范乡镇考核体系,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二)坚持法治属性,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制发《上海市崇明区城管执法精细化实施意见》,综合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轻微违法不罚制度、法律顾问制度、案件核查等相关制度,全面夯实依法行政基础。开展“指导案例我来写”主题活动,以案例编写促规范办案。继续推进“进中队”案例评析工作,以全员参与案例讲评,提升队员规范意识。探索构建“案中”指导机制,以法制员例会、疑难案件研讨会等形式,由区局对未调查终结的难点案件进行集中指导,做强案件的全流程监管。加强全过程记录标准化建设,规范全过程记录流程。
(三)深化管执联动,切实提升执法效能。建立健全与公安、绿化市容、房管物业等相关部门的协作机制建设,联合制定专项方案,开展建筑垃圾联合执法整治;联合开展户外广告执法整治,依法拆除违法户外广告设施;联合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对违法当事人及未依法履职物业企业实施行政处罚。
二、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创新提升精细化执法效能
(一)坚守执法主责,提升重点领域执法实效。开展街面环境专项执法,加强乱设摊、跨门经营、占道堆物、违法户外广告等违法行为执法整治;开展生态环境专项执法,重点针对外来车辆偷运偷倒等违法行为持续开展专项整治,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执法检查频次、加重处罚力度等方式,保持整治的高压态势;开展小区环境专项执法,重点查处违法搭建、损坏房屋承重结构、占用公共部位、占绿毁绿等突出违法行为,严肃查处物业企业未履行法定职责等行为,努力降低小区投诉量。做好诉件处置和信访工作,完善投诉受理工作流程,提升诉件录入质量。加大典型案例评析,持续推进诉转案工作。
(二)攻坚违建治理,加强常态化管控力度。加强对新建住宅小区的监管力度,持续完善新增违建跟踪核查和督办机制,加大投诉信访举报案件抽查,对新增违建案件做到应立案尽立案。开展新一轮库内未拆除点位梳理排摸,厘清现状,整理出本年度库内存量违建任务清单并有序推进。持续推动“零”违建村居、无违建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加强别墅和高档低层住宅小区监管,开展本区房屋化改造“集装箱房”等专项整治工作,完善本区违法建筑动态管理制度,守牢安全底线。开展违建治理宣传活动,加强调研,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违建治理经验。
(三)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深化跨区域执法联动。按照《上海、江苏、浙江加强毗邻区域城管执法领域联合执法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定期组织开展联合整治行动,从严查处擅自处置建筑垃圾、无序设摊、非法小广告等违法行为,每季度不少于1次;指导毗邻区域的基层中队开展日常巡查实行双向覆盖,每月不少于1次。
(四)推进数字监管,强化执法新模式应用。巩固已有沿街商户、建筑工地分级分类成效,定期更新维护点位信息,及时调整风险等级检查频次。聚焦新业态经营点位开展分级分类监管,会同相关部门做好农产品疏导点规范管理。加强非现场执法模式应用,提高非现场执法案件占比。完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动态管理“两库”数据,按规定设定检查频次和检查数量,规范随机抽查工作程序。
三、智慧化迭代赋能执法,加快推进城管信息化建设应用
(一)探索“一店一码”数字监管,提升全域治理能力。通过大数据应用和挖掘,为沿街店铺建立电子档案,将其核心信息纳入执法平台,强化日常监管。试点推行“一店一码”监管建设,让实时监管更智慧,让扫码监督成为保障群众消费安全的重要屏障。对接随申办,让“一店一码”成为常态化监管利器。
(二)深化非现场执法应用覆盖,增强综合执法效能。在重点乡镇或有条件的重点区域,从发现机制、智能分析、数据更新等方面试点推进非现场执法。通过接入车载、无人机、移动终端,自动识别跨门经营、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探索智慧化执法。依托系统完善沿街商户信息数据采集,开展动态监管。对标市局执法全过程记录要求,将执法终端办案过程数据接入到平台,与案件号进行映射关联,实现执法过程与办案流程的全面融合。
(三)积极探索智慧教培系统,提升队伍建设水平。建设智慧城管课堂平台,利用分布式互联网大屏终端、手持移动终端等设备,探索现场观摩、跨界分享等形式,丰富学习模式,增强学习体验感。着力打通全区城管网络课程共建共享、强化优质案例、先进经验的互学、互评,提升整体业务水平。建立城管课题库,加强课题研究,实现优秀项目从申报、管理、结题到推广应用的全程管理,打造城管智库。
四、推动培训监督体系建设,综合提升执法人员能力素质
(一)抓实教育培训,增强队伍综合能力。编制区城管执法系统业务培训三年计划,围绕“入职必训、专业调训、任职应训”,强化重点科目师资拓展,完善执法人员职业周期教育培训。围绕专业知识、党风廉政、队伍管理、群众工作等方面课程开展全员普训,全面完成执法人员年度60学时24学分任务。重建青年人才库,通过源头发现、培养锻炼、及时选任等途径,打通青年人才快速成长通道。加强队伍管理,培育“巾帼文明岗”“青年突击岗”等一系列服务品牌。
(二)加强执法监督,助推队伍健康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差异化监督事项”,强化督察与指导工作,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形成压力层层传导,推动各项重点、专项行动工作落实落细。加强规范性监督指导,采取“线上抽查+实地检查+专项评析”检查模式,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全面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规范化要求。加强督察工作业务培训,通过督察工作例会、专题培训会及进队督导方式,解读各项方案制度内容,提升全区督察业务能力水平。开展作风纪律教育整顿,深化违纪违法案件警示教育,整治行政执法突出问题。
(三)推进基层建设,夯实执法队伍基础。根据市局星级“示范中队”创建工作要求,对已成功创建“示范中队”的队伍开展星级评定和动态监管,进一步提升基层城管执法机构软硬件水平。指导中队完成教学基地建设创建和复验工作,确保教学基地尽量满足多场景执法教学需要。持续开展提升满意度专项行动,分片区、按季度周期开展进中队督察,实地查看中队整改剖析和方法措施是否完整、充分、到位,提高社会公众满意度。
五、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合力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
(一)加强政治建设,开辟党建新动能。深化毗邻区域联学共建力度,高质量用好崇启海三地红色资源,增强三地城管党性教育实效。开展三地优秀案例互展互学,举办优秀案例演讲比赛,以“我的办案故事”为主线,引领三地城管共学提升。利用单位走廊、会议室等区域,设计党建工作、职工风采展示墙,打造崇明城管党建示范阵地。以“家、和、美”为主题,通过城管历史演变、城市管理工作变化、城市管理工作成果等版块,展现城管文化氛围。局机关支部联合18支中队,以“1+3+18”的党建模式共同开展“城管社区课堂”“行业知识竞赛”“岗位技能比武”等系列活动,推出一批党建精品案例。
(二)聚焦为民服务,融入基层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城管进社区”,做优做强社区工作室建设,运用数字化手段完善城管进社区工作机制,配置“一码通”收集群众诉求,创新模式构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桥梁,凝聚基层治理合力。深入开展人民建议征集活动,高质量完成两会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三)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良好职业形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组织开展第九届7·15城管公众开放日等活动,总结好经验做法,讲好城管故事。落实普法责任制,构建“八五普法任务分解+年度普法要点”框架,综合运用“报、网、端、微、屏”平台,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打造“以案释法”普法宣传品牌,积极营造公众自觉尊崇、守法的社会氛围。做好舆情监测,加强舆情队伍建设,及时跟踪处理,形成良好网络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