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获评“全国优秀食味产区”,背后有哪些科技助力?

信息来源:区农业农村委

发布时间:2025-01-26 10:32

浏览

【字体:

崇明是上海郊区规模最大的水稻生产区,每年种植水稻约27万亩。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培育和改良,香味浓郁、口感软糯的“崇明大米”已成为许多市民的“米袋子”首选。在第五届国际米食味大会中国总决赛全国产区排名中,崇明跻身第一梯队,荣获全国优秀食味产区组优胜奖,也成为了首次进入前20强的南方产区。

“崇明大米”能够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和国际机构的认可,离不开在种源创新、绿色生产等领域作出的努力。近年来,崇明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以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稻米产业发展为目标,着力推进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创建工作。

一方面,注重用地与养地结合,大力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示范紫云英、油菜、蚕豆等秋冬种茬口模式,集成应用高产高效、生态环保的技术模式。另一方面,依托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创建,大面积示范应用优质稻品种、氮磷钾平衡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良种良法,每年示范方创建规模在7万亩以上,积极打造一批具有区域优势的水稻生产示范片,带动大面积水稻单产水平提高和种植效益提升,推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崇明还依托长三角农业硅谷粳稻研究中心,突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引入院士专家团队,共同攻关粳型软米品种产业技术难题,开展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杂交粳稻机械化制种、优质粳稻绿色栽培技术等试验示范,先后选育并推广了“沪软1212”“崇尚2022”“太安1号”等系列香软粳型常规水稻新品种,促进崇明乃至长三角地区水稻品种更新迭代。比如,“崇尚2022”是第一个“崇”字头优质专用粳稻新品种;“沪软1212”获得了首届全国优质稻(粳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

未来,崇明将通过调布局、优品种、推技术、促集成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集成应用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探索“水稻+”秋冬种增产增效轮作模式,提升稻田综合生产水平,促进水稻大面积增产增效,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