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崇明/ 历史建筑

崇明演武场摭谈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23 13:06

浏览

【字体:

崇明肇始于唐代武德年间(618—626),雄踞于万里长江的入海口,迄今将近1400年的历史。由于崇明处于长江与东海的交汇和要冲之地,因而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自古就是军事要塞,历来为兵家必争。

宋元以来,崇明就已成为江海要镇,被称为“大江门户”、“十郡屏藩”,驻有重兵镇守。宋嘉定十五年(1222)时,崇明已设边海巡检司。明洪武二十年(1387),崇明设守兵1120名。明代中后期,因倭寇骚扰入侵,崇明始设水师。嘉靖年间,倭寇频频袭扰犯境,崇明沙兵在抗倭战斗中,骁勇善战,威名远扬,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据统计,明万历时期,崇明有苍船7艘、沙船30艘、浆船5艘、唬船16艘、划船5艘,装备火铳、火箭等武器,组成了配备齐全的水上舰队。当时,岛上还建有演武场,操练士兵,驻守崇明。明末清初,总兵张名振、郑成功曾与清军喋血海上,崇明首当其冲。清顺治十四年(1657),总镇梁化凤率水师6000名分驻崇明各沙。康熙十一年(1672),崇明巡防内洋的兵丁有250名,会哨外洋的兵丁达1350名。康熙二十三年(1684),崇明设中、左、右、奇四营水师,共有兵士3785名,分驻各沙,水陆兼防。光绪十一年(1885),崇明有练兵440名,分五哨驻扎演武场。另据考证,清代崇明县的地方行政长官多为七品县令,而驻军首脑却是二品总兵。崇明在清代军事上的显赫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演武场,也称校场、教场,顾名思义,是驻军将士练兵演武的地方,富有浓郁的军事色彩。据考,我国古代凡县级以上的城厢,一般均有演武场的设置。例如,据同治年间的《上海县志》记载:“大演武场。旧在县西北积善寺,前明正德九年知县黄希英辟。嘉靖四十二年迁北门外。康熙五十九年以南门外旧仓基重辟。”可见,演武场是历代(特别是明清时期)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内必然设置的军事基地。当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些地方为加强区域防卫,同时设有两个校场,并以其时间的先后,称之为“旧校场”和“新校场”;或以其规模的大小,称之为“大校场”和“小校场”。

崇明的演武场由知县李大经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万历二十五年(1597),把总焦靖加建后堂。据明代万历《新修崇明县志》记载:“教场在东门外,计地一里许”,其时有建筑“演武厅三间,后堂三间,茶厅三间(在演武厅东),将台一座,辕门一座。”其后,历代均作一定的整修加固,如:清顺治十五年(1658),总兵梁化凤再度扩建;康熙元年(1662),总镇张大治又将厅增高3尺,题名“奋扬堂”,并建东西官厅、后堂、书房和垒门、鼓亭等;嘉庆四年(1799)、道光二十六年(1846)又作重修。

明清时期,崇明的演武场内守县城,外防沿海各汛,历经数百年的经营与扩建,成为崇明县城城池、殿宇、亭台、碉楼混为一体的武备建筑群。平时,它是驻防将领检阅和操练士兵的大操场,主要例行军事操演(如布阵、打靶、跑马等),以加强军备能力;而在战时,则是将领出征点将的出发点,因而有官厅及点将台等设置。历史上,崇明的演武场建筑宏伟壮观,布局别具特色,主要建筑包括辕门、垒门、鼓亭、演武厅、后堂、东西官厅、茶厅、点将台、跑道等。此外,城内东南角还有练兵的小校场(现在锦绣宾馆的所在地)。因此,崇明的演武场又名“大校场”,显然这是相对于城内另有小校场而言的。

有关演武场的资料,现散见于明正德《崇明县重修志》、万历《新修崇明县志》、清康熙《崇明县志》、雍正《崇明县志》、乾隆《崇明县志》、光绪《崇明县志》、民国《崇明县志》等旧志中。由此我们可大致梳理出它的位置和规模:其位置在今天的北至一江山路,西至东门路,南至向明农机厂,东至湄洲路,方圆1平方里,占地面积37.5亩;格局为:四周为土墙,北首居中有演武厅三间、后堂三间,西首有茶厅三间,东西另有官厅,前有将台一座,土墙之南居中有辕门一座等。图可参考光绪《崇明县志》。

崇明演武场内的主要建筑是演武厅,其原址在城桥镇东门路66号,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歇山顶,飞檐翘角,占地约344平方米,面阔9楹(29米),进深7架(11.5米),高7米,建筑面积333.5平方米。2000年前后,因县市政工程建设需要,演武厅被拆除,其主体建筑构件保存在县博物馆内。另有“建演武场碑”一通(现陈列于崇明县博物馆碑廊内),青石质,方首,无碑额、碑座,高2米,宽0.9米,上端阴刻篆书“建演武场碑记”6字,四周绕以“云头仙鹤”图案。碑文楷书,但字迹已模糊不清,若仅依碑体本身,今人已无法晓读其内容、立碑者及立碑时间。然而,所幸有旧方志传世,我们从康熙版《崇明县志》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崇明演武场的来龙去脉以及历史演变的大体情况。兹将康熙版《崇明县志》记载的《演武场碑记》(三韩  张大治总镇撰)抄录于下,并加标点。

 

崇邑四面环海,诸沙星列,数为萑苻薮。粤稽明时,设守御、镇抚以为之备。其间,啸聚之徒时出剽窃,旋起旋灭。迨我兴朝定鼎,遐迩一统,靡不臣服,而岛逆连(舟宗)犯顺。厪天子东顾忧,由是以崇为要地,特设重兵一万,移郡镇以弹厌之。岁在庚子,都督梁公以功晋秩去,余应命镇兹土。既议以黄浦当最冲,移右协营兵二千分守,而以八千驻崇,幸安无事,三载于兹。虽然兵不可以不教,崇旧有操场,厥基卑隘,不足以陈师讲武。余稍为恢扩,建奋扬堂一楹,左右厢各三楹,后堂五,前立左右鼓亭各一。堂之左有关帝庙,岁久废圯,并举修葺,共峙东隅。其民居公占者,酬其值,俾他徙无失业。以今较昔,广三之一,纵可及里,横半之。于时日饧将士,演阅无少懈,使之目识旌旗,耳听金鼓,谙练服务,可以臂指使之也。庶几一力一心,无负朝廷简任。盖古人以用人决胜为不难,而以养兵不用为可畏。承平日久,溺于故常,将骄卒惰,器械钝敝,一闻警而惴惴股栗,尚安得而用之?此余今日改辟演武之意。若云无事而动众也,则吾岂敢!

 

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演变,崇明演武场不仅渐渐地倾颓冷清了,而且终于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和人们的视野,甚至连墙基及柱础等也了无踪影。演武场内昔日金戈铁马的辉煌场景,后人只能在故纸堆里任思绪驰骋、发思古幽情。碑石无言空留恨,幸赖志书写沧桑。如今,演武场终究带着几多遗憾几多无奈,不留痕迹地消失了,那么,我们是否真的彻底淡漠和遗忘了演武场及其演武厅了呢!


附件